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个优势转化”中当好新承载强支撑排头兵
为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贡献黄陂力量
黄陂区充分发挥“大汉口新空间”优势 深入实施“九大行动” 勇闯转型升级之关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 集群发展四大先进制造业
在武汉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
创新发展优势中争当新承载
4月11日,位于黄陂的武汉中车长客轨道车辆公司内,施工人员将前川线二期车辆吊装到平板拖车上。记者李永刚 摄
做大做强全省首个信创产业园。2023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增量排名全市第三。加快建设全省首个信创产业园,支持京天鼎承等园区定制电脑企业扩产提能,年产能突破450万台,推进全国第二家星闪实验室落地,引进中兴通讯华中研发中心及逆变器生产项目。推动总投资30亿元的东湖高新·木兰智汇谷、总投资50亿元的中南高科·木兰智创谷加快建设,形成“双谷”联动、竞相发展的科创新格局。
集群发展四大先进制造业。以武汉市占率65%的地铁整车制造企业武汉中车长客为龙头,打造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截至目前,基地累计注册链上企业110家,今创、新誉、山河智能等项目满产达产,依托今年4月落户的沿江高铁湖北段建设指挥部,引入高铁产业链企业,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链由地铁向高铁延伸,实现高铁地铁“园内研、园内造、园内修”。以全国最大黄金珠宝生产公司周大福为龙头打造珠宝时尚制造基地,周大福(武汉)珠宝文化产业园去年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今年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49.9%,建成投用周大福珠宝全国展示交易中心。开工建设爱帝时尚创意新工厂,将打造全市首个国家级服装绿色工厂。以比亚迪投资百亿元的华中地区最大刀片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为龙头打造新能源制造基地,一期4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实现工业产值30亿元,加快建设二期4条生产线,推动生产线满产,预计年产值达60亿元。以投资百亿元的武汉新隆泰工业母机产业基地为龙头,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工业母机供应链一站式集采、研发、制造中心,力争今年入驻企业达500家。
加快创新资源要素集聚转化。联合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建设空港创新应用中心,持续引入技术、人才、资本等各类优势创新资源,主动承接光谷、武创院技术创新策源辐射,让更多科技成果在黄陂落地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全力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年底开工建设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新校区,加快推进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武汉市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第一商校临空校区、黄陂职高新校区的选址建设。搭建院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今年力争院士专家项目落地10个。发挥“卓尔青年汇”“Z时空”等多个国家、省、市级众创载体及科技服务机构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比去年翻番,总量突破500家。
点评
武汉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顾晓焱博士:
黄陂区主动承接创新源头辐射,积极引聚科教、人才等创新资源,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新能源、轨道交通、工业母机等先进制造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迅速集聚,产业转型升级成绩亮眼。未来,区域可以进一步找准特色优势,积极开辟数字经济时代新赛道新领域,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做强做优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为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贡献黄陂力量。
建设天河国家级空港枢纽 创建汉口北国家级商贸服务枢纽
在武汉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
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中争当强支撑
飞机飞过天河机场T2航站楼。记者李永刚 摄
推动空港枢纽向空铁枢纽转变。全力服务保障天河机场重点项目建设。天河机场三跑道预计今年6月竣工,投用后每年可增加8万架次航班,年旅客吞吐能力可提升到63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可提升到60万吨。武汉区域高空管制中心2025年底建成后,将提高空域容量和管制运行效率,每天飞机起降架次保障能力由不到2000架增加到4000架。完善机场高快速环线,打通与武汉中心城区及周边都市圈城市联通主干道。深化与中建国际投资集团、市城投集团合作,今年启动总投资306亿元的7.4平方公里沿江高铁站城一体化项目建设。
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发展临空物流,天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B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今年6月建成运营,一季度开工建设总投资100亿元的航发智慧物流园。发展低空经济,引进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飞行器科技企业广州亿航,投资15亿元建设智能物流无人机总部暨研发生产中心。发展临空商务,今年4月全球最大旅行零售商Avolta集团正式入驻黄陂,整体运营天河机场T2航站楼商业资源,目前已吸引全球机场新概念设计品牌Ag-atha等一批高端品牌首店进驻,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一流机场商圈。
