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教授贺云翱作主旨报告。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长江网记者 聂杨
11月27日,第三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业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话长江文化保护与发展。
开幕式后的主旨报告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教授贺云翱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与长江文化传承发展》为题进行演讲。贺云翱以历史为基,从当下出发,分享了他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长江文化”的理解,阐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协同建设的思考,脉络清晰,发人深思。
理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念需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
今年6月2日,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新征程上,如何传承赓续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贺云翱认为,要充分理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一时代命题的过程、现代实践价值和战略性指向。纵观改革开放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历程,会发现“中国历届领导人都在思考如何构建文化主体,涉及到中国人的灵魂和根本的‘文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建立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连续发展基础上、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现代文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现代文明。”贺云翱认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体现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贺云翱说,正是通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两个结合”才能生根、开花、结果,从而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新实践。
长江流域经济与文化螺旋上升,涵养了中华文明
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绘就了神州大地的壮美画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文明。
贺云翱说:“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家园、中华文化的主干、中华文明的基因。”其中,长江流域不仅是东亚蒙古人种重要的起源地,亦是中华文明最早诞生的区域之一,在稻作农业、木结构建筑、漆器、瓷器、茶叶、铜资源开发、书派、画派、文学流派等方面占据着中国的文化高峰地位。史前的上山文化、高庙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各有风姿,良渚文明开中华文明五千年之先河;商周的三星堆文化震惊世人;春秋战国的荆楚文化缤纷多彩;吴越文化一度争霸中原......“可以说,无长江流域,便无中华文明的连续发展和万年华章。”
“一个区域,如果只有经济,没有文化,其经济也不可能持久,只有让经济与文化互相促进,螺旋上升,才能保证社会的良性发展。”古代历史上的“长江经济带”作为支撑中华文明的“经济脊梁”,已经具有千年的时空尺度。早在唐代中期,长江中下游区域就已是“茧税鱼盐,衣食半天下”“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之胜地。这种雄厚的发展态势在此后日益得到强化。明清时代,长江流域整体上处于全国经济的高位,由此推动了文化的发达和思想的创新。
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长江流域更是拥有无与伦比的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将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群带,并且与沿海城市带、新丝绸之路城市带、沿边城市带等共同构成中国的城市骨架。”贺云翱说,“长江经济带”及“长三角一体化”等上升为国家发展核心战略之一,既体现了中央决策中对历史规律的充分尊重,更是赋予长江流域在中国现代化事业进程中率先示范作用的重大使命。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将更好地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贺云翱认为,当代长江流域不仅经济相对发达,科学研究、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及先进技术研发机构、先进科技企业也相对密集,现代文化产业、文艺创作、出版、传播、文旅融合等事业走在全国前列,而且文化遗产资源丰厚,发展潜力巨大。“从历史发展规律和战略层面上而言,‘长江文化’既是长江区域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助力当代‘长江经济带’和‘中国式现代化’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最重要力量。”
近些年,长江沿岸各省市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内涵,实现沿江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长江文化的活态传承。那么,如何更好地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贺云翱认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当代“长江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最佳途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有条件成为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建设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为此,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更加重视统筹与协调。贺云翱建议,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带、长江流域多个都市圈规划、长三角一体化规划及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相关国家文化公园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联动、协同,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能够与“长江经济带”同步高质量建设和发展,让“长江文化传承发展”大业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乃至“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实践做出创造性贡献。
编辑:朱曦东
值班主任:王冲
值班总编辑: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