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牵住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武汉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3-12-28 10:19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牵住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武汉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速写

2023年,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武汉迈出更坚实步伐——

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被搭建,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现“双区联动”;

一批高水平创新主体加紧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数创近几年来最好成绩;

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向成“群”崛起迈进,若干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厚实发展后劲,武汉光通信设备及光电子器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网络安全等三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价值链正向中高端迈进……

展望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4年经济工作,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

以科技创新挖掘新赛道,用新技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成为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

科技重大专项单个最高支持3000万元

武汉理工氢电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做研发。

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武汉理工氢电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理工氢电”)研发实验室看到,研发人员正在对最新款膜电极产品的技术方案进行完善,2024年有望正式推向市场。

膜电极是氢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该企业已跻身全球膜电极供应商前列。企业总经理田明星介绍,今年,该企业的膜电极产品又有了新突破,能在现有基础上将氢燃料电池寿命提高1倍左右。

就在本月,理工氢电的“高效长寿命车用燃料电池膜电极”入围武汉2023年度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专项拟立项项目。这一项目由武汉市科技局主导,今年首次纳入武汉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采取市区联动的方式共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旨在提升全市产业竞争力、企业创新能力等。

田明星说:“今年以来,武汉鼓励创新的氛围浓厚,尤其是产业创新政策接续,贯穿全年,覆盖大中小企业,护航全生命周期,为我们的科技攻关注入了强大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3年1月29日,武汉召开“新春第一会”,同步印发《2023年武汉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等,一年第一“计”聚焦筑底盘、管长远的“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协同发挥作用,形成系统支撑。用足政策“工具箱”,打好政策“组合拳”,形成政策合力。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红外芯”,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 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这一年,武汉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顶天立地创新。瞄准核心技术、关键创新,市科技局以“揭榜挂帅”的方式实施新型显示、特种光纤、航天动力系统等领域10个科技重大专项,单个项目最高支持3000万元,高德红外等单位“揭榜”,一批制造核心技术正在被攻关。捏指成拳,让创新铺天盖地。涉及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长、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项目的2.1亿元市级财政支持资金,通过“免审即享”方式已全部下发,这是近年来下达时间最早、覆盖面最广、资金量最大的一次涉及中小企业的财政资金发放;发布独角兽培育蓝图,投早、投小、投科技,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带动一批新兴产业,变个别成长为批量培育,变自然成长为整合成长。

这一年,武汉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鼓励新型研发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独立或者联合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基地)。目前,全市备案中试平台已达156家。

这一年,武汉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组织实施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制定集成电路、车规级芯片、特色创新药、绿色智能船舶、卫星设计制造等细分领域的工作举措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特色产业培育机制,加快推动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武汉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经济领域,发布一批应用场景创新重点任务,对揭榜后经考核认定实施成功的,按照项目总投入30%的比例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

这一年,武汉巩固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继续评选十大2023年标杆智能工厂,并给予单个500万元奖励;发布《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实施方案》,给出路线图,分行业推进批量化改造,每一步都有平台化支撑。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全国排第七

电鹰科技工程师正在展示电鹰EHM-2200大载重无人机。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12月21日,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湖北电鹰科技的研发人员正和十沣科技的技术人员调试新研发的大载重无人机。今年,市经信局联合省无人机行业协会举行大规模无人机供需对接,两家企业牵手成功。电鹰科技是国内领先的工业级AI无人机研发、生产企业,已研发制造固定翼、多旋翼等多类、多款产品,其核心产品“电鹰智慧处理器”平台,还能用人工智能软件“加持”无人机。而计算流体力学专家陈十一院士创立的十沣科技,专注工业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双方携手开发适应低空经济的数字孪生仿真云平台。

“无人机应用场景丰富,武汉针对行业‘痛点’、城市管理‘难点’等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这一招很妙。”省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电鹰科技创始人蔡晓东介绍,2024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将施行,低空经济蓄势待“飞”,在这条跑道上,武汉有布局、有“机”可乘,今年又制订《推进武汉市无人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紧培育物流、测绘、环保等3个以上特色应用场景。

