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丘迎巨变 古镇景象新
我们这十年
十年,是时间的刻度,也是发展的标尺。新洲这十年,是在克难攻坚中勇闯辉煌的十年,是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十年,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十年,也是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十年。十年间,全区人民戮力一心、踔厉奋发,创造了“三城崛起、九天揽月、通江达海、六合同风”的崭新成就,在新洲发展史上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店街:龙丘迎巨变 古镇景象新
三店街,古名龙丘,经过十年的蜕变,这里从穷山僻壤变成东部明珠,一个“产业强、文化兴、生态美、农民富”的新三店正逐步呈现。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体系得以构建
三店街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和最大政治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对影响脱贫退出的重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和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对未脱贫村实施挂牌督战,建立工作台账,深入排查指导问题整改,协调解决督战对象反映的突出问题。统筹整合扶贫资金2689万元,设置扶贫项目38个,其中产业发展项目25个、基础设施项目13个,带动574户贫困户就业。实现17个贫困村脱贫摘帽,1364户贫困户、4064名贫困群众脱贫出列。
脱贫攻坚仗的胜利离不开产业的支持。十年来,三店街依托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多方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等投入乡村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特色农产品生产、综合利用、销售等一体化发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1+4”产业发展定位,打造西南部红旗片区滨河休闲农业板块、西北部联盟幸福前进生态蔬果板块、中部新胜和平林果板块和东部新胜贺桥苗木板块四大产业板块。严守耕地红线,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确保粮食安全。
2013年引进能人回乡,成立武汉宋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3000亩产业园区,带动周边种植各类桃果4000余亩。2021年,利用“国企联村”契机,与武商集团结对,拓宽线上线下销售链,打出“宋桃”品牌,2022年产值可达4500万元。
2016年引进武汉中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协调幸福片区的9个村流转5500余亩土地种植瓜蒌。公司与武汉市农科院合作瓜蒌种苗开发,打造集瓜蒌种植、技术培训、赏瓜旅游、中药养生、休闲零食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2022年预计瓜蒌产值可达3500万元以上,公司纯收益1000万元以上,带动村集体增收900余万元。
2020年引进武汉超拓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石河村等7个行政村流转10667亩土地建成种养循环标准化示范基地,延伸“猪+粮+沼气”的种养循环生态农业产业链,年可出栏生猪16万头,项目投产预计提供工作岗位1000余个,实现创收1000余万元。
十年来,相继建成瓜蒌种植基地1个、桃园种植基地2个、特色梨基地3个、特色林果基地2个、油桐子基地1个、虾稻基地5个、蛙稻基地2个,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农业企业27家,其中,规上企业7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区级龙头企业3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126个,其中,省级示范社1个,市级示范社4个。村集体股份合作社69家,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206个。经过十年引导和扶持,形成以龙丘瓜蒌、龙丘豆丝、宋寨桃胶、大兴蜂蜜、肖堤牛肉、金丝皇菊、院墙小香薯、西黄虾稻米、朱杨蛙稻米、袁田板栗、柳子港麻花为代表的“龙丘十珍”特色农产品。黄套村红枫基地、高富村青梅园、杨桥村莲子基地先后被新华网、湖北日报等媒体报道,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和休闲好去处。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 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升级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内容、重要措施,三店街始终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在环境整治上下功夫,在村庄“美丽”上做文章。
持续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六大清零”行动、“城管革命”和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全街机关事业单位和69个村(社区)落实垃圾分类举措,取缔敞口垃圾池2276个,建设完成占地4亩的垃圾中转站,投资136.6万元建成三组九灌厌氧发酵池1座,投资69.11万元建成垃圾转运站1座,投资30万元建成垃圾分拣房、有害垃圾可回收房、可回收垃圾房各1座,完成12个村污水处理工程、秸秆综合利用项目3个,新建农村公厕66座、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9735座。
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建立“小散乱污”企业长效监管机制,改造和关停 “小散乱污”企业8家。拆除举水河沿线违规晒场。
城乡建设攻坚战不断取得新胜利,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建成“四好农村路”示范路1条(4.1㎞)、提档升级路6条(6.8㎞)。凤和公路三店段今年12月底刷黑通车。新李线至新徐线(德胜至顾岗)连接线三店段完成土路基建设。投资60万元完成106国道坨坑至竹园段改造工程。
先后完成联盟垃圾中转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新农贸市场、老街(北街段)改造、三叶路拓宽硬化、新开发路建设、举东大堤堤顶道路硬化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6条29.4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12条48公里、示范路一条(7公里)。完成竹园大道及红旗路改造工程,改造危桥9座。
2021年,抢抓新洲区“五路八桥”道路建设机遇,投资3000万元建成三店至凤凰公路(过三线),即G318至S323(石板冲至杨湾)连接公路(全长4.3公里),还将建设跨越举水、东河共4座桥梁;抢抓全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加快推进东河整治四水共治项目,对东河东堤西堤堤顶进行加固和绿化。新建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服务点)12所,农村社区服务站5个及城市社区服务站1个。
