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渡江开启激爽江城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3-07-17 06:5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7月16日,一个普通周日,因为渡江节,整个城市都热闹起来。

  这是武汉人的狂欢日,也是武汉人的浪漫。

  激浪

  风大浪大 勇气最大

  第48届武汉7·16渡江节,女子抢渡选手正在劈波斩浪。长江日报记者 何晓刚 摄

  “5、4、3、2、1,出发!”

  发号施令的瞬间,周围忽然安静下来,大家集中注意力,看着选手向江中进发。

  发令枪声一响,“泳”士们登场,纵身跃入江水,劈波斩浪,现场爆燃。

  南岸嘴终点处,江中选手们劈浪而来,观众情绪愈发激昂,不断高喊“加油”。浪花之间,一位少女伸手击打终点牌,冠军诞生!

  个人抢渡赛中,15岁的黄子琪获女子组第一名,成绩14分03秒。

  17岁的王宝骏获男子组第一名,成绩12分35秒23。

  更激情澎湃的场面来自群众方队横渡。1800余名泳者组成28支方队,从武昌汉阳门下水,汉口江滩三阳广场起水,游程约6000米。

  横渡更像是全民狂欢,选手来自全国多地,推着标牌,喊着口号,保持队形,意气风发地向对岸游去。“泳”士们与暗流搏击,与江水嬉戏,这样的画面或许也只能在武汉看到。

  这一天,武汉天气凉爽,都说这是适合比赛的好日子。

  但女子冠军黄子琪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在江中人都快荡起来了,比赛中一度有些看不清方向。

  为了参加渡江节,阿什利·霍格从英国赶来,长江日报记者问他为什么要来武汉渡江,他说,因为长江的浪每次都不一样,“有时湍急有时平缓”。

  风大浪大,“泳”士们的勇气最大。

  黄子琪和王宝骏年龄都不大,当他们赤膊下水,征服江水就是他们的唯一目标。

  第48届武汉7·16渡江节,男子抢渡选手正在劈波斩浪。长江日报记者 高勇 摄

  今年,长江设计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也首次参加了渡江节。

  钮新强院士今年61岁,过去40年,他主要从事长江的治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他了解长江,更深爱着长江。他说,参加武汉渡江节是以另一种方式感受长江。“渡江节是武汉的品牌,也是一个世界性活动。渡江节倡导的是全民健身,反映的是武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下一届渡江节,我还会报名。”

  群众方队里,64岁的程书福已横渡长江10余次,今年渡江节赛场,他又一如既往地游出了风采。

  为了参加渡江节,选手韩琦提前8个月制定目标,一周游泳5到6次,出差时也会携带装备,“游泳20多年,渡江是我最大的梦想”。

  56岁的武汉阿姨王素琴至今已经渡江超800次,今年是她第八次参加渡江节。每一次参赛,王素琴都力求完美:“这不是我自己玩,是展示武汉的形象。”她的朋友圈几乎都是各种各样的游泳群,有外地的泳友来,王素琴招待他们的一个保留项目,就是陪他们到长江游一游。

  激情

  与水共处 与水搏击

  横渡长江是勇气和力量的传承。

  渡江节现场,最激动的好像不是选手,而是“隔岸观水”的人。

  16日一大早,记者赶往渡江节现场采访,走到武汉长江大桥,看到桥上已经站满了人。记者一看时间,才早上7时,距离比赛还有一个小时。

  为了抢占观赛位,武汉人都很拼。

  第48届武汉7·16渡江节,武汉长江大桥上下的观赛市民。长江日报记者 喻志勇 摄

  早在半个月前,就有市民询问:“围观渡江,C位在哪儿?”

