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江汉区委书记叶文静: 集群成势,攀高向新,在支点建设中发挥好现代服务业驱动作用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轮播图

2025-04-14 07:4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新春第一会”打响了支点建设发令枪,为贯彻省委“建成支点、谱写新篇”战略规划,落实市委“当好龙头、走在前列”重要要求,江汉区如何在支点建设中展现担当作为?如何抓创新促转型、构建新发展格局?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江汉区委书记叶文静。

  江汉区建设武汉国家级现代服务业中心先行示范区。

  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北“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江汉区作为服务业强区,将如何在支点建设中彰显责任担当?

  答:江汉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支点建设,推动“三个优势转化”,着力发挥好现代服务业的驱动作用,坚定不移将产业发展作为支点建设的战略支撑。为此,专门研究出台了《江汉区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召开全区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建设武汉国家级现代服务业中心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加快构建能级更高、结构更优、功能更强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下一步,江汉区将围绕创新转型、做大规模、提升效能等重点,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进”,优化完善“235”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总部经济引领,以数字经济赋能,做大做强现代金融、商贸物流、商务服务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信息技术、文化创意、智能建造、绿色低碳、生命健康等特色产业,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力争到203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300亿元,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标杆、走在前。

  问:围绕五大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优质高效、融合赋能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江汉区有哪些具体思路举措?

  答:江汉区将坚定现代服务业主攻方向,做实“链长+链主+链创”机制,加快促进产业聚链成群,着力建设金融强区、商贸物流核心区、航运服务业集聚区、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法律服务业集聚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数字经济场景应用示范区、文旅消费活力区、健康服务品质区。聚焦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建设金融强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支持辖区600余家金融机构加强优质金融服务供给,建设千亿产业基金集群,用好汉融通、深交所湖北基地、科创产融基地等平台,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能力水平。

  二是建设商贸物流核心区。树牢供应链思维,持续提升“鄂港通”“云纺链”等供应链服务平台的综合能级,加快打造千亿供应链平台体系。积极抢抓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机遇,做优做强“大物流”发展格局,发展完善航运服务业态,推动成立现代航运服务产业联盟,谋划设立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航运服务业集聚区。

  三是建设商务服务集聚区。以打造百亿级服务业集聚区为目标,拓展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服务功能,引育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竞争力和集聚度,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发挥法律服务产业链完整优势,持续推进律师服务、仲裁、知识产权等机构集聚发展,建设法律服务业集聚区。顺应“两业融合”趋势,引进和集聚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等专业科技服务企业,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四是建设文旅消费活力区。赓续汉口历史文脉,加快汉口历史风貌区江汉片区建设,发挥江汉路步行街等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强化支点建设的人文内涵、文化底蕴、文旅支撑。加快广电全媒体中心建设,发展网络视听、创意设计等文化业态。推进零售业创新提升,推动武商商圈建设世界级商圈,推进各商圈场景化改造、品质化供给、数字化赋能和多元化创新。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加快市内免税店建设,擦亮武汉时装周品牌,加强丽思卡尔顿、四季等国际知名酒店配套建设,不断提高文旅消费承载能力,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助力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问:围绕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江汉区作为中心城区,将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答:我们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转型,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场景等综合优势,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数实融合”,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全方位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实施创新主体培育“百千万”行动,梯度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断壮大创新主体规模。加快建设创新平台,支持高水平研发机构、产业创新中心、概念认证中心等平台载体建设,重点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江汉实验室”、华中区块链融合创新中心等10个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科技服务企业融入省、市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常态化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落地江汉。

  二是全领域推动“数实融合”。开展“数据要素×”、数字经济产业创新攻关“揭榜挂帅”等行动,重点集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优质企业,不断壮大数字产业集群。突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并举”,依托全市中小企业数转创新中心,支持金融、商贸、商务服务等主导行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智转数改”。以应用场景开放为重点,加快建设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训练中心、低空融合飞行中试基地、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等,示范带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在江汉区集聚发展,建设数字经济场景应用示范区。

  三是全要素培育创新生态。优化产业空间,实施老旧楼宇改造提升,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区域竞争优势较强的创新楼宇(街区、园区)。用好武汉基金、江城基金、长江数字经济产业基金等优势,发挥深交所湖北基地、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功能性平台作用,打造具有江汉特色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服务体系。

  (长江日报记者林敏 通讯员兰子君)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