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一栋楼盘活一条产业链,高投创慧大厦聚集110家大健康企业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4-08 18:3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记者覃柳玮 通讯员詹鸥)因为中国技术交易所医疗技术转化中心的入驻,这个全国首家医疗技术转化专业交易平台,已为硚口区高投创慧大厦聚集起110多家大健康相关企业。

  中国技术交易所医疗技术转化中心的成果展示。记者覃柳玮 摄

  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武汉市提出:坚持节约集约理念,引导产业向园区、楼宇集中,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4月3日一早,武汉嘉谷肽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谷肽业)董事长李文涛给潜江生产工厂负责人打去电话,因为公司近期订单量增加,他叮嘱工厂那边提高产量。

  李文涛说,半年前,他都没想过要去开办一家工厂打通自己的产业链。

  2020年,嘉谷肽业入驻硚口区高投创慧大健康产业园,这是武汉市唯一的大健康特色产业高端写字楼宇。李文涛说:“当时我们看中的就是这里的聚集效应,一栋楼集中了我们公司所需的各类上下游企业。”

  高投创慧大健康产业园。

  同样入驻高投创慧的武汉食方智创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食方智创)、嘉士维(武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熟悉食品添加剂销售渠道,在园区牵线搭桥下,与嘉谷肽业达成原料采购合作。李文涛说:“我们的产品生产需要20多种原料,以往自己采购,不仅种类繁复,而且价格难把控。现在这些环节在一栋楼里就可以完成,省去了我们很大的人力成本。”

  除了原料采购合作,嘉谷肽业还与食方智创合作,在潜江市创办了自己的工厂。2023年底,潜江嘉谷肽业公司正式运营。“工厂满产后,一年能生产1.5亿元货值的产品。以前我们从没想过自建工厂,产品多是代工。如今,在高投创慧找到了良好的上游合作企业,大家组团发展,投资风险也降低了。仅原料供应和生产环节,我们就节省了四分之一的成本。”李文涛说

  上游的生产环节解决了,下游的销售企业也找上门来。北京世研麦森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研麦森)主要从事干细胞研究,该企业的分公司也落户在高投创慧。了解到嘉谷肽业的细胞营养液产品后,世研麦森主动提出合作。

  放眼全市,武汉像高投创慧一样的一批特色楼宇正呈加速产业聚集之势。

  位于武昌区的中碳登大厦是全国首个双碳产业特色楼宇,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国检集团湖北分公司等50家涉碳企业选择落户于此。

  位于洪山区狮子山街道的华商农业科技孵化器,周边有省种子管理局、省水产良种试验站等多家省直农业单位,距离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只有2公里,目前,近百家农业企业聚集在这栋农业氛围浓厚的写字楼。

  楼内企业、湖北瑞吉特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创始人严清平说:“没想到在武汉的闹市区里还有这样的一栋楼,周边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环绕,公司以后业务往来以及登记信息都会更加方便。”

  斗转科技园与武汉大学西门,中间仅隔一条天鹅路。这座写字楼是武昌区唯一的北斗应用产业园。依托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等在北斗及地理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上的优势,如今斗转科技园已初步形成了5G+北斗、应急+北斗、电力+北斗、人工智能+北斗、遥感+北斗等数字化行业应用,聚集相关企业100多家。

  江汉区依托“武汉云”打造的武汉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联合体楼宇、武昌区打造武汉数创大厦、青山区建设青山数谷……近年来,一批数字经济楼宇正成为区域发展新趋势。

  高投创慧大健康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云说:“特色楼宇的产业聚集,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楼宇内的产业聚集,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组团发展,也是政府、市场主动强链、补链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产业更好发展。”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