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高新区光谷瑞园二期小区,居民乘坐地铁串门拜年方便多了;江岸区汉口城市广场商住楼下电动车棚的充电插座正常运转,市民充电方便又省心;硚口区水运宿舍两次停水的公共厕所,在解决“欠费”问题后,再也没有停过水……
长江日报记者回访了一些经《拍“板”》栏目介入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现场。“方便了”“顺畅了”“省心了”“谢谢你们”……回访中,市民一句句鲜活的表达,传递出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前往地铁站的路通了
居民坐地铁少绕行20分钟
羡璧路施工围挡已打开,光谷瑞园二期居民可以直接取道此处前往19号线花山河站。 长江日报记者杨荣峰 实习生汪澜 摄
这个春节,家住东湖高新区光谷瑞园二期小区的居民乘坐地铁串门拜年方便多了。
2023年12月,光谷瑞园二期小区通往新开通的地铁19号线花山河站的羡璧路因道路施工被打围。如果没有打围,小区居民前往19号线花山河站可直接取道羡璧路,步行仅需10分钟。因羡璧路施工打围,居民只能绕行半小时。
今年1月初,《拍“板”》栏目现场探访,协调东湖高新区花山街道办和施工方现场调研,针对小区居民的诉求制定通行方案。施工方相关负责人承诺,他们将在春节停工期间,增派现场值守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辟临时应急通道,供小区居民通行。
2月2日,长江日报记者现场回访看到,羡璧路施工围挡被拆除,光谷瑞园二期小区不少居民取道羡璧路前往地铁站。
小区保安告诉记者,施工围挡1月底被拆除后,小区居民前往地铁站更方便了。
“不用绕行了,直接就可以过去。感谢你们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小区居民周先生说,以前要绕行半小时,现在只用10分钟,非常方便。
充电站插座全面修复
市民充电方便又省心
充电站正常运转。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坏掉的插座已经都修复了,插座松动的问题也都解决了。”春节期间,江岸区汉口城市广场商住楼下电动车棚的充电插座正常运转,市民骑车前来充电方便又省心。
1月初,有市民反映,江岸区汉口城市广场商住楼下的一个电动车棚内的大部分充电插座都损坏了,半年无人维护,给附近居民造成不便与困扰。
1月9日,《拍“板”》栏目介入采访,辗转联系到运维方,让损坏的充电插座得以全面修复。
记者再次来到汉口城市广场,充电站内停满了附近上班族和居民的电动车。“坏的插座很快就都修好了,都可以正常使用,也没再出现因为插座松动导致充电中途断电的情况。”市民陈女士表示,现在放心多了,再也不用为充电的事发愁了。
“自1月9日全面维修后,目前还没有出现新的问题。”据充电站出资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面维修后,他们每个月派人对充电站进行巡查,发现损坏问题会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停车管理费正常减免
业主们驾车通行顺畅了
业主车辆正常出入奥园滨江国际小区。 长江日报记者邓小龙摄
识别车牌、栏杆抬起,春节期间,青山区奥园滨江国际小区的居民驾车通过小区地库门岗时很顺利,曾经困扰小区部分业主的停车管理费纠纷妥善解决了。
2022年,奥园滨江国际小区交房。开发商承诺,购买车位可免10年车位管理费。滕女士和丈夫商量后,花9万多元购买了一个车位,并领到了一张“车位成交赠送管理费兑换券”。与滕女士情况类似的业主还有40多人。
去年10月,这批业主突然接到物业通知,要求他们补缴车位管理费,否则将影响车位使用。物业称,开发商一直未向物业支付相关费用,因此承诺“作废”。
经《拍“板”》栏目协调,青山区房管局介入调查、沟通,小区物业给出承诺,将与地产方协调处理其“内部”经济纠纷,保证购买了车位的业主“免管理费”权益不受影响。
除夕当天,长江日报记者回访该小区,40多位购买车位的业主均能减免停车管理费正常出入,且物业公司也未再催缴车位管理费。物业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对此事进行了妥善处理。
“欠费”的公厕再未停过水
居民:用着很安心
公厕内供水正常。实习生王炜彤 摄
“近两个月都没有再停水,再不担心上厕所的问题了。”春节假期,家住硚口区水运宿舍的王女士告诉长江日报《拍“板”》栏目记者,家门口两次遭到停水的公共厕所,在解决“欠费”问题后,再也没有停过水。
水运宿舍是一个建成约50年的老小区,有100多户居民。房屋住户3家共用一个厕所,平房没有厕所,所以小区内的一个公厕对居民极为重要。此外,该公厕还承担着小区外近20家商户和过往行人如厕功能。
2023年12月初,该公厕因拖欠水费遭到供水企业停水,导致周边百余户居民和商户面临如厕难问题。《拍“板”》栏目推动供水企业与公厕管理方到场积极协商,最终推动双方达成一致:公厕管理方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公厕历史欠费,供水企业给公厕恢复供水。
记者回访看到,公厕供水正常,不时有居民如厕。“管理员告诉我们,不用再担心欠费的问题,不会再停水了。”居民见到记者采访,热情地介绍情况,“现在公厕用着很安心,谢谢你们。”
名下“多”出来的房子没了
二套房利率顺利转首套
“感谢《拍‘板’》栏目的协调,为我解决了大问题!”2024年2月1日,家住东西湖区的曹女士特意到长江日报赠送锦旗,表达心声。早在2023年10月,曹女士发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前夫房产证的《不动产权证》上,因为这套“多”出来的房子,导致她迟迟无法办理房贷利率“二套转首套”手续。
记者走访东西湖区政务中心获悉,为保护女性权益,当年不动产登记部门普遍的做法是:即便离婚,仍会将夫妻婚姻存续期间的房产,默认视为夫妻的共同财产。而“多”出来的这套房子,造成曹女士现在名下有“三套房”,也成为其无法办理“二套房转首套房”利率的“拦路虎”。
在《拍“板”》栏目的穿针引线下,为了避免尴尬,东西湖区政务中心不动产登记窗口主动作为,分别通知曹女士和前夫错开时间前来办理手续,负责人还给银行做工作,说明情况。2023年12月20日,在办妥共有人“减名”后,曹女士现在房子的房贷利率“二套房转首套”终于办妥成功,房贷从以前的年化利率5.6%降至4.2%,2024年2月1日,银行也开始按新的利率执行扣款。
曹女士现在每月少还款600多元。“十几年下来,相当于节省了十几万元利息。”
(长江日报记者杨荣峰 许魏巍 邓小龙 孙笑天 尹勤兵 实习生汪澜 王炜彤 孔德琪)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