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鱼博士”一年有300天“泡”在鱼塘里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2-07-19 12:2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刘子栋
  出生年份:1986年
  入党时间:2008年5月
  职业:武汉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博士
  获得荣誉:获得2015年度全省水产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2017年12月入选武汉市首批科技特派员、2018年8月被市科技局评为武汉市优秀科技特派员、2021年6月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这段时间,正好是鱼苗从水花向寸片转化生长的关键时候,水质和水温的变化都影响到鱼苗的存活率。”近日,每天一大清早,刘子栋就穿好胶衣走进鱼塘,观察鱼苗的生长状况,并检测水质是否符合标准。


  刘子栋正“泡”在黄陂区鲁台一养殖鱼塘内检测水质。记者刘斌 摄
  刘子栋是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作为市科技特派员,他把实验室“搬”到鱼塘里,把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应用在养殖产业中,引导渔民“养好鱼”,开展科学养殖生产管理。他通过大量市场调研实践,在全市重点推广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翘嘴鳜“华康1号”、杂交鲌“先锋1号”等适合我市现代渔业发展要求的名特品种,有效提升渔民养殖品种竞争力。
  今年4月,刘子栋来到黄陂区五七东方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驻点,每天“泡”在鱼塘里,既是来做研究,更是来促生产,帮助养殖场提高鱼苗孵化存活率。五七东方水产公司占地面积1300余亩,建有现代化控温苗种生产车间3350平方米,是湖北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主要从事四大家鱼及鲫、鳜、赤眼鳟、翘嘴鲌、团头鲂等水产种类种苗繁育及成鱼养殖,年繁育能力达8.9亿尾。


  刘子栋在投放鱼饲料。记者刘斌 摄
  “来到养殖场后发现,鱼塘里水质情况处于中等水平,部分对水质要求高的鱼苗孵化后存活率不高,生长也较缓慢。”刘子栋介绍,通过指导渔业从业者做好亲鱼的筛选,提升鱼苗质量,并通过改善水质、合理增氧、控制密度等措施,鱼苗存活率得到一定提高。
  一年365天,刘子栋有近300天要到鱼塘“报到”。他被水产养殖户亲热地称作“武汉最爱‘泡’塘的鱼博士”,管起鱼来比养殖户还上心。从刘子栋的宿舍走到鱼塘边,只有不到20米的距离,他说这是为了随时观测鱼塘情况,能在第一时间应对突发情况。
  喂鱼、巡塘、检测水质,这是刘子栋每天必做的事情,每一个池塘的情况他都要了如指掌。“池塘水质pH值在6.5~8.5之间才算合格,溶氧值要达到8以上。若溶氧过低,会导致鱼苗不吃食甚至泛塘,需要通过增氧机曝气来增氧。”刘子栋说,“若池塘里富营养化严重,那么氨氮偏高,也会直接影响鱼苗生长,降低鱼苗免疫力。”


  一年365天,刘子栋有近300天要到鱼塘“报到”。记者刘斌 摄
  “养殖基地里会产生不少尾水,若经过净化可以循环利用。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或达标排放,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刘子栋表示,若想实现绿色循环发展,就要从最基本做起,检测水质便至关重要。
  水好,鱼自然也好。工作期间,刘子栋参与了全市“精养池塘水质生态化修复技术研究”,并作为技术负责人在全市推广架设水雍菜生物浮床养殖新模式。黄陂区前川街道鲁台恒丰合作社采用该新模式,实现每亩增效1300元。
  为了指导渔业从业者科学喂养,增强其对池塘水质的重视程度,并进行调控修复,在日常研究中,刘子栋不断灌输科学养殖思想,将不同种类的稻田综合种养、池塘微循环流水养殖、池塘圈养、陆基圈养、集装箱养殖等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到水产养殖中,引导渔民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养殖模式,促进渔业健康高效持续发展。
  点击下图查看更多↓↓↓


  (长江日报记者蔡梦娅 海报 统筹|陈昌 设计|张莉 摄影|刘斌 )
  【编辑:郑晓晓】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