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市人大代表、江汉区委书记李湛:协调“产城人” 提升城区功能,增进民生福祉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3-01-06 08:0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今年元旦假期,江汉路步行街区总客流量达98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江汉经济开发区,开园仅3个月的国泰汉口科创中心内,来自全国的16家科技创新企业正抓紧时间研发新品,备战兔年。

  一面,传统商贸业、金融业的稳步增长;一面,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当前,江汉区突出“厚植优势,补齐短板,精明增长,品质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活力美丽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卓越城区。

  5日,市人大代表、江汉区委书记李湛做客长江日报直播间时表示,江汉区在每一个阶段都遵循了“高质量发展”,如今,江汉让“高质量”与时俱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增进民生福祉,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位于江汉区的西北湖金融街。长江日报记者 詹松 摄

  产城人协调发展

  “双高”城区“瘦身健体”

  江汉区作为武汉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比北京市二环内高20%,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美元。

  人口、经济密度的“双高”是江汉区的优势,但随着城市发展理念的提升,也给城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发展空间不足、增长动能衰减、经济效能低下、治理难度增大、生活品质降低等一系列“城市病”和短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优主城区,有序纾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

  李湛表示,这恰恰是江汉区近年来一直在坚定不移推进的工作。近年来,江汉区围绕“产城人协调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直在坚定不移地推动城区转型升级,“这给江汉带来了一系列变化,不只体现在经济密度增加,城区功能品质也在持续提升。”

  在产业发展上,江汉区按照现代产业体系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在既有的金融、商贸流通、能源和信息通讯四大板块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数字经济。

  与此同时,江汉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由区属平台公司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在一些地段好的老旧小区里收购房源,并将其重新装修作为人才公寓。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去老龄化严重的江汉区,如今年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全市前三。李湛说:“过去几年里,江汉区共吸引了超20万毕业大学生落户,城区人口结构得以优化调整,同时也为许多老旧小区带来了更多青春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武汉市要“增强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大力培育总部经济、枢纽经济、流量经济、楼宇经济”。

  “报告提到的这些经济形态,也是江汉区大力发展的方向。”李湛介绍,楼宇经济是江汉区的优势,上世纪80年代全市第一批税收过亿元的“亿元街”最早就从江汉走出,而在今年,江汉区的亿元楼有望达到31座。

  “从‘亿元街’到‘亿元楼’,空间形态变化的背后,也体现的是城区转型升级。接下来,我们会把楼宇经济作为核心工作,大力提升产业能力、功能品质,把核心优势发挥到新高度。”李湛表示。

  全区演绎“应用场景”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比重达15%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武汉市将“提高数字经济驱动力”,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11%。

  而在今年的江汉区《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项目标为19%。设定这个看似“高难度”的目标,江汉有底气、有基础。

  去年,江汉区再次提速数字经济布局:与长江产投达成“双百亿”战略合作,设立3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核心产业发展;引进 联通(湖北)产业互联网公司、万御安防等总部企业;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核心承载区启动建设; 中贝通信信息产业化基地、微立方近零碳创新产业园、武汉区块链融合创新产业园等一批新项目即将建成投用……

  李湛表示,信息通讯产业是江汉区支柱产业之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塔均有省属、市属以及集团下属总部扎根江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本身在江汉区占有一定比例,这为江汉区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奠定了基础。

  此外,江汉区在消费、民生、金融等方面拥有大量的应用场景和海量的数据资源,有利于从需求端发力,推进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转化落地,这也是江汉区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

  近两年来,江汉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比重已达到15%,该区还在积极构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的“双轮驱动”体系,形成联动发展效果。

  “地有界、心无限。我们要在无限的数字经济空间中,充分利用江汉有限的土地空间资源。”李湛语气铿锵地说。

  “数字化转型”服务民生

  两项案例入选“国家典型”

  近日,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发布“ICT中国(2022)典型案例”,其中,江汉区“全域智能运营”城市治理模式荣获“最佳创新先锋案例”,“智慧江汉”综合指挥中心项目初步设计入选“优秀创新应用案例”,为国内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优质样本。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近年来,江汉区聚焦“城区数字化转型”,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和实践。

  李湛介绍,得益于丰富的应用场景,江汉区已经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方面落地了一系列成果。

  例如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人工智能可自动进行肺结节筛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效率;云胶片服务的推出,让市民只需点开手机、扫二维码,便可随时随地调阅全部检查记录及影像电子胶片,快捷又方便。

  而在江汉区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中,也有许多居民开始享受“城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红利。

  江汉区在“物业城市改革”工作中借助科技赋能,采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把街区、社区、小区进行联动管理,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力成本,达到了“微利可持续”的效果,为老旧小区改造后的长效化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李湛表示,“城区数字化转型”是全面的转型,江汉区把经济、民生、社会治理三大领域看作是一个系统和整体。最后要落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上,一定要在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上,让群众感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长江日报记者乔驰 杨菁 通讯员朱素芳)

  【编辑:王戎飞】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