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毛主席亲笔书写校名,“三百学生投笔从戎”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轮播图

2024-12-26 08:09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12月16日起,长江日报推出《三百学生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系列图文、视频报道,对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验)309名学子在20世纪50年代响应国家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报名参军的事迹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精彩呈现。

这在武昌教育界引起广泛共鸣和强烈反响。他们纷纷表示,“三百学生投笔从戎保家卫国”事迹是最鲜活的思政课教材,将在今后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增加对这段历史的介绍,帮助新时代学生在内心筑牢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档案《关于学生参干名册(一九五〇年—一九五一年)》上,记录着陶伟等学生参军参干的事迹。 记者史伟 摄

■ 要在新时代学生内心筑牢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尽管时代不同了,但是家国情怀永不过时。”12月25日,现任武汉中学校长、省实验原党委书记艾建红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在20世纪50年代,300多名学子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军,人数之多、比例之大,令人震撼。

2020年,他还在省实验任职时,亲历了这段历史从学校档案中“浮出水面”,也见证了抗美援朝纪念墙修建的全过程。

提到抗美援朝纪念墙的下方有四个大字“为了和平”,他说,当时有人参观时曾提出为了和平的背后其实是“为了生存”,不单指个人的生存,更关乎民族的生死存亡。

“这值得当下的教育界深思,学生该为了什么读书?”他说,这300多名学子中有初中生也有高中生,他们来自工人、知识分子家庭,为了国家大业,奋不顾身、不惧生死,这种家国情怀让人动容。

他举例说,90岁的周志明是当年参军的309名学子之一,后在省实验任职至退休。周志明对工作尽职尽责,深爱教育事业。多年前,他曾立下遗嘱,百年之后要捐献遗体。

“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这批参军学子身上的‘大我’和‘大爱’,这对当下的学生教育很有启发。”他说,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深入贯彻到基础教育中来,要在新时代学生内心筑牢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图为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校内抗美援朝浮雕纪念墙。记者史伟 摄

■ 三百学子投笔从戎事迹是最鲜活的思政课教材

“近期长江日报的连续报道,我们已经关注到了,生动展现了20世纪50年代武昌学子的爱国主义精神。”12月24日,在武昌区教育局,分管德育工作的副局长罗荣表示,三百学生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事迹是最生动最鲜活的思政课教材。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要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罗荣介绍,三百学生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投笔从戎,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这是最生动鲜活的思政课教材。

“好的思政课题材,要将恢宏宏大的时代主题,转化为具象的、可知可感的身边人、身边事。”罗荣透露,下一步会考虑把三百学子从军事迹放进全区的“班会资源包”,或者作为区情读本《这里是武昌》的后续课程开发素材,让红色基因、英雄故事代代传承。

李超民近日接受采访照片,记者史伟 摄

■ 国旗下讲话、学校校刊均融入“抗美援朝”精神元素

“最近学校官微开辟了‘红色基因’专栏,转载了长江日报对三百学子投笔从军事迹的连续报道。”12月25日,省实验团委书记熊山介绍,自己恰好是在学校百年校庆那年入职,曾亲眼目睹陶伟老英雄为抗美援朝纪念墙揭幕的重要时刻。

他回忆,当天,陶伟老英雄就站在纪念墙下,由青年学生组成的国旗护卫队列队左右,呈八字形排开。当86岁的老英雄突然举起右手敬礼时,国旗护卫队的学生们都感受到了老人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个个腰杆挺得笔直,热烈鼓掌,那一刻,在场的每个人都热泪盈眶,场面很是震撼。

他说,自抗美援朝纪念墙建成后,每年在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日的那一周,学校的国旗下讲话都会围绕抗美援朝精神展开。

龙润一是该校高二(8)班的学生,也是学校校刊《花季骑士》的编辑。他介绍,今年11月,内刊的第50期中,多名学生的文章中都提及了309名学子参军的事迹对自己价值观有很大影响。有学生送给陶伟一句话:“轻甲快箭穿云霄,空中百米拼刺刀。”

龙润一说,眼下高中学习压力较大,三百学子投笔从戎的事迹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听了陶伟、李超民、钱治光等老校友的事迹报道后,给了自己很大鼓励。“只要足够坚强、足够勇敢,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长江日报记者耿珊珊 通讯员李季 李喻寰)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