牵住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正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必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生产力的跃迁。

武汉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企业保持着年均30%以上的增长。武汉是全国少有的拥有双算力中心的城市,并成为全国大型算力网络的关键节点,今年,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武汉做大做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商业航天及北斗应用等两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与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等在汉“结盟”,共同研制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未来将实现大规模生产火箭、贮存火箭,卫星客户可以像逛超市一样选择火箭。

武汉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在武汉超算中心,武汉华大生命科学院与其合作,诞生了全球领先的多组学数据分析平台,正在汉孵化更多在健康、农业、生态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光谷实验室。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武汉以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创新策源能力稳步提升。东湖科学城建设全面推进,1家国家实验室、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武汉围绕“光芯屏端网”、汽车、大健康等重点产业,实施产业创新能力专项,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注册申报6401家,占全省比重超50%;技术合同成交额1730.04亿元,同比增长68.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稳中有进。

积极探索“揭榜挂帅”机制,组织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聚焦光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优势产业领域,通过“揭榜”,由科技企业和高校院所组成的一批创新联合体“挂帅”出征,在生产线上搞科研、在实验室里谋转化。

据权威评估,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七位。武汉已成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生产的重要承载地,新质生产力蓬勃而生。

闯关夺隘促转型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国首批试点

从上汽通用武汉奥特能工厂走出的首款量产奥特能电动车别克E5。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今年,从上汽通用武汉奥特能工厂走出的首款量产奥特能电动车别克E5上市。这一工厂是新一代智能纯电动车专属平台,专门投放和生产多款全新一代新能源智能网联车型。“产品正式发布后订单踊跃,上市仅10天,订单量就突破了8000辆。”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强介绍。

今年,在武汉经开区,仅11月当月,岚图汽车交付量即超7000辆。智能制造释放出强实力,该企业今年前11个月交付量同比增长129%。

也在今年,擅长为新能源汽车厂家打造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的武汉中设机器人公司,8个项目团队的50余名工程师,常常24小时连轴转。他们发现,企业所在的蔡甸经开区,一些过去生产燃油车零部件的产线开始为新能源汽车配套,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智能化技改需求暴增。

传统的汽车产业在加速重构,不加快转型升级,将面临被挤出赛道的风险。武汉汽车加速向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产业换道再出发,武汉工业智能化改造示范总项目中,“汽车及零部件”占比超三成。

武汉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发展关口在前,不“闯”无以过。

数智赋能,让传统产业在数字赋能、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赢得未来。武汉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4%,占工业投资比重为55.2%,在支柱产业中开展的工业技改为数甚多。前三季度,武汉工业承压而上,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为16.5%,产业结构正在持续优化。

如今在武汉,“车”“光”两大支柱产业的制造更加“轻盈”。在全球最大的光缆单体智能制造工厂——长飞科技园光缆5G工厂,融合物联网、机器视觉、AI算法等新技术,正在实现工厂智能化、透明化管理;在东风岚图,通过AI算法就能确定车身控制器电路是否合格,减少5%人工统计错误率,依托安全、可靠、低时延的5G专网,岚图将5G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结合,正在打造5G智能全连接工厂。

武汉已打造2家国家数字领航企业、20家标杆智能工厂、102家示范智能工厂及189条数字化产线。同时,依托武汉国家顶级节点等数字新基建,武汉超3000家工业企业正在智能化改造迭代升级、超700条智能化产线正在释放产能……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t3项目生产线。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它们是提高产业发展中科技含量的关键群体,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通过投早、投小、投创新,一批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焕新”崛起。到今年上半年时,武汉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比上年同期增长190%,总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入库总量。同时,其研发投入总量迈上新台阶,达162.63亿元。这一数量快速增长,显示出武汉近年来抢抓创新主体梯度培育、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等方面的努力成果。

8月,武汉成为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首批试点城市。武汉正抓住国家试点的良好机遇,进一步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就在上周,武汉发布《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实施方案》,系统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武汉中小企业呈现持续向好发展态势,截至目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30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662家,创近几年来最好成绩。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编辑:代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