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民宿:在自然山水和传统文化中出圈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5-24 21:53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2007年,一个名叫高天成的南非人在浙江德清的莫干山开办了“裸心乡”。这个当时在中国开启先河的新住宿业态,若干年后有了一个为大众所熟知的新名称——民宿。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境内的莫干山,最高处才724米,这里却成为中国民宿产业发展的“标杆”。

  距莫干山700公里的木兰故里武汉黄陂区,海拔582米的木兰山脚下,2000余家民宿形成的环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川民宿集群,成为中国民宿业的后起之秀。

  伊尔那非伽。

  25日,“民宿中国·2024木兰民宿文化季”将在有着花木兰传说的黄陂区启幕。前不久,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前往莫干山探访当地的民宿业,对比莫干山和木兰山背后的民宿文化和出圈之道。

  游客——

  山景寄于情,此心安处是吾乡

  莫干山脚下,走进德清县兰树坑村“溪山原宿·Vanilla香草森林美宿”,甜甜的香味扑面而来。

  溪山原宿·Vanilla香草森林美宿。

  沿着曲折蜿蜒的小径,能看见风车茉莉花墙如同一道白色的瀑布,让人一瞬间掉进绿野仙踪的世界。院落里,草木葳蕤,群花烂漫,木制桌椅就藏身于甜叶菊、朝雾草、黄地毛、大花飞燕等各色花卉中。

  “我们是莫干山唯一一家以香草为主题的民宿,香草园里种了百余种植物,其中还有很多大家并不常见的香草种类。”民宿主理人郑佳佳说着,摘下一片草莓薄荷,轻揉其叶片,凑近鼻尖轻闻,一股草莓味和薄荷味融合的清香沁人心脾。

  溪山原宿·Vanilla香草森林美宿。

  五一假期期间,来自山东青岛的张女士和老公来莫干山度假放松,走进这家民宿的第一眼就感受到惊喜。“前台、餐桌、转角处都摆放着精致的插花,拍照很出片。”民宿管家递上的一杯特调木姜子咖啡后,她惊奇地说:“薄荷、柠檬混杂着花椒的香气,这是我从来没有喝过的味道”。

  瀛轩设计师度假民宿面朝广阔稻田。

  面朝稻海,背倚竹山。莫干山“瀛轩设计师度假民宿”前有着一片广阔的水稻田,主理人陈红仙说,若把这里比喻海中之山,民宿则为山中小岛,“迎接远道而来客人,要像招待自家做客的亲戚一样”。

  站在楼顶观景台远眺,田园风光尽收眼底。竹林间,两名阿姨弯腰挖着竹笋,旁边一对带着孩子的夫妻背上竹篓正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草坪上,年轻人三五成群围坐野餐布上,拨动琴弦,享受惬意时光。

  樾和林泉。

  700公里之外的木兰山脚下,深藏于古朴清幽木兰山林海中的“樾和林泉”,鸟鸣是最大的“噪音”。

  地处木兰山后山“樾和林泉”是人们登山的必经之路,院中的凉亭古井是路人的取水休憩之所。

  2017年,“樾和林泉”品牌创始人刘泊宁第一次来到木兰山风景区,就被这里的环境所吸引。“当时我就觉得这里森林的氛围感很好,来了之后,让人有一种心静的感觉,一些小环境也特别有辨识度。”刘泊宁说,他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被森林环抱的小池塘,这里日后被他打造成了受客人喜爱的亲水平台。

  “4只鹅畅游在被森林环抱的池塘中,两栋中式小楼隐于山林之间,推开房门就是连绵山景,不时传来鸟鸣和颂钵声……”在社交平台上,客人对“樾和林泉”有着这样的评价。

  伊尔那非伽。

  移步木兰草原,今年3月推出的民宿“伊尔那非伽”,令人感觉置身于非洲:一座座白色尖顶帐篷分外惹眼,水晶宫龙舌兰、土人节柱等多种热带沙生植物屹立在民宿中央,一旁,游客骑行骆驼拍照留影,周围还环绕着砂岩石山,沙漠氛围感扑面而来。

