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 (记者李琴 通讯员王璇) “人手摸和机器手摸都是制造,但机器手摸,打造产能的能力就会无比强大。”近日,在盛隆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隆)智慧工厂车间生产线运行的嗡嗡声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李其教授用一个简单比喻定义了“智造”。
盛隆讲堂北大名师开讲现场。
这是李其教授第一次在工厂车间讲课,听众是以盛隆“群体老板”、一线工人为代表的400多名“学生”。
158张人物海报立在“学生”们的座位旁边。海报的主角是盛隆业绩过千万的“年度英雄”,他们是从盛隆500多名“群体老板”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去年,仅这158人就完成了40多亿元订单额。
这是一个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层高15米的巨大车间,记者注意到,虽然每条生产线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转,但传到讲堂的机器声音并不大。
这家在输配电领域创造了多项“第一”与“唯一”的民营企业,诞生于1979年5月13日,距打响改革开放发令枪不到5个月。其首创的“群体老板”制度鼓励员工自己做老板,以先富带动后富,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等写进了案例库。
在工厂开讲的北京大学李其教授。
“‘北大是常为新的’,盛隆是守正创新的。”当日授课的另一位老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马化祥教授说。
一边是热气腾腾的名师讲堂,一边是热火朝天的智能化生产线,在毕业多年后,盛隆智慧工厂总经理刘明阳在盛隆讲堂重新做回了学生。她说:“是工厂,不止于工厂;是学校,不止于学校。学习生产两不误。”
在盛隆电气智能化车间里听课的“学生们”。
在工厂园区内,一块励志石上镌刻着12个红字:走正道、办良企、育人才、出精品。坚守这一“盛隆信条”,盛隆将“建设第一车间、打造第一课堂”写进企业制度。在车间里设立的盛隆讲堂,在全国都别具一格。近年来,武汉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健教授、经济学家毛振华等都曾在这里开讲。
从1979年5月3根木杆、2捆茅草搭起工棚,到2021年8月4万平方米总部大厦、4万平方米智慧工厂建成投用,盛隆业务已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直学习、拜师,不断找高人问路、请教,路才越走越宽。”盛隆董事长谢元德说。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