建成全国第二大综合商贸市场。汉口北拥有30大专业市场,1240万平方米市场集群,6.8万商户,412家物流企业,年销售额超60亿元,是全国第二大综合商贸市场。连续14年成功举办“汉交会”,形成“南有广交会、北有汉交会”格局,正在向全国规模最大的商贸物流平台转型跨越,塑造新时代“货到汉口活”。依托汉口北市场规模效应,黄陂正积极支持引导武汉市农产品交易规模最大的四季美农贸城、中西部地区酒店用品交易规模最大的汉口北酒店用品市场、超大型海鲜市集渔人码头、斗南花卉城等企业升级经营模式,提升辐射中部及周边地区能力。
大力发展数字贸易。以汉口北国家级电子商务基地为依托,支持全省纺织服装“大脑”华纺链、全球最大农产品B2B垂直电商平台“中农网”等线上交易平台发展,提升辐射全国能力。“华纺链”已注册企业超7000家、平台交易额突破54亿元。支持全球数字经济平台领军企业盘石集团开业营运华中数字经济产业园。以汉口北抖音电商直播基地为核心,打造国家级全类型直播产业园,形成30大行业电商直播生态圈。今年将引进培育电商企业300家以上,年直播商品交易额200亿元以上。规范汉口北“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综服”融合发展,力争今年全区外贸市场主体达5000家,加快建成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外贸集聚区,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点评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
进入“十四五”,武汉由“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晋升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全国仅20个城市进入这一行列。黄陂区推动空港枢纽向空铁复合枢纽转变,符合“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定位要求。借助复合交通枢纽建设商贸服务
枢纽,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特别是增强外贸集聚功能,真正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实现蝶变升级、华丽转身。
走农旅融合之路建设“木兰新乡村”
在武汉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
绿色发展优势中争当排头兵
游客在木兰花乡露营。通讯员李正洲供图
建设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区23个景区共创“木兰游”品牌,3A级以上景区18家,数量居全国县市区第三。成功举办2023中国·武汉木兰旅游大会,全年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0亿余元。2023年以来,黄陂乡村旅游21次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央视栏目,4A景区木兰花乡(木兰不夜城)单日最高游客量达4.3万人次,获评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5A级景区木兰草原半月内三上央视,“木兰游”被海外185万网友推选至“Discover Wuhan”年度热词。全国最大室内滑雪场甘露山“雪世界”将于今年9月建成开放。
民宿经济持续升温。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建成精品民宿2000家,形成环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川民宿集群。2023年,木兰·斜阳耒筑成为武汉唯一入选全国甲级旅游民宿,青荷小木、巫傩部落2家高端民宿单日最高房价达5980元,成为湖北民宿“天花板”。华中地区唯一沙漠主题民宿木兰草原“伊尔那非伽”3月开业运营。年内单间房价2000元以上民宿将增至20家,5000元以上民宿将增至4家。今年5月在木兰花乡举办中国民宿大会。
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成势见效。加快建设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向终端食品转化。园区已吸引广东恒兴等53家全国农产品加工头部企业入驻。今年开工建设中国团餐前三强上海麦金地、“中华老字号”浙江五芳斋等12个,总投资109.5亿元的产业项目。投资30亿元的香港玉湖冷链食品供应基地、投资15亿元的深圳中交卖货郎运营总部交易中心7月份开业运营。今年将新增正大集团、江苏绿港等农产品加工企业30家以上。
全域建设美丽乡村。获评全市唯一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排名全国市辖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百强第六。以木兰大道为主轴,打造110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带,建成22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今年启动武大高速72公里美丽乡村连绵带建设。充分发挥木兰花乡、花乡茶谷2家市级田园综合体示范带动效应,建设50家区级田园综合体,形成“2+50”田园综合体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姚家集街道杜堂村等9个村获批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国家级和美乡村试点,杜堂村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文旅部发布的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点评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试点城市,黄陂区发展全域旅游就是为武汉市绿色发展试点作贡献。黄陂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扩大乡村旅游产业,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探索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子,既是绿色发展,也是高质量发展。
(创意策划:中共黄陂区委宣传部 采写:李婷 刘庆乐 黄宣)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