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3年时间,她成了300多位老人的“亲闺女”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2-12-04 12:2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1日上午,洪山区狮子山街道七一二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长陈青青穿着红马甲,带着笔记本从办公室出发了。当天,她要在社区小广场收集老人们目前的生活需求。    

  “闺女你穿得冷不冷呀?降温了得把厚毛衣也穿上。”90岁的居民刘秋莲一见到陈青青就握住了她的双手。陈青青也顺势挽上了老人的手臂说:“好,上次我跟您说的药也要记得按时吃。还有什么需求尽管提。”

  由接受帮助到提供帮助,从陈青青2019年从事养老工作开始,她就在医生、护士、护理员、维修员等各种角色之间切换,全能型呵护着社区康养中心的每一位老人。如今,在社区300多位老人的口中,陈青青成了他们的“亲闺女”。

  一张笑脸成为“一把钥匙”

  陈青青教老人写毛笔字。通讯员赵鑫 摄

  2010年,陈青青从老家山西来到武汉定居。因为水土不服,刚来的前两个月,她几乎没有下楼。“孩子爸爸工作忙碌,所以我的全部身心都投入照顾3个月大的小孩身上。”陈青青说。

  然而两个月后,一次意外的“惊喜”让陈青青就此敞开了家门。

  “孩子咧着嘴开口一笑,就暖进了我的心里。”邻居董冬梅在楼道里碰到了抱着孩子的陈青青,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邻居家的小男孩。看着陈青青一个人带孩子辛苦,她主动敲开陈青青的大门,说自己可以来帮忙。

  初来乍到,陈青青对打疫苗的路线不熟悉,董冬梅就为她规划好路程方案。擅长手工活的董冬梅还承包了孩子大部分的毛线围巾、护膝等衣物。长此以往,董奶奶家成为了孩子的第二个家。

  渐渐地,董冬梅也将照看孩子的地点从家里转移到了社区的小亭子里。如果她没有时间,亭子里晒太阳的老人们就会自然地补位。“孩子就是在这间亭子里长大的。”陈青青告诉记者,因为老人们都说,孩子一笑他们“也能更加长寿”。

  2019年,专注于提供“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的合众鼎诚老年服务中心在七一二所社区招募工作人员,陈青青立刻就报了名。“‘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区老人们的陪伴,这次换我来照顾他们。”陈青青说,这是开启她养老工作的“一把钥匙”。

  做“老小孩”的贴心棉袄

  陈青青和李青娣老人视频问候。

  2019年6月,时年80岁的李青娣突然昏厥摔倒,脑部严重摔伤。陈青青恰巧路过,搀扶老人到医务室救治,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老人的两个女儿都在外地工作,一时间无法来汉,而老人自己又喜欢居住在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这种无法自理的情况对于老人家庭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这个事情,社区必须得管,马上安排人员照顾老人。”七一二所社区书记郭国亮了解情况后,立即向养老服务中心下了“命令”。

  “我来吧,我熟悉如何照顾老人。”之前有过医护经验的陈青青主动接下了任务。

  因为老人的女儿特别信任陈青青,于是陈青青成了家属与护工之间的对接人。在一个月的住院治疗期间,老人出现身体反应和治疗产生的费用,都需要陈青青帮忙咨询医生以及到社保局办理流程。“办理手续虽然比较复杂,但是她挨个跑流程,没耽搁一点时间,每天抱着的文件袋厚度达到了3厘米。”郭国亮告诉记者,陈青青还会让护工发来老人的起居视频,随时了解情况。

  老人出院后,每个月去医院做定期复诊以及双靶治疗也由陈青青一手操办。老人因帕金森病走起路来容易摔跤,因此,老人一给陈青青打电话,她就放下手中的事情,赶到老人家中查看情况。“10米的路程老人需要走10分钟,陈青青就能搀扶老人10分钟。”郭国亮说,在过去一年中,楼道间、老人家和医院里都能看到陈青青的身影。

  “每当老人的‘小孩’脾气上来了,要耐心地疏解她的情绪。”护理工作需要全程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有时候老人因为不想麻烦陈青青而闹情绪,她都会告诉老人,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细心照顾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今年国庆假期,老人被女儿接到身边后,每天还会与陈青青语音通话,老人也一直称呼陈青青为“我家的三小姐”。

  前几天,陈青青又收到了老人寄来的两封书信以及家乡特产,信中这样写道:“我的好姑娘,手不听使唤,但心里话还是想感谢你。”

  手机里存放着200多张合照

  陈青青每年的工作内容包括:电话关怀不低于450人次、上门慰问不低于200人次、帮助老人买药取快递不低于50人次……但她的行动并不局限于此。

  合众鼎诚老年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杨艳告诉记者,如果陈青青到老人家里发现老人生活上有不方便的地方,她也会找人或者干脆自己动手,帮助老人晒被子、清理油烟机、修一些小物件等。

  几个月前,有一位老人的家人给陈青青发来信息:我的妈妈不太擅长使用手机,能不能拍张照给我看看家里的情况。“陪伴是双向的,老人家人有需要,我就尽全力完成。”此后,陈青青每次与老人见面都会合张影,给她和老人的家人都留下一段美好记忆。现在她的手机里约有200张这样的双人照。

  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在陈青青的办公桌前还摆放着一套精美的茶具。“这是我为老人们准备的。他们在楼下广场练完声,就可以上楼喝杯茶休息一下。”为了让老人们品到地道的茶香,陈青青还特意去学习了泡茶的手艺。“每当听到老人们夸奖我说‘闺女的手真巧’时,我就又有学新事物的动力。”陈青青笑着说道。

  3年时间里,社区几乎所有的老人都认识陈青青,见面也都喊她一声“闺女”。“一份平凡的工作,社区里一个纤细身影,在陈青青眼里服务老人是件大事。”郭国亮说。(长江日报见习记者栾嘉雯 通讯员赵鑫 夏雪元)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