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协和医院:全院打通救治每一位危重症患者
“保急诊、保重症,加病床、加医护、加设备……最大限度提高重症救治成功率。”12月29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急诊科、呼吸与危重症ICU等救治单元发现,全院打通救治每一位危重症患者,成为自12月7日以来湖北省救治危重症合并新冠感染患者最多的医疗机构。
百余医护支援急诊
关口前移“快检”重症
协和医院急诊科在为患者预诊。
两周前,我市各大医院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量陡增。急诊科是筛选分诊轻、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最前线,是实现管控关口前移,科学分流的“咽喉要道”。协和医院迅速集结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全院40余科室的百余名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支援急诊科,形成多学科团队。
“如何以最快速度分诊,什么情况上呼吸机、什么时候开始抢救,何时转到对应的病区,这些都要在急诊科里高效准确完成。”急诊内科主任孙鹏教授介绍说,分诊区医生会将患者进行初步筛选分流,让医疗资源向重症患者倾斜,尤其要及时发现“沉默的低血氧症患者”。同时也让轻型、普通型患者在常规诊区治疗,互不干扰。
各科医生的协助,以急诊科为首的多学科联合会诊,大大提高了分诊效率。急诊科实现收治分类后,重症患者可优先收治到呼吸、感染、综合ICU、专科ICU等“关口科室”,也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
12月20日,93岁高龄的罗爷爷“阳了”,因呼吸困难、昏迷不醒被急送到协和医院急诊科。“血氧饱和度仅70%,CT提示肺部严重感染,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急诊科孙鹏、唐泽海和EICU医护人员迅速展开抢救,经机械通气等一系列抢救措施,一周后罗爷爷转危为安,生命体征稳定了下来。
全院打通扩增病区
每个科室都能“抢救”
急诊科团队转运患者到病房。
29日上午,记者进入到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ICU。“临床发现,重症往往在感染约第8—12天的时候发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马万里教授领导的医疗团队,正在为一名71岁的男性患者分析病情。这位老人感染已进入第十天,3天前出现严重肺部感染并引起呼吸衰竭,病情危急。目前经过人工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治疗,各脏器严重缺氧现象得以缓解,正处于积极的救治进程中。
要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率,首先要满足必要的床位和硬件措施。协和医院夏家红副院长介绍,医院整合全院资源,打通了呼吸、感染、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传统的内外妇儿界限,要求每个病区都必须具备插管的功能和条件,所有科室都收治新冠感染患者,病区改造后危重症床位要达到8%。
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马万里教授牵头,协和医院成立新冠救治院内巡诊专家组。专家组编写《新冠肺炎院内诊治手册》,展开培训,形成各科室操作指南。院内巡诊专家组前往各科室“飞行”会诊,要让患者在不同科室都能放心地得到“同质化”治疗。
协和各分院区也纳入到新冠重症救治的统一行动中。
扩充设备筹措药品
线上线下问诊相结合
ICU里的患者得到积极救治。
保设备运转、保药物供应是救治患者的前提。据了解,目前医院有创、无创呼吸机及High flow设备不断加以扩容,尽全力满足现有重症床位的使用。
协和医院建立了主要防治药品目录,及时多方筹措相关治疗药品,同时加大血液制品、激素类药品、抗生素等药品的库存管理。
发热门诊也是接诊患者的窗口,该门诊大力扩充发热门诊候诊面积,加急配备心电监护、呼吸机、床边B超、心电图机,方舱CT等。发热门诊为发热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配置了检验设备、非接触式自助缴费机,药品配送,线上入院手续办理等。
以网上发热门诊为例,协和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人数明显增加,截至目前,线上发热门诊接诊3400人次,患者的自助开单、自助服务等每天共计5000人次。夏家红介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使一些轻症和常规疾病能够在线上解决,有利于医院集中更多精力救治重症和危急重症。
协和医院产科持续为高危孕产妇救治提供绿色通道。针对新冠孕产妇发热、咳嗽,产科异常情况等一系列问题,医务人员尽己所能实施“远程救助”。
( 长江日报记者罗兰 通讯员王继亮 聂文闻 张玮 彭锦弦 陈有为 熊婉婷 )
【编辑:王戎飞】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