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入选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12个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
11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武汉市入选国家24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之一。
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武汉市正在积极探索建筑业发展转型路径,武汉已有12个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品质建造科技创新融合试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涵盖超高层楼房、科研中心、商业、医院、住宅等建筑,以及城市道路、停车场项目;新型智能装备也层出不穷,在工地上“大展拳脚”,提速施工进度,保障施工安全。
5G塔吊让司机告别“高空攀爬”
“造厂机”提速厂房建设
东湖科学城项目上应用的5G塔吊。通讯员 供图
光谷东,东湖科学岛掀起建设高潮,科创中心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来自湖北科投的消息,一期项目1号楼单体9月底完成地下室结构混凝土浇筑,顺利冲出“正负零”,目前有三栋楼全面进入“长高”阶段。
这一阶段性成果,项目上“智能建造”装备“帮了大忙”。
以高空操控环境差、风险高、功效低的塔吊施工环节为例,项目投用5台最新的5G通讯操控塔吊,司机在地面端远程操控吊臂,即可完成吊装,再也不用费力爬上距离地面几十米高的塔吊操作间,大幅改善司机工作环境,降低工作安全风险和压力;同时,搭载5G通讯的塔吊,拥有多双“眼睛”,可查看以前肉眼看不到的“盲区”。
中建三局项目总工周伟介绍,5G塔吊的运用,大大提高施工安全性。同时,项目施工过程中注重引入智能制造新技术新工艺,如正在搭载的工地数字地图,将工地的材料堆放处、钢筋加工棚、混凝土搅拌区等,融入导航地图,送货的车辆精准将材料运到指定处,减少搬运环节,提高施工效率。
秋日的上午,浙江舟山华润电力项目厂房施工现场一片红火场面,机器轰鸣,人员来回穿梭。在国内首台“造厂机”的助力下,工厂房梁柱安装已完成八成,正朝着年底主体结构封顶的目标全力冲刺。
继“高楼神器”造楼机、“造桥神器”造塔机之后,今年9月,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又一大国重器——“造厂机”在浙江舟山“开机”,作为该企业智能建造装备产品体系,该装备填补行业在钢结构工业厂房建造装备的空白。
武汉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刘庆表示,武汉建筑企业正积极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未来将助力全市智能建造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接下来,协会将引领建筑企业积极助力关键产业及政策的精准落地,发布相关行业标准,持续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信息化运维等技术的应用。
发展数字设计推广智能建造
我市每年将培育一批示范项目
在汉央企自主研发的“造厂机”。通讯员柯玉乾 供图
长江日报记者从市城建部门了解到,武汉作为试点城市,下一步将出台《武汉市智能建造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城市建设实施工作目标和计划,从多个方面开展城市试点工作。如每年扶持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业化应用项目,打造科技标杆工程、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按照国家、省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符合武汉市实际发展情况的方针政策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发展数字设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建造产业,加大引进和培育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研发应用基于BIM的智慧工地策划系统。
建立健全与智能建造相适应的工程质量、安全、造价监管模式与机制,实现全过程质量责任可追溯;推动装配式生产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转型;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围绕数字设计、智能建造、智能施工等方面,开展技术标准编制;培育智能建造专业人才。
根据省住建厅发布的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品质建造科技创新融合试点项目清单,武汉市有光谷科学岛科创中心项目、武昌滨江天街项目D2地块、武汉广电全媒体中心项目、高新三路(三环线-外环线)改造提升工程、中南科研设计中心项目、青山区23街坊建设项目、武汉市第七医院迁建(武昌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等12个项目入选,未来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现“三个建造”融合发展,打造高科技含量示范项目,以智能建造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和品质。
(长江日报记者龚萍 通讯员饶万红 柯玉乾)
【编辑:赵可】
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武汉市正在积极探索建筑业发展转型路径,武汉已有12个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品质建造科技创新融合试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涵盖超高层楼房、科研中心、商业、医院、住宅等建筑,以及城市道路、停车场项目;新型智能装备也层出不穷,在工地上“大展拳脚”,提速施工进度,保障施工安全。
5G塔吊让司机告别“高空攀爬”
“造厂机”提速厂房建设
东湖科学城项目上应用的5G塔吊。通讯员 供图
光谷东,东湖科学岛掀起建设高潮,科创中心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来自湖北科投的消息,一期项目1号楼单体9月底完成地下室结构混凝土浇筑,顺利冲出“正负零”,目前有三栋楼全面进入“长高”阶段。
这一阶段性成果,项目上“智能建造”装备“帮了大忙”。
以高空操控环境差、风险高、功效低的塔吊施工环节为例,项目投用5台最新的5G通讯操控塔吊,司机在地面端远程操控吊臂,即可完成吊装,再也不用费力爬上距离地面几十米高的塔吊操作间,大幅改善司机工作环境,降低工作安全风险和压力;同时,搭载5G通讯的塔吊,拥有多双“眼睛”,可查看以前肉眼看不到的“盲区”。
中建三局项目总工周伟介绍,5G塔吊的运用,大大提高施工安全性。同时,项目施工过程中注重引入智能制造新技术新工艺,如正在搭载的工地数字地图,将工地的材料堆放处、钢筋加工棚、混凝土搅拌区等,融入导航地图,送货的车辆精准将材料运到指定处,减少搬运环节,提高施工效率。
秋日的上午,浙江舟山华润电力项目厂房施工现场一片红火场面,机器轰鸣,人员来回穿梭。在国内首台“造厂机”的助力下,工厂房梁柱安装已完成八成,正朝着年底主体结构封顶的目标全力冲刺。
继“高楼神器”造楼机、“造桥神器”造塔机之后,今年9月,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又一大国重器——“造厂机”在浙江舟山“开机”,作为该企业智能建造装备产品体系,该装备填补行业在钢结构工业厂房建造装备的空白。
武汉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刘庆表示,武汉建筑企业正积极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未来将助力全市智能建造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接下来,协会将引领建筑企业积极助力关键产业及政策的精准落地,发布相关行业标准,持续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信息化运维等技术的应用。
发展数字设计推广智能建造
我市每年将培育一批示范项目
在汉央企自主研发的“造厂机”。通讯员柯玉乾 供图
长江日报记者从市城建部门了解到,武汉作为试点城市,下一步将出台《武汉市智能建造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城市建设实施工作目标和计划,从多个方面开展城市试点工作。如每年扶持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业化应用项目,打造科技标杆工程、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按照国家、省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符合武汉市实际发展情况的方针政策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发展数字设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建造产业,加大引进和培育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研发应用基于BIM的智慧工地策划系统。
建立健全与智能建造相适应的工程质量、安全、造价监管模式与机制,实现全过程质量责任可追溯;推动装配式生产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转型;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围绕数字设计、智能建造、智能施工等方面,开展技术标准编制;培育智能建造专业人才。
根据省住建厅发布的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品质建造科技创新融合试点项目清单,武汉市有光谷科学岛科创中心项目、武昌滨江天街项目D2地块、武汉广电全媒体中心项目、高新三路(三环线-外环线)改造提升工程、中南科研设计中心项目、青山区23街坊建设项目、武汉市第七医院迁建(武昌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等12个项目入选,未来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现“三个建造”融合发展,打造高科技含量示范项目,以智能建造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和品质。
(长江日报记者龚萍 通讯员饶万红 柯玉乾)
【编辑:赵可】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