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获表彰的第七〇三研究所,为冬奥做了啥突出贡献?首辆国产双人雪车!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2-04-09 08:3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9日讯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七〇三研究所(简称“七〇三研究所”)是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148个“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集体之一。
  长江日报记者4月8日采访获悉:第七〇三研究所参与研制生产的国产雪车,中国选手闫文港驾驶国产雪车在男子钢架雪车项目获得铜牌,这也是中国钢架雪车在冬奥会上的首枚奖牌,取得历史突破。
  中国红闪耀“雪游龙”
  雪车是冬奥会中的一个传统项目,也称为“有舵雪橇”,在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时就已是比赛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雪车队2016年才成立,2018年中国雪车运动员的身影首次出现在冬奥会的比赛中。由于起步较晚,中国没有自己的国产雪车。
  雪车由底盘、座舱、滑行器、防护罩、操纵舵以及制动器等部分组成。雪车比赛中的最大时速可达到135-165公里,选手在滑行过弯时,承受的压力接近于重力的四五倍。在比赛中,雪车的速度受重量、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三个重要因素的影响,所以能够拥有为运动员量身打造的、低风阻、高性能、高安全的雪车,对比赛成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七〇三研究所牵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在科技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指导支持下,挑起了“科技冬奥”专项项目“冬季项目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器材关键技术”的研发重担。


  第一代雪车原理样机与技术人员、国家队合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供图)
  负责雪车研发的周宇介绍:“在这之前,我们连雪车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虽然从网上看了一些图片。但对具体如何设计、怎样制造知之甚少。收到任务后,要在一年里,把一个没见过的产品造出来,对我们也是很大的挑战。”
  不仅仅是没资料、没参考,在项目启动初期,国内首条雪车赛道——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还未完全建成,国家队采购的雪车因为训练需要也都寄存在国外,国内甚至找不到一辆比赛雪车供研究参考。
  国际雪车雪橇联合会针对雪车比赛规则、装备等制定规范(IBSF2020),为了确保运动员比赛安全性,规范中对雪车装备的材料、产品重量、尺寸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要求,满足这些基本要求也是雪车通过认证获得正式比赛资格的前提条件,技术人员在满足国际规范的前提下,又针对性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1.能保护队员生命安全的关键高抗冲碳纤维复合材料;2.对比赛成绩影响重大的低风阻特性;3.能满足国家队日常训练及比赛的温度变化;4.满足国家队训练比赛的量产需求。
  面对底子薄、要求高、任务紧等诸多困难,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及团队科研人员突破了低风阻高可靠的外形结构一体化设计、高抗冲碳/玻混杂复合材料、复杂翼身融合结构一体化高质量成型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最终完成了首辆国产双人雪车原理样机的设计、专用材料体系研制、产品研发与制造,实现了国产雪车装备从“无”到有,填补了国内空白。


  我国自主研发的雪车。长江日报记者柯立摄
  在第一代雪车接受国家队的阶段性审查后,科研人员们又紧张投入到以冬奥会比赛应用为目标的、以“安全可靠持续提升、人机操控重点保障”为重点的第二代雪车(含2人和4人车两种车型)的攻关研制与生产中。
  2021年9月10日,中国雪车装备交付仪式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标志着由火箭院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牵头研制的国产雪车正式交付国家体育总局。
  今年2月11日,北京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比赛在位于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决赛,中国选手使用国产雪车表现不俗,闫文港斩获铜牌,这是中国钢架雪车运动员首次站上冬奥会领奖台。
  (长江日报驻京记者柯立 通讯员王伟童 张娟娟)
  【编辑:汪宇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