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在武汉叫响长江!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3-01-08 07:0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先行示范区。”

  连日来,长江国家博物馆的建设,引发武汉两会代表委员高度关注,纷纷表达对武汉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的热切期待: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在武汉叫响长江。

  谈【文化】

  文化为魂

  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

  航拍镜头下的武汉,大桥飞架南北,两江四岸风景如画。 长江日报记者 任勇 航拍

  市人大代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胡甲均认为,武汉是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战略交汇点,武汉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对挖掘、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更为发展长江经济带事业提供厚重的文化支撑。

  “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武汉有着诸多优势。”胡甲均说,长江水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则具有厚重的长江水文化历史。

  汉口(武汉关)水文站设立于1865年,长江流域干流最早设立的水文站之一,是近现代长江水文观测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追溯更长远的历史,回溯长江流域文明的治水之路,武汉的历史地位也相当重要。作为长江中游腹地、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交汇点,从古至今历代长江治水的重点就在武汉。

  “近些年,长江水利委在长江水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胡甲均说,例如与武汉市政府、武汉大学在武汉园博园合作共建长江文明馆,联合多部委长江流域管理机构、三峡集团在武汉共同发起成立了长江水文化建设联盟。

  “挖掘、读懂长江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发挥先行示范区引领作用。”市政协委员、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表示,武汉具备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多方面综合优势,应提高重视、抓住机遇,准确全面地理解长江文化。

  万琳说,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长江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标志性象征,在她看来,应挖掘、读懂长江文化的价值。

  万琳认为长江国家博物馆需要呈现“大文化”,涉及到长江水资源文化、长江流域红色文化等,认知不能局限在城市层面,而要站在整个长江流域来认识,凸显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万琳建议,应成立专家团队,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挖掘长江文化底蕴。通过多学科、系统建立长江文化的学术体系,服务长江国家博物馆规划建设。

  万琳认为,用长江国家博物馆这一形式来展现长江文化,也能将百姓引领到长江文化氛围中,产生文化自信和文化归属感。

  “要博采众家之长、汇聚群贤智慧,在长江国家博物馆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展现武汉的文化魅力,讲好新时代的长江故事。”市人大代表、市园林和林业局规划建设处二级主任科员孙姝提出,要着重体现武汉的丰富文化,并做好规划引领。

  孙姝说,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是保护好长江流域文化遗产的重大举措。

  “武汉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围绕着长江,我们拥有着长江文化、荆楚文化、知音文化、盘龙文化、问津文化、码头文化、红色文化等诸多宝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孙姝说,“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正是要以文化为魂。可以通过专家研讨等方式,系统梳理、深入挖掘长江武汉段历史文化及其时代价值,不断夯实城市文物和文化资源家底,把这些‘文化珍宝’一一呈现出来。”

  孙姝建议,精心编制长江武汉段建设专项规划,多部门参与,规划引领博物馆建设。“可以由市规划部门牵头编制建设专项规划,文旅、水务、城建、园林等各相关部门参与。从规划层面明确武汉段定位与功能、空间结构布局、重点项目,做好顶层设计,让文化的组合实现‘1+1>2’的效果。”她说。

  谈【弘扬】

  讲好长江故事

  使之成为“明珠中的明珠”

  徜徉在长江夜景中的游轮“知音号”。

  市人大代表、武汉汉剧院艺委会副主任李青说,武汉是全国闻名的戏码头之一,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将使武汉这个城市更具有文化魅力。

  李青说,武汉的文化历史底蕴非常厚重,文化资源也很丰富,专业院团艺术创作持续繁荣,特别是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汉剧,是武汉的文化名片及地方剧种的代表。

  李青认为,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部署谋划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先行示范区,对汉剧的传承发展来说是一个历史机遇。她建议,借此机会,汇聚多方文化资源、汉派文艺精品,开展园林式的演出,宣传武汉地方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惠民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加快武汉文旅市场的繁荣与振兴。

  市政协委员、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馆长贺立军说,武汉是长江流域的一座重要城市,在这里建设一座国家博物馆,把长江的故事讲深、讲好,很有意义。

