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铃声一响,长春街第三小学的学生们在空中操场运动。通讯员胡蕴芬 供图
长江网记者周庭怿 通讯员胡蕴芬
央视新闻《课间十分钟,“野”点又何妨?》中提到一些学校课间十分钟正在“消失”的问题,正成为热门话题,引发网友热议。如何破圈“消失的课间十分钟”,真正将其落在实处?11月28日上午10时,记者走访长春街第三小学时观察到,操场、走廊、图书角处处洋溢欢声笑语,同学们三五成群,尽享大课间的快乐。
“沉浸式课间”:让“校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呈现学校教育原貌初心”
“孩子的天性如同大自然的水滴、树苗与微风。学校要给水滴汇聚成大海的时间、给树苗茁壮成长的天地、给微风飘逸舞动的空间。”长春街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文小勇认为,课间十分钟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给予学生成长支持的重要时间段,也是“灵动”的教育资源,“我们鼓励学生们走出教室,在‘沉浸式课间’里充分释放天性,校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了,才是学校教育最该呈现的样子。”
记者了解到,长春街第三小学严格遵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贯彻落实江岸区教育局“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工作要求,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开心地到操场上、廊道里“以体健身,以体培美,以体育心,以体树人”。
“孩子们在课间十分钟自由去享受他们喜欢的事情,其实也能锻炼他们的自主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该校班主任涂畅如此表示。
“玩闹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的课间既能增强孩子的体质,还能锻炼孩子的意志,我们小时候都是这样过来的。”家长们同样支持“沉浸式课间”,孩子能在学校“自由撒欢”。
“沉浸式课间”主阵地:白墙“变身”“乐高墙”“涂鸦墙”,楼顶换装“生态角”
长春街第三小学的学生们感受“沉浸式课间”的乐趣。通讯员胡蕴芬 供图
如何让学生在“课间十分钟”放心玩、有思考地玩,真正打造“沉浸式课间”,成了长春街第三小学的老师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于此,该校充分利用从教室可直达空中操场的有利条件,以及教学楼内楼道、转角大厅等开放、自由的活动空间,因地制宜、因时而定、因人而异,统筹规划学生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沉浸式课间”中直呼“过瘾!”。
记者在该校教学楼看到,墙面摇身一变,“乐高墙”“闯关区”纷纷“上线”,教学楼顶则变身“生态植物园”,多肉、含羞草、梅花齐放,校园“一片绿意盎然”。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蜂拥而出离开教室,转身在“廊道涂鸦墙”与同窗比拼闯关小游戏开拓思维,或是到五楼“屋顶生态角”观察自己精心培植的小盆栽“今天长出新芽了没”,再和一旁在空中操场晒太阳的同学好友们谈一场与家人发生的“搞笑故事脱口秀”,在欢笑声中听见班主任的召唤声回班上课,这些趣味盎然、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早已成为长春街第三小学的日常,孩子们的欢笑声焕发着长春街第三小学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课间时候和小伙伴一起到廊道涂鸦墙进行‘成语接龙赛’,挑战每周‘最燃星’,感觉心情特别愉悦,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五(1)班学生朱熠晨非常兴奋,课间十分钟虽短,自己却可以在游戏中“充满电”。
文小勇介绍,学校除了创设开放、绿色、智慧的游戏空间,还设有专门的楼层安全巡查老师,老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带领孩子们一起享受阳光、享受童年、享受快乐。
编辑:谢源
值班主任:陈琦
值班总编辑: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