三店街于2020年被评为湖北省生态街(乡)镇、湖北省卫生乡镇(街道),井塘村、蔡河村、李畈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村。2022年,建设涂河村、宋寨村、麻铺村等3个美丽乡村。“生态宜居”逐渐成为三店美丽乡村的代言词。
从龙丘古镇到艺术之乡 新时代文化建设创新发展
三店殷商时期便有人群聚居,汉代设江夏郡治、西陵县治于此;宋代陈季常隐居龙丘,号“龙丘居士”,留下“河东狮吼”典故;明洪武初年,黄、邱、肖三姓移居开店,始名“三家店”,后简称“三店”。千百年来,勤劳淳朴的三店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间文化,延传至今的有凤凰墩、红山咀等10处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牌子锣鼓、竹雕、皮影、八十八行等12个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为让民间文化既能“守得住”又能“活起来”,三店街坚持文化为魂,主动对接新洲区委、区政府建设东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圈总体规划,以民间文化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特色产业聚合发展、社会事务组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全街呈现出文化繁荣、产业兴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2018年、2021年三店街两次荣获“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先后建成龙丘农耕馆、龙丘皮影馆、龙丘民俗馆、牌子锣鼓馆、航模科普馆等“五馆”;举办桃花节四届、丰收节四届、牌子锣鼓节九届、瓜蒌节四届;委托龙丘民俗文化研究会、举水文化研究会,抢救性地收集、整理民间文化艺术,编纂、出版《龙丘往事》《新洲牌子锣鼓》《三店民间故事》《龙丘皮影》等“龙丘文化丛书”;2021年,三店牌子锣鼓、龙丘皮影走进武汉电视台的“江城非遗坊”。
组建成立152支民间文艺团队,省级非遗传承人黄新民、黄三龙、徐海清等18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袁敦和、詹桂兰等26名民间文艺大师,走进学校培养“非遗小艺人”,走进社区设立“文艺夜校”,走进企业活跃职工生活,走进乡村占领文娱阵地;了,走进景区丰富乡游产业。民间文艺团队带动千余名艺人就业,参与各类节庆表演、承接婚丧嫁娶活动,以文艺节目的形式宣传本地特产,带动柳子港麻花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除注重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外,三店围绕“新治理、新环境、新服务、新文化”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补齐基层基础文化场所短板,着力构建服务于百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资200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33916平方米的龙丘文化广场,包括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和11人制标准足球场;启动建设2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内设非遗馆、图书馆、排练馆、职工之家等;建成69村(社区)示范农家书屋建设,所有村(社区)全部开通数字图书阅读功能。三店农家,沁透着浓浓的书香。
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 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完善
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旗帜,通过完善机制强化责任、搭建平台上下联动、加强监督阳光运行等举措,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启乡村治理新局面。
圆满完成3届全街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工作,村(社区)“两委”班子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着力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完善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星级争创”活动与年终党建考核相结合,深化推进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创新。不断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治理协商格局。
全面推进村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形成以综治中心为平台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化运用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建成10个高标准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完成“一街一品”个人阳光调解室设立工作,全街“雪亮工程”布点767个,“平安乡村”视频探头1652个,实现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建设目标。
不断完善“民呼我应”工作机制,对全街88个网格实施精细化管理,选优配强网格员队伍。以深化“四办”改革、“放管服”改革和“一门一窗”改革为重点,开设13个便民服务窗口,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156个事项入住便民服务大厅,每年提供服务和办证超过2万件次。三店街被评为武汉市“七五”普法工作突出单位;2021年“全市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实体平台”综合评定一档。
坚持以德治为支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村规民约、自治章程,鼓励志愿公益服务,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形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乐观包容的良好村风村尚。全街69个村(社区)中,李河村、保河村获评省级文明村,市级文明村(社区)13个,区级文明村(社区)37个。武汉中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批武汉市“英雄城市妇女工作创新实践示范站”,武汉宋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曹桂园获评武汉市新时代巾帼英雄,“大爱支书”黄福州获评“感动江城”十大人物,石河村易燕桃家庭获市级绿色环保类最美家庭称号,徐远村石中文家庭获市级移风易俗类最美家庭称号。
看今朝,乡村美如画,龙丘景象新!展望未来,新的画卷正徐徐铺展,三店人将以新的姿态在这片大地上描绘更加丰富的色彩!
