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城就是一城 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按下加速键
编者按:
2021年,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如火如荼,九个城市共同启“城”,开启新发展阶段。
今年以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直有关部门创新作为,锚定武汉城市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目标定位,强化“九城就是一城”理念,推动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为总结2021年以来我市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工作,今日,长江日报推出《启“城”》特刊。
武圈办工作人员正在介绍2021年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工作要点。 刘斌 摄
■ 挂图作战 2021年度任务全面推进
12月8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办公室(以下简称武圈办)秘书处,“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2021年度工作要点推进图”占据了办公室整个墙面。图中列出了19类共90项任务,被绿色标签标注的表示已经完成,被蓝色标签标注的表示正在持续推进项目。
“推进图”显示,今年的90项任务71项已完成,19项交通建设项目正在持续推进中。
武圈办秘书处负责落实处理武圈办日常工作,10月8日开始,在武汉市发改委集中办公,由9市(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选派专人组建,下设4个部:综合协调部以武汉市发改委区域经济处为主组成,外联宣传部、专题联络部由武汉市直相关部门选派干部组成,城市板块部由其他8市选派专职干部组成。选派期间,工作人员与原单位全脱产,8市选派人员在武汉集中食宿。
“虽然秘书处成立才2个月,来自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城市,但我们已经相处得像一家人了。”外联宣传部负责人、武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公室四级调研员张建华说,“来自市人社局的王越轶和市科技局的吴丹像大姐一样照顾大家,给办公室买了空气净化器,还经常抢着做卫生。”
来自武汉市政数局的陈光,负责公共服务板块,一个人要对接9个城市,对接部门加起来二三十个。数据汇总、统计工作量非常大。每当忙不过来时,同事们就会过来帮忙。“我们齐心协力,工作上经常互相帮助。”城市板块部工作人员、来自黄石市西塞山区发改局的尹丽琼说道。
“面对新环境、新工作、新同事,我们也在不断学习。”王越轶介绍,武圈办秘书处成立以来,我们集中学习了省、市的文件精神,参加城市圈有关专家的专题讲座,主动学习国内其他城市群的先行经验,“光‘他山之石’的信息就查阅整理了162页。”认识到了武汉城市圈建设关键在同城化,也学到了很多推进区域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
6月17日,武汉市民之家政务服务大厅,首次出现“武汉城市圈通办综合窗口”,圈内市民办事更方便。刘斌 摄
■ 同城共进 九城同心结下累累硕果
在各专题工作组全力推进和武圈办秘书处协调督办下,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规划同编”有序推进。根据《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圈共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正如火如荼。《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已经形成阶段性成果。
“交通同网”加快实施。建设轨道上的城市圈,开通地铁11号线三期鄂州葛店段,运送旅客超过300万人次;签署汉孝市域铁路框架协议,明确建设内容、建设模式和筹资路径;武汉枢纽直通线调整方案获批。加快形成高快速路网,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大随至汉十段高速公路、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赤壁长江大桥、武穴长江公路大桥相继通车,麻城至安康高速公路麻城东段即将通车……
“科技同兴”初见成效。建设创新平台,组建7个湖北实验室,打造15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武汉科学仪器资源向城市圈兄弟城市全面开放共享。组织科技攻关,安排院士专家、科技副总、博士服务团、科技特派员共288人次到城市圈兄弟城市开展技术支持。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挂牌开园,入驻52家企业研发中心。推进成果转化,向城市圈兄弟城市开放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系统端口,为城市圈兄弟城市解决技术需求20批次,推荐企业44家。
“产业同链”加速发展。“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周边”格局加快构建,鄂州葛店开发区1/4以上企业直接为武汉配套,黄石与武汉共建光谷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仙桃与武汉共建智能制造、新能源、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配套体系,天门与武汉共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示范园和全省化学原料药清洁生产示范基地,潜江以打造长飞科技产业园融入“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周边”局面加快形成,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入驻金融机构(含分支机构)619家,发布金融产品779项,金融机构累计授信4.35万笔,发放贷款1505亿元。
