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面谈|志愿军老战士赖志贤:只有打服气,敌人才会真正认输!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3-07-27 16:2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现年91岁的赖志贤老人,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老战士。近日,在武汉安度晚年的他与家人,从武汉出发,前往他的家乡贵州省榕江县,为最近一段时间火遍网络的“村超”比赛呐喊助威,家乡群众与众多网友纷纷为他点赞。

  7月26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主要从事后勤保障工作的赖志贤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做客长江日报《面谈》节目,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将他当年报名参军的原因及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斗故事与退役后的工作经历,详细讲给观众听。

  点击图片看回放>>>

  赖志贤老人做客长江日报《面谈》节目。实习生赵珂欣 摄

  在革命老区长大的他,果断报名参加志愿军

  记者:今年7月27日,是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订70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您当年为什么要报名参加志愿军?是什么时候参军入伍的呢?

  赖志贤:我是侗族人,出生于1932年。我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三个妹妹。在兄弟姐妹中,我排行第二。

  1950年年底,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我正在当年榕江县最好的中学——榕江县立中学初三读书。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后,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被激发出来,大家纷纷以实际行动支援志愿军作战。当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深入人心,国家也号召有志青年报名参加志愿军。在我身边,不少年轻人都踊跃报名参军。作为读过很多进步书报、长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年轻人,我决定响应国家号召去参加志愿军。我一门心思要去抗美援朝战场上杀敌报国。我父母也支持我报名参加志愿军:“父母对我说,参军报国,无上光荣;儿子啊,你如果能当上兵,你一定要在部队好好干,努力报效国家,为家乡增光。”

  实话实说,当时,我有两个选择,一是报考军校,成长为军官;二是直接入伍,成为士兵。

  我至今记得,1951年1月1日,我从老家榕江县出发,步行5天后,抵达贵州省都匀军分区询问报考军校的事情,因为在当时报名参军的年轻人中,我属于有较强读写能力的人,适合报考军校。但接待我的同志对我说:“军校已招满学员,不再招人。你现在要么报名参加志愿军,就地入伍;要么你就回家去待着,等过一段时间再报名参军……”我不想错过马上可当兵的机会,就果断地报名参军,并顺利入伍,被编入第二野战军17军51师教导大队接受新兵训练。同年6月,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辎重6团服役,并为入朝参战作充分准备。后来,我与战友们先到贵州遵义集结,然后乘坐汽车到重庆,再从重庆坐船到宜昌、赴汉口,又乘火车到东北四平待命……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我与战友是一路唱着志愿军战歌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的。

  1951年10月8日,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与战友乘火车从安东(丹东)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到达炮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场。

  我特别想告诉大家的是,我的家乡榕江县是革命老区,榕江县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军部旧址。在我的家乡,有父母主动送孩子参加革命军队、热血青年踊跃从军报国的红色传承。

  在战场上的每一天,我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记者:在抗美援战场上,您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呢?

  赖志贤:到朝鲜后,我所在的辎重6团的官兵以营连为单位,被分派到各处从事后勤保障工作。起初,我是连队的文书,后来我还成了连队的文化教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和战友们主要从事后勤保障工作。

  运载枪支弹药、被服食物与药品等各种物资的火车从国内出发,抵达朝鲜战场后,会在隐蔽的地方停下来。后勤保障部门的同志则负责把物资快速卸下来,然后或将物资转运进野战仓库贮存起来,或将物资就地转装到卡车上,然后由卡车运输到前线供部队使用……

  就我个人来说,有一段时间里,我与战友天天夜间干的工作,就是快速把物资从火车上卸下来,然后采用肩扛、背驼等方式,将成箱、成袋的物资搬运到指定地方;有时候,我们也用手推车转运物资。在日复一日的执行任务过程中,我与战友从没有喊过累,也没有叫过苦。相反,我与战友都是抢着干苦活累活。

  敌人的飞机很猖獗,常常成群结队飞到志愿军控制的火车站投弹,轰炸为志愿军运载补给品的火车。这个时候,我与战友们在接到上级命令后,会悄悄机动到火车站附近,然后趁敌人机群离开的时机,冲进火车站内,将没有被敌机投弹炸毁的剩余物资抢运出来。因为敌机随时可能再次飞过来投弹,所以我与战友们在抢运物资时,就得手快脚快。那时候,我与战友们没有时间去想自己是不是会牺牲,我们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抢在敌机再次飞过来投下炸弹之前,将更多的物资抢运出来……

  记者: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有哪些事情让您一直铭记于心?