  贺立军说,世界范围内研究文明的起源,都和大河流域相关。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在武汉汇合,城市点滴中都有着长江文化的烙印。武汉带动着都市圈协同发展,共同绘就长江经济带美丽画卷,在武汉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很有必要。

  贺立军说,要把长江国家博物馆建成全国博物馆“明珠中的明珠”。他建议,博物馆未来运营方面可借鉴世界著名博物馆经验,提前谋划,展陈大纲、藏品征集等工作也可以提前准备,要将更多创新理念融入博物馆建设中。

  “博物馆影响力是文化领域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武汉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突飞猛进,‘博物馆之城’形象日益厚重。”贺立军表示,长江国家博物馆将进一步提升武汉的影响力、吸引力。

  谈【生态】

  将生态文明印记

  纳入博物馆的顶层设计

  俯瞰南岸嘴,武昌沿岸,江水涛涛。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市政协人资环专委会副主任、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三级正高梁胜文说,长江是母亲河,长江大保护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长江国家博物馆将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载体、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将为长江的历史留下重要一笔”。

  梁胜文建议,如何去理解、规划长江国家博物馆,在于把握住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纳入对长江文化的理解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长江的命,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要把生态文明的印记纳入博物馆的顶层设计里”。

  梁胜文说,武汉滨水文化具有独特性,可以连接起上下游和长江流域城市,可在水生态方面做足文章。她举例,濒危生物江豚的再现、十年禁渔成效显著等都体现出人与长江、生物及沿岸环境和谐相处、互相依存,“激发大家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热情,相信长江生态环境会更美好。”

  市人大代表、湖北经济学院院长方洁认为,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需要做好详尽的历史地理文化的权威论证。“在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时,尤其需要体现出开放、包容,博采众长以服众。”方洁说。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洁表示长江国家博物馆作为新时代建筑,其设计理念和呈现也应突出体现生态、双碳。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造就了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两江四岸”不仅是武汉发展的主轴,也是彰显山水城市独特魅力的核心窗口。方洁建议,武汉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也应充分体现城市风貌和两江四岸自然景观,将室内和室外都纳入整体设计,以建成城市地标。

  谈【建设】

  发挥世界设计之都实力

  让长江国家博物馆兼具多样历史特色

  连续阴雨后风和日丽的武汉。 长江日报记者 任勇 航拍

  “对于长江国家博物馆的建设,我们应该提高站位,不仅仅是反映长江流域各省市的地方特色。”市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黄经南提出建议,长江国家博物馆也应反映楚文化、近代内地工业文化、首义文化等历史特色。

  黄经南认为,长江流域历史源远流长,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武汉以及湖北更是南方地区主要的古代文化——楚文化的典型代表。

  黄经南说,武汉尚没有国家级的博物馆和文化公园,这次武汉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也弥补了武汉以及湖北在这一方面的不足。

  对于长江国家博物馆的建设,黄经南认为应从两个角度考虑,即更广的区域视角——长江流域,以及更久远的历史视角——中国南方古代及近现代文明来看待。因此,长江国家博物馆需要兼具多样的历史特色。

  “在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和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应该充分发挥武汉的优势,也就是世界设计之都的雄厚实力,集武汉各个设计机构之长,将其打造成为武汉新的文化地标。”黄经南说。

  “要用高标准的理念引领长江国家博物馆的建设。”市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蔡新元表示。

  “我个人的想法是要跳出‘建设’博物馆这个概念,以理念引领建设。”蔡新元表示,长江国家博物馆的建设必须高起点、高站位,需要站在整个长江文化国家公园的视角来看长江和武汉的关系。长江国家博物馆一定不能只讲历史,更重要的是体现从历史走向未来。

  “从造型的角度来看,应该是规划优先,再考虑与之匹配的造型。”蔡新元说,首先是区块的规划一定要合理,不能将它仅作为一个建筑考虑,还需要体现建筑和选址的关系。“比如,如果要建在江边,从地理概念上来说,就需要解决建筑和长江之间的空间关系。另外,还需要解决建筑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做出能够代表长江、代表武汉的外观和造型。”蔡新元说。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蔡欣星 秦璟 刘嘉 杨荣峰 见习记者樊友寒 统筹:蒋立青 刘智宇)

  【编辑:王戎飞】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