“民生同保”进程加快。开展政务服务“跨城通办”,武汉城市圈“跨市通办”事项达319项,第一批106项政务服务高频事项上线5个月累计办件量达83971件,其中武汉办件量53360件,缓解异地办事多地跑、往返跑;第二批“跨市通办”事项清单于11月30日正式发布,新增涉及17个部门的213项民生高频事项。推动住房消费“互认互贷”,公积金异地个人贷款2086笔逾6.83亿元,8市在汉贷款636笔逾2.48亿元,武汉在8市贷款1450笔逾4.35亿元。扩大医疗服务“跨城共享”,精简异地就诊结算手续,圈内异地就医完成备案31.72万人次,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236.29万元,住院直接结算医疗费用72.23亿元。共享药品带量采购成果,15种药品25个品规平均降幅为39.56%。推动就业岗位实现“跨城同招”,持续开展“春风行动”“情系汉企招聘直通车”等活动,组织100多家在汉企业赴圈内招聘,提供岗位1万多个。生态保护实现“跨城共抓”,开展长江、汉江流域跨市联合河道采砂综合执法16次。推动旅游景点“跨城通赏”,已发行限量抢先版武汉城市圈旅游年卡5184张,上线景区64家。武鄂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加载“武汉通”功能已实现。
在位于武汉光谷大学园路的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内,湖北远大生命科学与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人员80%是从武汉高校招聘的。高勇 摄
■ 同心筑梦 共同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12月2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座谈会在黄冈召开。会议强调,锚定武汉城市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目标定位,强化“九城就是一城”理念,全力打造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最具影响力的省域城市圈,全力打造“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全国重要增长极。这为今后的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武圈办秘书处负责人表示,2022年,将继续为同城化发展做好协调、跟踪和服务,让九城成为一城,同心筑梦,同城共进。
对照《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按照项目化、清单化的原则,积极谋划武汉城市圈同城化2022年标志性重大项目、重大事项、重大活动。全力聚焦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做强“硬联通”。实施断头路、瓶颈路攻坚年行动。二是聚焦创新协同、产业协同,做实“发展带”。依托三大国家级开发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和资金链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合作园区,共建光谷科创大走廊、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是聚焦政务通办、服务共享,做优“软联通”。拓展政务服务事项“一圈通办”范围,加快民生同保进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撰文:高喜明 聂奥林 许小明 周敏惠 张建华
同心共进书写答卷
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一年来,9个兄弟城市锚定目标定位以“九城同心”推动发展共进,起步成绩喜人,未来任重道远,接下来还要一茬一茬加油干。
新时代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下,一个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加快形成,其中,都市圈、城市群的崛起正在成为强有力支点。如何书写一个在普遍性里有特殊性的“同”字?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是一个新时代课题,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使命。
这个“同”是发展的共同体。武汉城市圈是一个发展的整体系统,有自己的整体定位与发展目标,既面临着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也有着各城市之间在功能联系上所体现的个性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武汉城市圈9个兄弟城市拿出满满诚意,“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加快推进,一年来,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政策措施越来越具体、联合协作越来越深入,九城攥指成拳发展共进,“1+8>9”效应不断突显。
这个“同”是奋斗的共同体。这一年,武汉城市圈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正如我们看到,带着积淀多年的资源禀赋,光谷科创大走廊等开工建设进一步释放创新潜能;即将投用的鄂州花湖机场,将和武汉天河机场形成湖北航空“客货双枢纽”格局,彰显武汉城市圈江海通达、多式联运的区位优势;武汉城市圈开启联合办公,各城市办理“圈内”事务有了实实在在共同的“家”,城市圈同城化建设必将再提速……一年的发展探索,武汉城市圈全方位协同之路正在不断走深走实。
这个“同”也是命运共同体。迈向新征程,在国家战略布局与城市圈竞相崛起的背景下,城市圈发展画好这个“同心圆”,是提振精气神焕发新气象的进程。9个兄弟城市胸怀大局、主动担当,在发展中同题共答、同频共振,走向人心美美与共的未来。武汉城市圈的“答卷”,是9个兄弟城市同心共进的答卷。
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是在回答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课题,怎么在解题的同时结合自身需要、激发自身潜能,这些都是要在不断摸索、不断破题中靠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共绘城市圈蓝图,历史的机遇在历史中发生,更要靠自己的努力实现。(常少华)
2021年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大事记
1月2日,武汉地铁11号线三期葛店段开通运营。
2月18日,光谷科创大走廊启动建设。
4月2日,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召开,明确要聚焦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加快推进“1+8”九个城市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
