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文旅“大咖”说武汉,探索城市“出圈”密码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5-20 15:2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0日讯(记者黄丽娟 通讯员武旅信)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为充分挖掘武汉文旅价值,擦亮武汉文旅特色品牌,助推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武汉文旅志愿者开展“文旅新场景 大咖说武汉”金牌导游讲武汉故事六小时全网大直播活动。

  本次直播特别邀请著名学者、行业专家、网络达人和国家金牌导游共同参与。余熙、林岩、赵亮、陈铭等众多行业“大咖”到访直播间分享行业洞见,以全新的视角交流前沿观点。国家金牌导游、武汉文旅志愿者携手刘新新、何俊、叨叨等网络达人,分赴山海关路、咸安坊、黄鹤楼红墙、东湖、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动物园、四美塘铁路遗址公园、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八个热门景点,通过实地讲解展示武汉旅游多元业态的新亮点,还有武汉市旅游学校学生、亲子家庭等在现场参与体验,并与演播厅实时连线互动。

  构建生活新方式

  探索文旅新表达

  当天上午八时,武汉文旅志愿者陈小芳和开饭喜剧主理人叨叨来到江岸区山海关路,带领直播间观众一起体验武汉特有的过早文化。热干面、蛋酒、糊汤粉、鸡冠饺……陈小芳和叨叨一路走一路吃,尝遍武汉味道,引得直播间观众直呼“馋得受不了”。

  山东人叨叨回忆起自己刚来武汉上大学时,还不太习惯热干面又干又黏的口感,慢慢尝试后,他变得和武汉本地人一样,深深钟情于这道美味。“我对自己的口味变化也很意外,现在隔三岔五就要来吃热干面。”叨叨说。

  吃完早餐,武汉文旅志愿者张玲带观众开启了一段不一样的Citywalk——打卡咸安坊,与其同行的还有武汉市旅游学校的学生们。红墙黑瓦、长长的巷子……以“老房子”闻名武汉的咸安坊,曾是武汉最漂亮的居民区。张玲在直播时将这条老街老巷的历史娓娓道来,在百年咸安坊的红色砖墙里,似乎完成了一次奇妙的文化传递。

  去动物园,是许多人童年里最快乐的回忆。武汉文旅志愿者黄瑞琪和网络达人刘新新走进武汉动物园,探望住在这里的熊猫“武林”和“萌萌”,这两位武汉动物界的“顶流”,曾给无数游客送去欢乐。

  无论是美食、建筑,还是休闲、娱乐,武汉将旅游与常态化的生活方式相结合,让城市更有生机、更有烟火气。活动中,著名辩手、武汉大学讲师陈铭作客演播厅,与武汉文旅志愿者共同探讨如何让城市文旅回归生活本质,塑造城市特色品牌,“要让大家心中的武汉印象更人格化、形象化,把多重景观集中在同一个方向形成合力,才会得到实质性的认可。”

  营造新文旅场景

  城市“出圈”招数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打造出独特的文旅标签,接连掀起旅游热。“网红”城市“出圈”带来哪些启示?文旅传播的流量密码到底是什么?本次直播,武汉文旅志愿者邀请知名学者、中国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家余熙座谈,解码现象级旅游城市的“出圈法则”。余熙谈到,文旅融合极大地拓展了新业态的生长,新媒体热潮更是助推了旅游热点的“爆发式”传播。可以预见,以沉浸式体验为特点、多元业态融合形成的场景化文旅,将是文旅发展的趋势。

  在烟波浩渺的东湖,特级导游谷音和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审专家、湖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赵亮乘船而行,一边带观众欣赏湖畔盛景,一边畅谈东湖的历史变迁与发展成果,展望武汉旅游的美好前景。赵亮提到,未来东湖的旅游体验将以打造主客共享空间为主,在依托城市文化的基础上,提供市民和游客乐于接受的新场景,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转化资源优势

  解码城市文化

  一直以来,武汉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形成更多生动实践。在现场,国家金牌导游周媛、钱文康以黄鹤楼和红墙的同框画面为背景,缓缓讲述老武昌城的故事。

  在四美塘铁路遗址公园,武汉文旅志愿者陈耀红和网络达人何骏漫步于绿皮火车、铁轨和老站台之间,感受江滩边的铁路文化。

  在湖北省博物馆,武汉文旅志愿者、大咖说讲师刘曌宇通过科普文物知识,展示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国家金牌导游、武汉文旅志愿者袁智引领观众感知盘龙城历经的时代风貌,探寻千年遗迹。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栏目主讲人之一林岩也在直播中抒发了自己的观点,“解读城市文化,用鲜活、生动的形式将历史展示给游客,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从文物到场景的跨越。”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参与直播的业内人士纷纷认为,武汉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创新打造“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把“流量入口”变为“发展引擎”,激发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编辑: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