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8日讯(记者陈智 通讯员孙蕾)“我国低空经济将率先迈入民用应用普及阶段,未来的天空会越来越繁忙。”3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在2025年低空经济创新生态(武汉)大会上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受访者供图
“去年至今,我来了十几次武汉,关注的都是同一个议题——低空经济。”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席、欧洲科学院院士杨金才认为,如果2024年是低空元年,那么今年则是落地发展之年。
大会现场,80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聚焦低空经济创新技术和生态开发等议题各抒己见,“应用”和“场景”成为会场上的“热门词”。
“离开应用场景的牵引,低空经济很难发展起来。”向锦武院士指出,无人机正从“看得见”向“用得好”跨越,随着5G、人工智能与无人机技术深度融合,城市治理、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低空应用场景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场景不打开,发展低空经济就没有基础。”在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看来,在低空经济发展的多个要素中,场景是根本所在,包括城市治理、物流运输、应急救援、农业植保、低空巡检、消费文旅等。
会议期间,“中国低空经济‘百城千企’场景示范行动”在武汉正式启动,将加速低空经济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地应用——无人机配送在城市末端物流和偏远地区物资运输中“发光发热”,为物流降本增效;开发低空旅游线路,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积极探索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商业化运营,打造“空中的士”,缓解地面交通拥堵……
会上,武汉市未来低空经济研究院正式揭牌。据介绍,该研究院由普宙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部分重点高校和优势企业共同发起设立,首批已聚集东风汽车、烽火科技等27家理事单位和29位知名院士专家,将牵头建立低空行业标准,推动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为低空产业提供决策咨询和行业研究,该研究院还被授牌“世界无人机大会·华中区低空经济与无人机创新基地”。大会同步启动了研究院智库专家扩增仪式,目前,智库专家已扩增至50余名。
据了解,本次会议为期3天,还设置了主题演讲、案例成果发布、参观培训等活动,重点围绕“低空+”各类场景,通过分享交流、创新展示及项目推介等形式,深度呈现行业前沿科技与创新产品。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