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易庆洪不太顺利,约了多次,他不是在现场调解,就是在去调解的路上。
11月17日下午,盘龙城司法所。长江日报记者好不容易有机会与这位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面对面时,他办公室的门还被前来求助的群众敲开了3次。
黄陂区盘龙城司法所下辖10个村、25个社区以及2000多家企业,共60多万人口。“这个片区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错综复杂。”易庆洪说。
易庆洪在盘龙城天汇社区调解工作室里与当事人交谈。 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人民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相比诉讼中的唇枪舌剑,我希望通过调解把纠纷了结了,但情还在。”作为盘龙城司法所所长,46岁的易庆洪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不“拉偏架”,一场沟通化解兄弟17年恩怨
事情过去了将近一年,兄弟俩相拥而泣的那一幕,易庆洪回忆起来依然会眼圈发红。
前不久,易庆洪又一次路过那对兄弟经营的店铺,他们正围着一张桌子吃饭。见了易庆洪,兄弟俩起身离桌,拉着他的手把他引进店子里:“我们两兄弟17年没讲一句话,现在能坐在一起喝酒吃饭,这都要感谢你易所长啊!”
这对“17年没讲一句话”的亲兄弟,哥哥72岁,弟弟69岁。17年前,兄弟两家人因为一点恩怨断绝了来往,仿佛仇人一般,事事对着干。
两兄弟原本各自在路边摆摊做生意,今年因为规范商铺经营,他们各分到一个铺面。因为都想选择邻街的铺面,兄弟之间矛盾升级,闹得不可开交。社区的工作人员调解了好几次无功而返,只得求助易庆洪。
“您先别急,跟我讲讲是怎么回事啊?”通过“背靠背”的沟通,作为国家心理咨询师的易庆洪做出了判断,这个矛盾不是谁要临街铺子的问题,“而是多年来感情上的‘疙瘩’”。
“你们这样互相揪着不放,给下一代做了很不好的示范,自己的爸爸和叔叔都是这样,孩子们之间也不可能太好。”易庆洪把两兄弟拉到一起“掏心窝子”。
“是的,我们的孩子们关系也不好。”两兄弟低下了头。“父母不在了,你们亲兄弟就是最亲的亲人,70岁了,还有什么事情放不下的?将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再也见不到了,难道你们要把仇恨留到下一代吗?”易庆洪的话让两兄弟相拥而泣。
冰释前嫌后,哥哥将临街的铺面让给了弟弟。
“如果只是解决商铺给谁用的问题,后续两家肯定还会有其他的矛盾纠纷,做调解一定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易庆洪说,把老百姓家庭内部的、左邻右舍的矛盾调解好,小家庭和谐了,社会这个“大家庭”也就稳定了。
在9年的调解工作中,易庆洪遇到的大部分都是这样家长里短的纠纷,他的调解诀窍是不“拉偏架”:“在面对面的调解沟通中,当事一方说了5分钟,那另一方发言也要给足5分钟。”
“易所长特别善于抓住当事人的心理,处理纠纷非常高效。”调解工作室团队律师管金金对易庆洪十分钦佩,“他的调解成功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易庆洪说,他目前正在攻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学硕士学位。此外,他每年还会花费近万元购买专业书籍,几年下来读书笔记记了几十本。“只有不断学习,将知识反复实践,面对各种纠纷时,我才能迅速应对。”
“法要放在心里,嘴上只讲情和理”
家住日月社区的赵大爷,至今还不知道,他拿到的赔偿款里,还有易庆洪自掏腰包的钱。
70岁的赵大爷和老伴一起生活,子女不在身边。2022年初,赵大爷发现自家卧室的顶部有一片水渍,不久后开始向下滴水,家具被污水浸湿。赵大爷向楼上业主要求赔偿损失,但对方没有回应。赵大爷又向物业索赔,物业也拒绝了。
得知易庆洪是“调解纠纷的专家”,赵大爷便找到盘龙城司法所。
“独居老人生活多不容易啊,维修费用对我们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可能是两位老人大半年的生活费了。”易庆洪将物业和楼上业主叫到一起进行沟通,“这个漏水的事情,你们双方确实都有责任,应该对赵大爷进行一定的赔偿。”
几轮调解下来,物业公司和楼上业主各承担了一部分费用,赵大爷房子终于完成了维修。
“这3000元你们拿着,是物业和楼上业主补的。”维修完成后,易庆洪了解到实际维修费用比赔偿费用高出3000元,他不愿看到两位老人吃亏,就自掏腰包补齐了赔偿费用。他怕赵大爷拒绝,还编造了一个谎言。
完成了这桩纠纷的调解,易庆洪开始有针对性地将民法典中涉及侵害物权的相关条款在社区中进行普法宣传。
易庆洪认为,普法工作就像治病中的“上医治未病”,他的创新做法“调普一体化”,注重“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做到“调解一件案子、宣传一部法律、教育一片群众”。去年,他获评湖北省“七五”普法先进个人。
“我很少坐在会议室里和双方进行沟通,而是在田间地头、院子里,在这种当事双方都很熟悉的环境里开展调解,大家会更容易放下心中的戒备。”易庆洪说,有时开完会回来穿的比较正式,每次去现场调解,他会特意换上休闲服装。“穿西装打领带,群众第一眼的印象就会和你有距离感。”
“在调解过程中,我们要把法放在心里,嘴上只讲情和理。法律是冰冷的,但是情理是温暖的。”易庆洪说。
几十次奔波筹善款,助不幸家庭渡难关
家里唯一的壮劳力因伤致残,妻子因病没有工作能力,两个孩子无法继续接受教育。这是一个遭遇不幸的家庭。去年夏天,为帮助这个家庭,易庆洪数十次走进辖区里的一家家企业,讲述这家人的境遇。结果令人欣慰。
“老二考上大学了,谢谢你啊易所长,多亏了你,他们才能继续读书。”今年夏天,易庆洪接到张师傅打来的报喜电话,马上将消息告诉团队成员,分享这份喜悦。
2022年,一个商铺门口的施工脚手架突然坍塌,从高处摔下的张师傅被掉落的钢管压断一条腿。47岁的张师傅是家中的唯一壮劳力,妻子因病无法工作,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一个家庭就此陷入困境。在易庆洪团队的努力调解下,张师傅最终得到了工伤赔偿,双方签署了调解协议书,纠纷调解画上了句号。
易庆洪说,结案3天后,他对案件进行回访时了解到,赔偿款对于这个家庭要面对的困难仍是杯水车薪,按照目前的情况,孩子可能要辍学打工。
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到这家人?易庆洪想到盘龙城有很多爱心企业,能不能通过捐款的方式为张师傅一家提供帮助?
他找到盘龙城商会,了解募捐的流程。随后,他整理好张师傅的资料,和商会负责人一起,到一家家企业上门拜访。张师傅一家的遭遇被他重复讲述了几十遍,最终筹得10多万元的捐款帮助这个不幸家庭渡难关。
自2020年易庆洪担任盘龙城司法所所长以来,他带领团队调处矛盾纠纷6450多起,化解信访积案15起,总涉案金额1.8亿余元。盘龙城司法所于2021年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2023年10月,易庆洪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这么多年,我对女儿其实是有亏欠的,她想去长隆玩的想法跟我提过好多次,我一直没时间。她今年六年级了,再过两年长大点就不想去了。”笑谈中,易庆洪脸上流露出愧疚。
然而,在女儿心目中,个头不高的易庆洪却“形象高大”:“我很崇拜我的爸爸,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大法官,也想和爸爸一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受表彰。”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田艺伟)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