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火箭发射也将航班化!院士专家在汉畅想未来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4-26 07:3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6日讯(记者陈洁)航天运输系统发展的终极方向是回归运输服务业的本质,运载火箭大规模、高频次的航班化发射运营已成为必然选择。4月25日,在“中国航天日”系列平行论坛——航天运输系统航班化带来的研制与运营新模式探讨论坛上,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系列总师姜杰在内,共9名院士、专家做学术报告。

  从低轨通信星座发展、发射场航班化发射能力、亚轨道远程极速重载运输系统、太空物流、深空探测等方面,大家探讨如何快速高效建设未来空间基础设施,如何以用带研让航天科技应用场景在各地“开花”。

  “航天科普系列展览”现场展出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记者史伟 摄

  航天运输是人类社会大运输的一部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师宋征宇介绍:“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系统规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利用火箭技术实现全球极速运输与物流服务备受关注,众多国家纷纷开展探索性研究。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师钟文安介绍,航班化发射将航天发射的频次与效率提高到日常交通水平,发射不再是复杂、罕见的任务,而是变得简单、常规,大大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

  如果形容以前的火箭发射是一个厂房供一个火箭,那么未来发射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未来将实现多个火箭像在‘候车室’候车一样,经过并行测试准备后,在多个‘站台’等待发射。”钟文安称。

  谈及未来发展,包为民称,以用代研,创新应用场景设计,用新兴的业态带动航天产业快速发展。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牟宇介绍,世界航天运输系统取得了无数辉煌的成就,“但与汽车、航空运输业相比,我们的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还是不够充分,我们仍然处于小子样试制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制造能力,未形成产业化发射服务模式”。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