【编辑:王冲】
十年,是时间的刻度,也是发展的标尺。新洲这十年,是在克难攻坚中勇闯辉煌的十年,是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十年,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十年,也是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十年。十年间,全区人民戮力一心、踔厉奋发,创造了“三城崛起、九天揽月、通江达海、六合同风”的崭新成就,在新洲发展史上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店街:龙丘迎巨变 古镇景象新
三店街,古名龙丘,经过十年的蜕变,这里从穷山僻壤变成东部明珠,一个“产业强、文化兴、生态美、农民富”的新三店正逐步呈现。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体系得以构建
三店街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和最大政治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对影响脱贫退出的重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和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对未脱贫村实施挂牌督战,建立工作台账,深入排查指导问题整改,协调解决督战对象反映的突出问题。统筹整合扶贫资金2689万元,设置扶贫项目38个,其中产业发展项目25个、基础设施项目13个,带动574户贫困户就业。实现17个贫困村脱贫摘帽,1364户贫困户、4064名贫困群众脱贫出列。
脱贫攻坚仗的胜利离不开产业的支持。十年来,三店街依托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多方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等投入乡村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特色农产品生产、综合利用、销售等一体化发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1+4”产业发展定位,打造西南部红旗片区滨河休闲农业板块、西北部联盟幸福前进生态蔬果板块、中部新胜和平林果板块和东部新胜贺桥苗木板块四大产业板块。严守耕地红线,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确保粮食安全。
2013年引进能人回乡,成立武汉宋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3000亩产业园区,带动周边种植各类桃果4000余亩。2021年,利用“国企联村”契机,与武商集团结对,拓宽线上线下销售链,打出“宋桃”品牌,2022年产值可达4500万元。
2016年引进武汉中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协调幸福片区的9个村流转5500余亩土地种植瓜蒌。公司与武汉市农科院合作瓜蒌种苗开发,打造集瓜蒌种植、技术培训、赏瓜旅游、中药养生、休闲零食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2022年预计瓜蒌产值可达3500万元以上,公司纯收益1000万元以上,带动村集体增收900余万元。
2020年引进武汉超拓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石河村等7个行政村流转10667亩土地建成种养循环标准化示范基地,延伸“猪+粮+沼气”的种养循环生态农业产业链,年可出栏生猪16万头,项目投产预计提供工作岗位1000余个,实现创收1000余万元。
十年来,相继建成瓜蒌种植基地1个、桃园种植基地2个、特色梨基地3个、特色林果基地2个、油桐子基地1个、虾稻基地5个、蛙稻基地2个,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农业企业27家,其中,规上企业7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区级龙头企业3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126个,其中,省级示范社1个,市级示范社4个。村集体股份合作社69家,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206个。经过十年引导和扶持,形成以龙丘瓜蒌、龙丘豆丝、宋寨桃胶、大兴蜂蜜、肖堤牛肉、金丝皇菊、院墙小香薯、西黄虾稻米、朱杨蛙稻米、袁田板栗、柳子港麻花为代表的“龙丘十珍”特色农产品。黄套村红枫基地、高富村青梅园、杨桥村莲子基地先后被新华网、湖北日报等媒体报道,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和休闲好去处。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 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升级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内容、重要措施,三店街始终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在环境整治上下功夫,在村庄“美丽”上做文章。
持续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六大清零”行动、“城管革命”和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全街机关事业单位和69个村(社区)落实垃圾分类举措,取缔敞口垃圾池2276个,建设完成占地4亩的垃圾中转站,投资136.6万元建成三组九灌厌氧发酵池1座,投资69.11万元建成垃圾转运站1座,投资30万元建成垃圾分拣房、有害垃圾可回收房、可回收垃圾房各1座,完成12个村污水处理工程、秸秆综合利用项目3个,新建农村公厕66座、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9735座。
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建立“小散乱污”企业长效监管机制,改造和关停 “小散乱污”企业8家。拆除举水河沿线违规晒场。
城乡建设攻坚战不断取得新胜利,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建成“四好农村路”示范路1条(4.1㎞)、提档升级路6条(6.8㎞)。凤和公路三店段今年12月底刷黑通车。新李线至新徐线(德胜至顾岗)连接线三店段完成土路基建设。投资60万元完成106国道坨坑至竹园段改造工程。
先后完成联盟垃圾中转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新农贸市场、老街(北街段)改造、三叶路拓宽硬化、新开发路建设、举东大堤堤顶道路硬化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6条29.4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12条48公里、示范路一条(7公里)。完成竹园大道及红旗路改造工程,改造危桥9座。
2021年,抢抓新洲区“五路八桥”道路建设机遇,投资3000万元建成三店至凤凰公路(过三线),即G318至S323(石板冲至杨湾)连接公路(全长4.3公里),还将建设跨越举水、东河共4座桥梁;抢抓全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加快推进东河整治四水共治项目,对东河东堤西堤堤顶进行加固和绿化。新建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服务点)12所,农村社区服务站5个及城市社区服务站1个。
