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有机结合,结合点在哪里?融合部在哪里?”11月20日,在武汉召开的“5G+工业互联网助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向台下发问。他给出答案:数实融合的融合点,正是智能制造。
11月19日至2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型工业化?AI大模型只能写诗作画,还是能在制造土壤发挥“魔力”?这成为“数”“实”能否相融的焦点之一。多位专家、企业家分享见解,一批武汉“智”取5G+工业互联网赛道领域创新成果登上盛会。
AI投身制造业主战场
工业大模型已在武汉工厂应用
中国联通展示的5G+XR发动机远程检修。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在武汉某头部半导体显示工厂,有一只“章鱼”正在“偷师”——以往,业务成熟的员工每日会产生大量的维保日志等,而来自格创东智的章鱼大模型多“爪”并用,将以PPT、PDF、EXCEL、WORD等文件形式将散落在系统各处的宝贵数据资产给收拢来,并主动向各方“前辈”学习解决实务的能力,构建设备故障智能问询助手。
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后,“章鱼”可提供智能解决方案,并“反哺”帮助技术员进行知识查询、故障定位、指导决策,有效提升故障处理效率。别小看这位小助手,它每年可为工厂创造上千万元价值。
正是格创东智打造的源于半导体制造业应用智能平台,让武汉拥有了首个国家级“双跨”平台。格创东智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模型专家林磊介绍,章鱼智脑OctopusGPT是由格创东智自主创新研发的工业智能大模型引擎底座,基于此前在汉场景应用基础,今年甫一推出,武汉又成为率先一波“尝鲜者”。
“让AI不仅会‘作诗’,更要会‘做事’。”20日的会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杨杰介绍,未来,要以AI大模型为技术底座,打造产业大脑、工业数字孪生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等未来工业场景成熟落地。
如何让更多企业分享工业算力与大模型带来的科技红利?也是在这次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带来主题“AI赋能工业操作系统”的演讲,并给出路径:把大模型疏解成一个模块,插入到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接口”,“大量的中小企业靠鼠标的拖拉就可以搭建自己的软件,同时把企业的数据插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模型微调”,让更多中小企业用得起大模型。
国家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武汉入围企业数量全国排名第二
东风集团展示的无人驾驶巴士。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通过AI算法就能确定车身控制器电路是否合格,减少5%人工统计错误率;利用MEC的边缘算力就能进行AI分析,5G涂胶视觉质检让质检效率提升20%……这是东风岚图汽车5G全连接工厂打造的整车电检、5G+AI质检等应用。凭借这些应用,“5G+MEC边缘计算助力岚图汽车精益化柔性化生产”项目获批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年度标杆示范案例。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卢放介绍,依托安全、可靠、低时延的5G专网,岚图将5G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结合,正在打造5G智能全连接工厂。
在全球最大的光缆单体智能制造工厂长飞科技园光缆5G工厂,融合物联网、机器视觉、AI算法等新技术,正在实现工厂智能化、透明化管理。在此次盛会上,这一案例进入工信部《2023年5G工厂名录》。
如今在武汉,“车”“光”两大支柱产业制造更加“轻盈”,这一新气象让与会学界、企业界专家眼前一亮。
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现场有嘉宾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产业链重组、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本次大会在工业基础厚重的湖北武汉举行,以“数实融合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放眼全国,“智能制造在整个制造业中的渗透率并不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在会议发言时谈到,仍须坚持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中国制造工业要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为主要支撑,推进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有机结合,推进数字、网络、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集中优势力量打一场战略决战”。
在武汉,为此一役已久久筹谋。武汉连续多年遴选“标杆智能工厂”已落地见效,越来越多武汉工业企业正由“智变”走向“质变”。全国范围内,武汉17家企业入围国家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单,全国排名第二;39家企业入围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全国排名第五。
也是在本届盛会上,《数实融合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武汉倡议》形成共识,其中谈到,各界瞄准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支持探索智能应用场景,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共同迈向新型工业化的崭新时代。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范开全 张莹莹)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