  赖志贤:我们的志愿军官兵,确实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守纪律的人;志愿军部队的指挥员指挥有方,全体官兵都非常擅长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对抗……在战场上的每一天,我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让我一直铭记于心的事情有很多。

  我记得,我与战友从来不贪占不偷拿公家的物品。有时候,从国内输送到前线的物资中,有当时比较少见的饼干、罐头与其他生活用品等物品。这些物品在我与战友身边堆成了小山。如果我们偷拿偷占一点这类物品,也不会被别人发现。但我与战友从来没有偷拿偷占过这些物品:“我们坚决不干违纪之事!”

  我们志愿军的运输线路如铁路与公路、运输工具如火车汽车、补给站点、补给仓库等目标都是敌机轰炸的重点目标。但到我与战友入朝参战时,我们志愿军已总结出一套综合运用隐真示假、织密防空预警火力网等手段,可有效抗击敌机轰炸的战术,让我志愿军的这些目标能在敌机的疯狂轰炸下保存下来。到1952年时,我们的上级部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总能在敌机到达我们所在位置之前,指挥我们快速进入安全地方躲避敌机的侦察与轰炸,从而让敌机扑个空。待敌机离开后,我们的上级部门也能及时通知我们从藏身处出来继续执行任务,从而确保我志愿军官兵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

  再就是,在我记忆中,我们志愿军官兵特别乐观,特别爱学习。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我与战友们都很乐观,我们从入朝的第一天起就坚信,我们志愿军一定能打败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就我个人来说,在频繁的战斗间隙,我学会了拉二胡与拉小提琴,还学会了唱歌;我经常给战友们唱各种战歌,拉各种曲子给战友们听。我是连队的文化教员,好多战友一有空,我就主动教他们认字写字,带着他们学习政治军事理论;我与战友们,也是雷打不动参加部队组织的各种教育学习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与增强自己的战斗能力。

  记者:获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订消息时,您与战友们当时有什么感想?

  赖志贤: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订消息传到我与战友耳中时,我与战友当时均感到很开心,但我们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也没有举行庆祝活动。相反,我与战友按上级命令,仍坚守在各自的战位上,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投入打击敌人的战斗中去。

  我与战友当时均觉得:事实表明,只有把敌人打服气、打趴下、打怕了,敌人才会真正认输,才会坐到谈判桌上与我们好好谈判。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无数英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活着的人,要永远记住这些英烈创造的丰功伟绩。

  与其他优秀战友相比,我所作的贡献不值一提

  赖志贤老人。通讯员赖慧 摄

  记者:您和战友们之间有特别的故事吗?您现在和战友们还有联系吗?

  赖志贤:当年同我一起从榕江县老家出发,一起步行到贵州省都匀军分区报名参加志愿军的小伙伴,有七八人成功入伍并前往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但到朝鲜后,我们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队服役,受当时的通信条件限制,我与他们很快就失去了联系,后来,我也未能联系到他们。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认识的、几位与我比较熟的、从残酷战争中活下来的战友,已陆续去世了。我现在时常回忆与他们一起在战地度过的难忘岁月。我会永远怀念他们。

  从朝鲜回国后,我认识了一批新的战友,这些战友中,有一人与我结成儿女亲家:“我大女儿的公公,也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但在朝鲜战场上,我与他并不熟悉。后来,我到原武汉军区后勤部服役时,才认识他。如今他已去世。”

  记者:您保存有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物件吗?您可以讲述一下物件背后的故事吗?

