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以来,汉南区兴城大道与纱帽正街的十字路口,成为汉南居民最关心的路口,一道护栏隔断了东西双向的通行。路口周边有医院、学校和居民小区,居民上班、送孩子上学,开车要绕路,步行或骑电动自行车要上天桥,老人们嫌远不愿意走。医院的门诊量下降了,商铺的生意变差了,大家都认为是这道隔离护栏的原因,希望将护栏拆除打开路口,恢复东西方向的正常通行。
马路现场会。
3月28日下午,长江日报会同交管部门,邀请了道路两边的单位、社区、居民、商户代表,以及道路的规划、建设、维护等单位代表,就在这个封闭路口附近召开马路现场会,商量这条道路要不要打开,什么情况下才能打开的问题。
交通事故频发
快速路上的十字路口无奈被封闭
兴城大道纱帽正街路口。
兴城大道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所编制的“一纵三横”快捷道路规划中的“一纵”。武汉经开区(汉南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余丹丹介绍,该道路做提速改造后,由原双向6车道变为“主路6车道+辅道4车道”,取消了部分红绿灯路口,同时在人流集中的路口、医院、场馆、学校等点位新增8座过街天桥,而纱帽正街路口人流集中,布设有2座人行天桥,间距230米。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交通大队秩序中队民警赵洲介绍,根据设计,兴城大道纱帽正街路口原本是一个信号灯路口,四个方向的机动车都可以按照信号灯指示通行,行人、非机动车通过天桥过街。但在建成通车后,很多大型货车从这条快速路上高速通行,而不少行人、非机动车仍按过去的通行习惯随意横穿,导致该路口、路段发生多起由行人、非机动车引起的重大交通伤亡事故。去年5月,一辆非机动车在路口随意横穿与大货车相撞,造成人员伤亡。
2024年6月1日起,兴城大道纱帽正街路口的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调整:纱帽正街东、西向禁止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横穿兴城大道,机动车绕行周边道路。此后,该路口交通事故量下降了2/3,未发生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
道路隔离封闭后
周边居民、商户、医院都觉得不方便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开医院)院长助理方涛在发言。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开医院)院长助理方涛介绍,这道护栏对路口实施硬隔离后,120救护车的路途时间增加了5分钟。这5分钟对医院、对患者,都是不可承受的时间延误。此外,从2024年6月以后,医院门诊量下滑了30%,很多患者表示,原来过街很方便,现在要从人行天桥过街,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不方便,老人用的电动轮椅更是上坡爬不动、下坡不安全,一些患者要么不来医院,要么就近处置一下或者忍一下。作为医院方呼吁:便民工程应该真正便民。
武汉市汉南区纱帽中学教师翁先胜在发言。
纱帽中学地处十字路口的东边,全校有1667名学生,户籍显示有700多名学生的家在路口的西边。学校教师翁先胜说,家长接送孩子绕很远,特别是雨天,早上7点20分上早自习,下午6点放学,家长的接送更辛苦。路口的西边是汉南一中,但很多老师、学生的家住在东边,因为路口封闭,同样要绕很远。“这个十字路口一旦打开,机动车是方便了,但行人和骑自行车、电动车的人肯定也想图方便不走天桥,确实不安全。”
武汉博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建新在发言。
武汉博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建新住在朱家山社区博学阳光城,“博学阳光城是老小区,老年居民较多,最近的医院虽仅一街之隔,但因路口封闭,开车绕行比较远,耽搁就医时间。兴城大道封闭后,两侧居民互动减少,西侧居民甚至因绕行麻烦减少买菜频次,因通行不便也影响博学阳光城临路小商户生计,道路本应促进流通,而非阻断交流。有没有什么方式,对封闭路段科学调整,兼顾安全与便利?”
武汉方鼎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综合部长张核心在发言。
武汉方鼎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离十字路口大约5公里,综合部部长张核心介绍,公司有600多名员工住在周边,每天员工通勤的车辆约有120台以上,路口没有封闭前,员工上班通勤时间为15—20分钟,封闭后上班需要半个小时以上;但新城大道快速化改造后,对公司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物流车辆出行效率明显提升。“因此对这条路的需求我们也是很矛盾,开车出行希望它是封闭的,作为居民出行又希望越方便越好。”
区人大将该封闭路口
列为区人大议案的重点督办件
由于居民反映强烈,在今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人大十届四次全会上,7位人大代表联名就兴城大道交通问题提出议案原案,该路口整改被列为今年区人大议案的重点督办件。
潘倩兰发言。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人大代表、纱帽街道泥湖河社区书记潘倩兰介绍,自纱帽正街这个路口封闭后,街道和社区也收集了大量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大家普遍反映:开车的要绕行,绕行道路的车流量非常大,通行不便;电动车上下桥也不方便,特别是桥上的拐弯处不安全;老人爬不得楼梯,而天桥的电梯没有开。尽管交管部门对周边道路进行了优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仍然无法满足出行需求。居民强烈希望把这个路口打开正常通行。
丁英在发言。
兴城大道的设计方、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的丁英介绍,这条路全长有10.3公里,快速化改造后,主线设计时速为60公里,辅路也能达到40公里,“大家反映的不便问题,在设计之初已经考虑到,这个路口建了两个天桥,天桥的宽度不一样,靠医院这一块,考虑使用的人会比较多,桥面净宽为4.2米,靠北边的政务中心那一块,相对人少一点,天桥桥面为3米宽。为电动车的通行方便,坡道从原先的1:4调整为1:8,为了老人出行方便,8座桥全部安装电梯,这在全市都不多见”。
张行丰在发言。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城管执法局市政设施管理站负责人张行丰表示,将主动对接各部门及建设单位,加快推动并做好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的验收、移交工作,届时将维护好过街天桥的各项设施。
专家:
快速路上货车多,
需要严格人车分离
杨凌云在发言。
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的专家库成员、城市交通专家杨凌云实地观察后表示,兴城大道路幅宽、货车通行量很大,如果不做人车分离,交通安全隐患非常大。如果让行人和非机动车走地面,尤其是老人走地面,过街时间需要很长,通行效率会很差。这条路在设计规划中,是一个过境通道的功能,然而居民对这条路又有一个到达交通的需求,两者之间有矛盾,怎么去解决?人行天桥是一个办法,可与当地居民的通行习惯不相符合,大家不愿意多走那一两百米。“如果一定要把路口打开,需要一步步来,首先让行人和非机动车习惯上天桥,然后完善路口的安全防护设施,比如说将非机动车、行人隔离在一个固定通道上面去,确保跟机动车分离。”
钟宏祥在发言。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大队政委钟宏祥认为,大家讨论的是兴城大道纱帽正街路口“开口”和“不开口”的问题,实质是“安全”与“便民”怎么兼顾的问题,安全是保障,便民是建立在安全基础上,没有安全,一切无从谈起;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我们首先要提升交通安全意识,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同时要提升便民服务的温度,提升交通安全设施保障,提升交通管理能力。大队将结合安全与便民优化‘开口’和‘不开口’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欢迎大家积极建言献策。”
(文:长江日报记者夏奕 王征 通讯员张建勇 李佳 万信立 图: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