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构建城市风道、水道、绿道,武汉自然禀赋全球罕见!代表委员热议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3-01-14 07:4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2023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城市风道、水道、绿道。

  引风入城,水体连通,出门见绿……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多部门获悉,近年来,武汉构建城市风道、水道、绿道初具成效——

  坚守府河、武湖、东湖、汤逊湖、青菱湖、后官湖6条生态绿楔,严格锁定三环线生态带,保护城市风道的自然生产区和引流区;连续推出武昌大东湖6湖连通、汉阳6湖连通、汉口7湖连通等湖泊连通工程,通过水系连接、水体流动,为城市降温;截至2022年10月,全市建成“口袋公园”350多座,越来越多市民“开门见绿”,还建成绿道超2000公里,相当于武汉至广州往返距离。

  “站位更高、眼光更远,武汉应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投入‘三道’规划。”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对武汉如何更好构建城市风道、水道、绿道,说见解,谈思路,提建议。

  山水资源丰富、湿地数量可观

  武汉建设“三道”有明显优势

  东湖绿道碧水环绕宛若城市绿肺。长江日报记者 任勇 航拍

  “构建城市风道、水道、绿道,核心目的是让城市更宜居,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省人大代表、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荆武表示,武汉山水资源丰富、湿地数量可观,构建城市风道、水道、绿道有着全球罕见的自然禀赋。

  他介绍,城市风道又称城市通风廊道,用于将郊外的风引入城区,增加城市的空气流动性,改善空气质量;水道的修建有利于湖泊的水位调蓄、水体治理和景观改造;修建绿道则给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户外运动场所,提高市民生活的获得感。

  “水道和绿道往往交相呼应。”荆武告诉记者,绿道的建设需要在环境优美、容易连成片的地方。然而,城区绿化量不足,红绿灯和路口过多,不符合条件。因而,通常会选择在大型公园或沿河、沿湖的地方形成绿道,而沿河、沿湖处就是水道,如长江、汉江等。

  “武汉是百湖之市,湖泊星罗棋布,自然禀赋非常深厚,在建设‘三道’方面有着明显优势。”荆武建议,在构建和改善城市“三道”的同时,也应加大对武汉市山水、湿地等自然禀赋的保护力度。

  省政协委员、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水文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张欧阳介绍,此次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湖北省很早就意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这些年做了大量的努力,林草覆盖率大幅度提升、河流的水土流失减少、水体质量明显升高,整体效果显著。”

  “除了长江,武汉的湖泊和港渠在水质、流量、防污染方面也有较大改善,最有代表性的是全球罕见的东湖绿道。”荆武介绍,此外,武汉市还划定了大量的风道区域,在风道范围内设定了生态底线区。“此举的最大功能是限制该区域仅用于绿化和风道走廊,不作其他开发和建设。”

  以水道建设推进绿道升级

  避免高层建筑扎堆挡住城市通风口

  青山江滩。长江日报资料图

  武汉“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城市三道’建设(城市风道、水道、绿道)”。高水平规划是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为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提供科学清晰的方向指引。代表、委员纷纷表示,武汉构建城市风道、水道、绿道,除了充分保护,更要重视规划。

  “‘三道’的提出,抓住了城市发展的关键,是解决现代城市系列问题的重要抓手。”省人大代表、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桂学文认为,武汉构建城市“三道”,高水平规划首当其冲。

  “武汉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三道’规划也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桂学文认为,武汉“三道”规划要兼具前瞻性、整体性、系统性、特色性和艺术性:对标世界一流城市,顺应城市快速发展趋势,以“打造标杆”为目标,高起点、高水平制定规划;将风道、水道、绿道视作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充分考虑武汉两江四岸、水网纵横的城市天然格局,在规划上做足水的文章;在以长江为主轴的基础上,打通垂江通道,有机结合城市主导风向,让“三道”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要充分彰显武汉大江大湖自然禀赋,在规划上凸显山水园林城市特色;追求艺术性,让“三道”规划与城市建筑、园林、交通等设计相得益彰,共同提升城市形象、擦亮城市名片。

  “规划为先,是任何一座城市建设与发展应该把持的重要原则。”省政协委员、中乾立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巫世峰表示,武汉构建城市“三道”,首先应该重视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站在城市长远发展的视野,科学制定规划,以全市一盘棋的理念推进实施。“好的规划能保证城市建设的连续性,一以贯之、坚持不懈,避免资源浪费,让城市特色持久显现。”

  “站位更高、眼光更远,武汉应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投入‘三道’规划。”巫世峰建议,武汉构建城市“三道”,应突出武汉水资源特色,将水道建设作为先手棋、突破口,沿城市河湖精心规划城市景观线路,进而推进绿道提档升级。在风道建设中,应在规划中避免、改变高层建筑扎堆密集的设计,留出通风口、天际线,注重设计的留白与通透感,营造更为生态宜人的人居环境。

  主动握住绿色“指挥棒”

  让市民生活更舒适、更亲近自然

  武汉金银湖绿道成为周边居民骑行游玩的好去处。长江日报记者 李永刚 摄

  省政协委员、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 心陈伟认为,构建城市风道、水道、绿道,能够帮助城市主动消减“城市病”,向绿色、有序、健康的发展逻辑上转变。

  陈伟介绍,每个城市在发展之初都有“生态基底”。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容量,决定着城市可以达到何种发展规模。忽视“生态基底”,城市“摊大饼”式无序蔓延,建筑越来越高、人口密度越来越大,这就成了“城市病”。

  “主动规划构建风道、水道、绿道,实际上就是在掌握和稳固‘生态基底’,如同把‘绿色的指挥棒’主动握在手中。”陈伟说,“城市发展有了更加健康、清晰的指引,也就有了更高的自由度。在‘三道’建设中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体现出城市发展的‘韧性’。”

  陈伟说,城市风道、水道、绿道也是城市生态廊道的组成部分,与山水湖林草等共同构成城市生态系统,在防洪固土、清洁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安全方面持续发挥着作用。“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市民在工作之余,能有更多户外交往、身心放松的空间,获得感、幸福感也会更强。”

  “构建城市风道、水道、绿道,首先提升的就是城市的居住品质和人居环境。市民住得会越来越舒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全发说。

  张全发用城市风道举例子。他介绍,由于城市建筑群密集,水泥、沥青等建材相较大自然中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储热”能力,吸收和散发出的热量较多,住在城市里的人们感觉“越来越热”,形成“热岛效应”。

  “城市风道就像给城市开了个‘窗’,让自然的清风源源不断地吹进城市,如同天然的‘大型空调’给城市降温,市民生活更加舒适,更加亲近自然。”张全发说,“水道、绿道同理。市民可以与自然更加亲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全发认为,城市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也会自然驱动城市发展环境的优化。“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人类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低碳产业、文旅产业更有活力,绿色底色下的城市长久发展,更具想象空间。”

  (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秦璟 见习记者樊友寒)

  【编辑:王戎飞】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