5月19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九市签署《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6月17日,武汉城市圈九城同步开设“武汉城市圈通办综合窗口”,10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市通办”。
6月18日,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第一届合作会召开,9城市生态环境局共同签订了《武汉城市圈城市生态环境合作协议书》。
6月28日,九市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中心在武汉市民之家签署合作备忘录。
7月1日,武汉、黄冈两地招商部门签订《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产业同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7月6日,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工作联席会在黄冈召开,九市交通部门共同签订《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三年行动共同宣言》。
7月12日,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与黄冈市政府签订《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战略合作协议》。
7月13日,黄石市政府与黄冈市政府签订《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7月16日,武汉城市圈九市法院系统签订《武汉城市圈九市司法协作机制框架协议》。
7月28日,省推进区域发展布局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实施意见》、《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2021年度工作要点》等文件。
8月11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实施意见》、《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2021年度工作要点》等文件正式印发实施。
9月4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办公室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9市联合组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办公室。
9月9日,黄石市政府与鄂州市政府签订《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9月17日,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结束了黄石阳新县和黄冈蕲春县居民轮渡过江历史。
9月18日,武汉城市圈第一次科技同兴联席会议召开,通过《武汉城市圈科技同兴协调机制》《武汉城市圈科技同兴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和《武汉城市圈科技同兴2021年度工作要点》,达成了《武汉城市圈科技资源共享合作协议》《武汉城市圈科技平台共建合作协议》。
9月23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水务发展第二次联席会议召开,通过了《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水务工作协调机制》《武汉城市圈河道采砂联管联治工作方案》。
9月25日,武穴长江大桥和赤壁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武汉城市圈又新增两条快速过江通道。
9月28日,鄂咸高速通车,武汉城市圈形成“鄂东环线”。
10月8日,武圈办秘书处集中联合办公。
10月12日,武汉、鄂州两地人社部门签订《武鄂人社同城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10月14日,武汉城市圈招商部门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审议通过《武汉城市圈产业招商工作三年行动方案》。
10月29日,武汉城市圈九城劳动监察机构签订《武汉城市圈劳动保障监察合作备忘录》。
11月8日,武汉、孝感两地人社部门签订《汉孝人社同城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11月11日,黄石市政府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署《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战略合作协议》。
11月30日,武汉城市圈“跨市通办”第二批213项高频事项清单发布。
12月1日,孝感、武汉招商部门签订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产业招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2月2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座谈会在黄冈召开。
12月3日,武汉城市圈住房公积金同城化发展联络办公室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明确了住房公积金同城化发展运行和工作机制,通过了《武汉城市圈住房公积金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12月16日,鄂州市第三代社保卡加载“武汉通”功能。
12月21日,武汉、黄石两地人社部门签订《武汉黄石人社同城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武汉市、黄石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共享合作协议》。
12月24日,武汉、咸宁两市生态环境局签订跨市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
12月29日,鄂州花湖机场建成校飞。
高喜明 周敏惠整理
【编辑:卢士昌】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