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0日讯(记者李琴 李佳)5月17日闭幕的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简称“光博会”)出现新气象:往届以“院士”头衔亮相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简称“两院院士”),今年统一改称“教授”。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长江日报记者从光博会组委会提供的名单看到,周济、张平文、尤政、邬贺铨、李德仁、庄松林、范滇元、叶朝辉、李培根、余少华、谭久彬、陈学东、刘胜等13位受邀参会的两院院士,均未标注院士头衔。
开幕式上,周济作主题报告,大屏幕上身份介绍为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教授;李德仁作主题报告,身份介绍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武汉大学教授。
通信专家邬贺铨不下8次来武汉参加光博会。前几次,他的身份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次,他的头衔变成中国工程院教授。在组委会制作的一张介绍参会专家的海报上,两院院士统一被称为“国内大咖”;与之对应的是,参会的9位海外院士依旧保持原有称谓。
两院院士称呼为何“消失”?记者查阅资料看到,2023年9月公布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规定,禁止以院士名义参加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学部和学术团体、学术期刊以外活动。2024年7月公布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为规范》亦有同样的规定。
记者致电中国科学院,对方表示,该院对院士活动有明确规定。中国工程院新闻办公室电话则无人接听。
“要做国家需要的事。”5月16日,中国工程院教授范滇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天,在光博会的一场内部研讨会上,这位激光物理学家与多位业界同仁一起,共商光谷建设光电子信息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光博会是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光电子信息专业展会之一。2002年举办至今,每一届都有海内外院士到场,不少前沿技术实现产业化。 两院院士称呼“消失”,光电子之外的专家学者并未缺席。光博会开幕式前一天,90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赶来会场,细看展会上有关新技术在地质勘探等领域的新应用。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