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情为乌拉圭加油
乌拉圭对阵韩国,正读高三的女儿上完一天网课之后,挤时间看了下半场球赛,一边为乌拉圭队加油,一边点赞苏亚雷斯老当益壮。女儿初二时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扮演乌拉圭的代表,发表演说呼吁裁军,从此“粉上”了这个她从没去过的南美洲国家。
“看球,当然寄蕴着个人感情!乌拉圭,今晚见!”同样为乌拉圭队鼓与呼的还有长江日报著名记者、公共外交家余熙老师。余老师的专著《约会乌拉圭》《乌拉圭,天然至上》被誉为中乌两国文化交流的结晶与纽带,其中讲述的乌拉圭的足球故事尤为生动。
余老师深入该国基层和省级足球队采访,了解到这个只有350多万人口的国家,却拥有上百支儿童足球俱乐部,形成了全国性非常健全和系统化的足球培养网络。乌拉圭足球非常重视团队,信奉的理念是“团队为上,没有单个的梅西”。
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德·卢格里斯正以足球为媒,积极促进中乌友谊。在该国驻华使馆的微信公众号新推送的视频里,大使先生穿着乌拉圭国家队的球衣,指着上面的四颗星星自豪地说,乌拉圭是1924年、1928年两届奥运会足球冠军;第一届世界杯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办,第三颗星是代表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冠军,第四颗星代表1950年巴西世界杯冠军。这是乌拉圭引以为傲的荣誉……
我也力挺乌拉圭队,因为今年2月北京冬奥会上,韩国队在短道速滑比赛中给中国队添堵,让我等十分不爽。当然,我内心的另一半,其实又乐见韩国队获胜。继沙特、日本与前世界杯冠军的较量中获胜之后,如果韩国队再赢一局,卡塔尔赛场上劲吹亚洲雄风,说明亚洲足球的确在崛起,作为亚洲的一员,与有荣焉。
我的一位好友则为韩国队加油,自称“中年少女”的她,是孙兴慜的死忠粉。戴着面具上场的“亚洲一哥”,让好友觉得他像佐罗和蝙蝠侠那样帅绝人寰;比赛中,孙兴慜的鞋子都被踩掉了,她心痛不已。
昨晚的0:0平局,让我和好友都感觉还行。当然也有球迷觉得本届世界杯小组赛已经有四场比赛互交白卷很没劲,“基本上是80米高速折返跑,差点意思”。
写到这里,突然想来一碗北京名小吃门框卤煮,大肠、小肠、肺片营造的重口味,是很多人眼里的黑暗料理。“门框卤煮”得名于胡同里有个石门框,所以该胡同叫门框胡同,门框胡同里这家卤煮店,已有百年历史。
世界杯史上的百年老将“天蓝军团”,对上足坛新秀“太极虎”,“乌10次射门,却多次射到门框!奈何!”赛后,余熙老师在朋友圈里感叹。人生的五味杂陈,在世界杯这个巨大的情绪收容器里尽情释放。绿茵场上的速度与激情,投射我们现实中的喜怒哀乐、恩怨情仇。
(长江日报记者柯立)
【编辑:赵可】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