  赖志贤:1952年上半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我曾荣立三等功一次。我现在手里拿的这个奖章,就是我荣立三等功的奖章。当年,我荣立三等功的消息传回老家榕江县后,县人武部与其他部门联手,把立功喜报与“光荣军属”牌送到我家里。我母亲当时已去世,我父亲、哥哥与三个妹妹收到立功喜报与光荣军属牌后,均感到很开心,他们一致认为我给家乡增了光,说我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左邻右舍与村里乡里的工作人员,也说我是英雄,并要年轻人向我学习。

  其实,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只是干了我作为一名战士该干的本职工作。比我表现更优秀的战友,大有人在。与那些立过一等功、二等功的战友相比,与那些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友相比,我所作的贡献太小了,我所立的这个三等功不值一提。

  另外,还有一个纪念章,是我获得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我是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火线入党的共产党员。我的党龄为70年。

  我乐意为家乡的“村超”赛事呐喊助威

  记者:您从朝鲜回国后,干过哪些工作呢?

  赖志贤: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我所在的部队仍驻扎在朝鲜,直到1958年才撤回国内。从朝鲜回国前不久,我被编入原武汉军区后勤部驻河南许昌第12汽车团任文化教员;1966年,我被调到原武汉军区后勤部驻湖北咸宁195医院当会计;1969年,我被调到原武汉军区后勤部管理的湖北钟祥152农场从事财务工作……1976年,我从部队转业回到老家榕江县,被安排在银行系统工作,一直干到1990年退休。

  1994年,我带着夫人来武汉定居,与大女儿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后来,我的二女儿退休后,也来武汉定居;我的三女儿,现在也在武汉生活。

  我的夫人体弱多病,患有腿脚行动不便疾病。从1994年到2022年之间,我一直负责精心照料我夫人,我夫人于2022年去世。所以从1994年到2022年间,我有整整28年时间没有回过榕江县老家,但我仍然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情况。这28年里,生活在榕江县的三个妹妹与他们的家人,多次来到武汉看望我。

  记者:近日,您为什么要从武汉出发前往贵州榕江县老家,到现场为“村超”呐喊助威?您什么时候产生去“村超”现场看赛事想法的?

  赖志贤:我夫人去世后,我对家乡榕江县的思念日甚一日。我深爱着我的家乡。另外,我一直喜欢在电视机上看踢足球的节目;我是铁杆足球迷。

  今年6月初,我从电视节目中看到老家举办“村超”消息后,我就开始关注这个赛事,并产生了回老家现场看这个赛事的念头。我二女儿知道我想法后,就在6月下旬,录制了几个我隔着几千里路程给这个赛事呐喊助威的小视频作品发到了网上。榕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些小视频作品后,就立即联系上我的女儿,热情地邀请我去现场观看这个赛事。我在老家工作时结识的朋友们,也纷纷给我打来电话,喊我回老家去看看……

  6月30日早晨,在家人的陪同下,我们从武汉出发前往榕江县看“村超”,于7月1日9时许到达榕江县。榕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与众多志愿者,打着欢迎抗美援朝老战士回乡看“村超”的标语迎接我,让我非常感动,我乐意为家乡的“村超”赛事呐喊助威。

  记者:您看到“村超”的现场是什么样子的?当时的心情如何?

  赖志贤:7月1日,我在女儿女婿陪同下,前往榕江县城北新区体育馆“村超”现场,一共看了两场比赛。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球员们踢球的动作非常娴熟;啦啦队队员们很敬业,他们的助威呐喊声此起彼伏,让观众听后感到热血沸腾。我为家乡有这么多认真踢球的球员与认真看球的球迷而感到自豪;我更为家乡群众这么热爱体育运动而感到自豪。在观看比赛过程中,我回顾自己以往的经历时,我禁不住为自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而感到自豪,也为自己参加过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感到自豪……我当时就在想:“我老家榕江县的人民群众,是发自内心地喜爱足球运动。我要是再年轻点,我也要上场去踢球。”

  我相信,家乡的“村超”赛事会越办越好,我希望家乡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真心祝愿家乡越来越繁荣昌盛。

  7月11日中午,我们一家人恋恋不舍离开榕江县,踏上返汉之路。途中,我带着家人去湖南韶山冲参观了毛主席故居。7月13晚上,我们一家人回到了武汉。

  (文|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海报制作|张莉)

  【编辑: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