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武汉市示范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长江日报记者见到吴刚时,他正拿着手抄器智能终端,与质量工程师蔡波、安全工程师刘莉开展仪表控制单元装置运行测试。
吴刚(中)与工程师开展仪表控制单元装置运行测试。 长江日报记者 何晓刚 摄
吴刚是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大城工匠”获得者,现任武汉检安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自动化仪表专业分公司党支部书记、仪表高级技师。“仪表作为测量单元,就像石油化工装置的‘眼睛’,能够精准测量装置内工艺介质的温度、流量、压力、液位和成分,我们的工作就是擦亮装置上的一双双‘眼睛’,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吴刚边操作边向记者介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每次读到建设制造强国的论述,都点燃了我的职业发展激情。”吴刚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扎根制造业的一线职工,自己要立足岗位,结合本行业和单位实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具体行动上。
在武汉石油化工行业的维保队伍里,吴刚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奋斗奉献、精益求精,依托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带领党员技术骨干管理维保武汉石化10万余台仪表设备,保障了石油化工装置仪表控制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被誉为石油化工装置仪表“医生”。
吴刚介绍,随着装置技术的发展,石油化工装置仪表设备也从气动仪表、电动仪表更新到先进的5G无线仪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精准控制越来越复杂,这对维保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只有时刻绷紧安全生产之弦,保持拼搏赶超的劲头,不断学习新知识、熟悉新领域、掌握新工艺,才能赶上时代,满足石油化工装置的现代化管理维保需求。”
在最近的一次炼油全区域停工检修期间,吴刚凭借多年技术经验,发现核心装置1号催化反应器提升管出口温度热偶芯绝缘降低,存在失效风险。他多次深入50多米高的提升管内部反复查看现场情况,发现仪表设备电阻虽然正常,但对地电阻非常低,容易导致短路故障,造成出口温度监测失灵。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油气催化过程和产品质量。
“这个故障很隐蔽,检修人员容易忽视这项关键参数,导致出现‘漏诊’或‘误诊’,这都逃不过我的火眼金睛。”吴刚说,在他的建议下,检修人员现场处置故障、更换了设备,及时消除了重大隐患,确保了催化裂化装置的正常高效运行。
吴刚在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校验设备。长江日报记者 何晓刚 摄
6年前,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企业专门成立了以吴刚命名的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集聚了一批仪表专业骨干、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工作室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开展技术攻关创新,提出专项研究课题14项,申请专利8项,收集编写各类培训教材50余套,几乎涵盖现行各类仪表维护需求,并开展专项课程培训100余次,培训员工1000余人次,让员工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更好适应了石油化工装置仪表维保的更高需求。
多年来,吴刚坚持开展教育培训,以师带徒、岗位练兵,在他的指导下,30多名徒弟成长为仪表工程师、班组长和技师,纷纷走上关键工作岗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身为劳动模范、大城工匠,我深受鼓舞和激励。
我长期扎根生产一线,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坚持技术创新,建立标准工法,助力推动仪表专业技术进步;通过开展教育培训、以师带徒、岗位练兵,助力培养一批批产业工人,促进仪表专业技术水平整体提高;组织带领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及课题研究,促进了“产学研”结合,解决了石油化工装置仪表设备维护中存在的很多难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作为一名石油化工装置的检维修人员,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身体力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待扬鞭自奋蹄,继续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为中国的石油化工事业发展、百姓的幸福美好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汉检安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自动化仪表专业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吴刚
(长江日报记者谭德磊 通讯员贺鹏 容宏艳)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