三店街于2020年被评为湖北省生态街(乡)镇、湖北省卫生乡镇(街道),井塘村、蔡河村、李畈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村。2022年,建设涂河村、宋寨村、麻铺村等3个美丽乡村。“生态宜居”逐渐成为三店美丽乡村的代言词。
从龙丘古镇到艺术之乡 新时代文化建设创新发展
三店殷商时期便有人群聚居,汉代设江夏郡治、西陵县治于此;宋代陈季常隐居龙丘,号“龙丘居士”,留下“河东狮吼”典故;明洪武初年,黄、邱、肖三姓移居开店,始名“三家店”,后简称“三店”。千百年来,勤劳淳朴的三店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间文化,延传至今的有凤凰墩、红山咀等10处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牌子锣鼓、竹雕、皮影、八十八行等12个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为让民间文化既能“守得住”又能“活起来”,三店街坚持文化为魂,主动对接新洲区委、区政府建设东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圈总体规划,以民间文化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特色产业聚合发展、社会事务组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全街呈现出文化繁荣、产业兴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2018年、2021年三店街两次荣获“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先后建成龙丘农耕馆、龙丘皮影馆、龙丘民俗馆、牌子锣鼓馆、航模科普馆等“五馆”;举办桃花节四届、丰收节四届、牌子锣鼓节九届、瓜蒌节四届;委托龙丘民俗文化研究会、举水文化研究会,抢救性地收集、整理民间文化艺术,编纂、出版《龙丘往事》《新洲牌子锣鼓》《三店民间故事》《龙丘皮影》等“龙丘文化丛书”;2021年,三店牌子锣鼓、龙丘皮影走进武汉电视台的“江城非遗坊”。
组建成立152支民间文艺团队,省级非遗传承人黄新民、黄三龙、徐海清等18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袁敦和、詹桂兰等26名民间文艺大师,走进学校培养“非遗小艺人”,走进社区设立“文艺夜校”,走进企业活跃职工生活,走进乡村占领文娱阵地;了,走进景区丰富乡游产业。民间文艺团队带动千余名艺人就业,参与各类节庆表演、承接婚丧嫁娶活动,以文艺节目的形式宣传本地特产,带动柳子港麻花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除注重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外,三店围绕“新治理、新环境、新服务、新文化”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补齐基层基础文化场所短板,着力构建服务于百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资200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33916平方米的龙丘文化广场,包括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和11人制标准足球场;启动建设2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内设非遗馆、图书馆、排练馆、职工之家等;建成69村(社区)示范农家书屋建设,所有村(社区)全部开通数字图书阅读功能。三店农家,沁透着浓浓的书香。
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 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完善
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旗帜,通过完善机制强化责任、搭建平台上下联动、加强监督阳光运行等举措,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启乡村治理新局面。
圆满完成3届全街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工作,村(社区)“两委”班子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着力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完善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星级争创”活动与年终党建考核相结合,深化推进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创新。不断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治理协商格局。
全面推进村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形成以综治中心为平台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化运用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建成10个高标准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完成“一街一品”个人阳光调解室设立工作,全街“雪亮工程”布点767个,“平安乡村”视频探头1652个,实现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建设目标。
不断完善“民呼我应”工作机制,对全街88个网格实施精细化管理,选优配强网格员队伍。以深化“四办”改革、“放管服”改革和“一门一窗”改革为重点,开设13个便民服务窗口,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156个事项入住便民服务大厅,每年提供服务和办证超过2万件次。三店街被评为武汉市“七五”普法工作突出单位;2021年“全市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实体平台”综合评定一档。
坚持以德治为支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村规民约、自治章程,鼓励志愿公益服务,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形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乐观包容的良好村风村尚。全街69个村(社区)中,李河村、保河村获评省级文明村,市级文明村(社区)13个,区级文明村(社区)37个。武汉中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批武汉市“英雄城市妇女工作创新实践示范站”,武汉宋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曹桂园获评武汉市新时代巾帼英雄,“大爱支书”黄福州获评“感动江城”十大人物,石河村易燕桃家庭获市级绿色环保类最美家庭称号,徐远村石中文家庭获市级移风易俗类最美家庭称号。
看今朝,乡村美如画,龙丘景象新!展望未来,新的画卷正徐徐铺展,三店人将以新的姿态在这片大地上描绘更加丰富的色彩!
【编辑:王冲】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