  随后,渡江节官方组委会发布了最佳观赛位置——看下水,汉阳门起点沿线;看登陆,汉口江滩沿线;看冠军,南岸嘴沿线;看全景,武昌江滩沿线;看中流击水,就到长江大桥。

  武汉人为了看渡江,就是这么认真。

  一大早,游泳爱好者王蛇就和朋友来到江边。今年,他因超龄无缘比赛,但不妨碍他成为点评比赛最娴熟的人,“长江有一种大气势,渡江好似把长江水揽入怀中”。

  观众席里还有很多小观众,他们也许不懂比赛规则,但劈波斩浪的豪迈会成为他们童年的珍贵记忆。

  一大早,5岁的李沐宸就被爷爷喊了起来,坐公交转地铁,一路从江夏纸坊赶到汉口江滩,爷爷说:“武汉伢,怎么能不看渡江节。”

  渡江的人在水里激战,看赛的人在桥上呐喊。渡江的快乐,谁都能拥有。

  第48届武汉7·16渡江节,市民在用手机记录渡江盛况。 长江日报记者 高勇 摄

  武汉人爱水,很多家庭都有渡江传统。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在这座城市,渡江的勇气和力量得以传承。

  今年,29岁的郭屹放和父母一起参加渡江比赛,一家三口同属一个方队。从小,父母就带着他游泳;如今,他带着父母横渡长江。

  还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大哥领衔三兄弟并肩渡江,“我们从小在东湖边长大。小时候,我带着弟弟们到东湖玩水。现在年过半百,我带着他们到江里游泳。”大哥王华忠说,年纪虽然有点大,但横渡长江不在话下。

  本届选手中,14岁的刘恩泽年龄最小,7月16日渡江节当天,他也才14岁零36天。此前,父亲就多次带着他渡江,对14岁少年来说,渡江是一种享受。

  每一个武汉人,都有长江情结。与水共处,与水搏击,是武汉人最基本的生存姿态。

  激昂

  挑战自我 热血澎湃

  武汉每年有两大城市级赛事,一个是武汉马拉松,一个是武汉渡江节。和汉马相比,渡江节的地域性更强。

  7月16日,武汉渡江节刷屏短视频平台,有外地网友看见一群又一群的人在江中竞技,好奇地问:武汉人玩的运动都这么野吗?直接跑到江中心游泳。

  长江日报直播间里,不断有外地网友留言询问,如何才能参加一场横渡长江?有热心的武汉网友积极回复:光会游泳还不够。横渡长江的核心是在大自然中挑战自我,渡江背后的魂是武汉人精神世界里的“勇”。

  第48届武汉7·16渡江节,横渡方阵浩浩荡荡。长江日报记者 何晓刚 摄

  渡江被称为“勇敢者的挑战”,长江水流湍急,暗流汹涌,是对渡江者体能和胆识的双重考验。

  渡江,并不容易。

  今年渡江节个人挑战赛中,75人抢渡,66人成功登岸,近90%的完赛率已经非常高。去年,个人挑战赛的完赛率为79%。

  夺得本届抢渡赛男子组第三名的选手是湖北游泳队员陈鑫堃,今年是他第四次参加抢渡赛。

  陈鑫堃平时主攻公开水域比赛,他在2019年武汉水上马拉松和2020年武汉渡江节抢渡赛中都夺得了男子组冠军。

  “今天的水流倒是不快,但游到江中间,浪还是有点大。浪大对我换气造成了影响,迫使我不断把头抬得更高,非常消耗体力。”陈鑫堃说,到了后半程,已经力不从心。无缘冠军,陈鑫堃并不遗憾:“这就是公开水域比赛的特点之一,也是渡江节的最大魅力,永远充满变数。”

  一位资深水文专家曾说,无风已起三尺浪,起风时更是水情复杂,或有大漩涡、大回流出现。渡江节赛场,加之逆游前行,选手稍不注意就会被急流冲垮,被急流冲乱方向。

  更具挑战的是,水流状况会受气温、风向、风速的影响,发生改变。水流状况每天不同,即便赛前做过训练或试渡,不到渡江当天,不知道长江的水究竟有多“险”。

  第48届武汉7·16渡江节,渡江方阵携手上岸。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渡江不是玩水,选手需和水流对抗前行,能成功的都是英雄好汉。长江是城市精神的磨炼场,乘风破浪,就是武汉人的渡江精神。横渡长江的姿势,是武汉人最美的拼搏符号,是英雄武汉的另一种写照。

  今年,来自江苏盐城群众方队打出标语:向英雄的武汉人民学习、致敬!

  (长江日报记者张维纳)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