  帐篷内部,帷幔下垂吊着摩洛哥风格铜灯,地上铺有繁复多彩的地毯,空间异域风情十足。

  今年的五一假期,“伊尔那非伽”35间房提前一个月被预定。

  民宿主——

  “主题民宿”,给客人一个非你不可的理由

  “溪山原宿之前并不是这样。”郑佳佳回忆,民宿前期采用原生态建筑风格,用老砖老木头还原自然,但当其他民宿普遍进行硬件提升的时候,个性风格并不鲜明的“溪山原宿”反而一下子乱了阵脚,盲目跟风泡池、围炉煮茶等潮流,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价格战中。

  去年,郑佳佳和做设计工作的爱人翻新了经营多年的民宿,并结合德清县“微改造、精提升”政策,降低了改造成本。“我从小就喜欢植物,香草既可融入餐食,又可作为客房布置,应用范围非常广。”郑佳佳说,她希望能用香草的治愈力,让每一位客人找到接近自然的平静。

  在一楼的香薰制作室配制专属香薰蜡烛、在房间内体验“香草私汤”卸下一身疲惫,在餐厅品尝香草料理,目前“香草”已成为溪山原宿最亮眼的标签。“以前像‘乱打’,盲目无序地去做民宿挺累的,找到‘香草’主题后,反而更轻松了。”她说。

  摆脱同质化竞争,莫干山和木兰山民宿主们都有一个共识:打造“主题民宿”,给客人一个非你不可的理由。

  樾和林泉。

  2020年5月,“樾和林泉”开门迎客,“森林治愈系”主题吸引众多游客来此体验,节假日更是爆满。“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来这里的客人是为了‘樾和林泉’本身而来,将这里作为一个森林疗愈目的地。”刘泊宁说。

  “我希望客人不光是冲着我们的环境和设计来,而更多的是冲着内容来,也就是我们的民宿能提供怎样的精神价值和情绪价值。”刘泊宁说,他将“樾和林泉”与颂钵音疗、禅坐、森林徒步、自然食材相结合,多方位打造森林疗愈目的地。

  一家店一个文化主题,在刘泊宁打造的4家民宿中,涵盖了森林治愈、露营文化、茶文化和植物拓染主题。在这里,店长和民宿管家也多才多艺,带着客人体验花艺、茶艺和音疗。

  “瀛轩”里,客人在餐厅使用的一叠餐盘上,一只金色描边的松鼠栩栩如生。“餐盘的金缮修复,这是我女儿的技术。”陈红仙回忆,当时一位客人不小心打碎了餐盘,她请女儿将其重新修复,不仅无需赔偿反而变成了艺术品,这一举动吸引该名客人二次光临。此后,金缮修复成为民宿的一大特色。

  瀛轩设计师度假民宿金缮修复餐盘。

  客房内的羊毛毡制品是陈红仙女儿在大理游学时所学的传统湿毡技法编织而成的。而陈红仙的女婿擅长手碟,在田野、草坪、顶楼、室内,各个空间都能随时办场“音乐会”。

  “民宿最大的IP应该是主理人本人。”陈红仙说,为老人煮碗面条,带孩子在稻田里奔跑,她对不同类型的客人有着定制化的待客之道,“家的温度”也吸引上海一位客人不仅多次入住民宿,还在这里办了婚礼。

  这一点,“樾和林泉”音疗师徐小婉感同身受。“平时在朋友圈看到老客户来到武汉游玩,我都会邀请她们来民宿喝喝茶、聊聊天,如老友一般。”她说,前不久,一位结婚10周年的老客户,专门在这里补办了婚礼。

  刘泊宁每年都要去一趟莫干山,而在创立民宿之初,他也将“樾和林泉”定位为“武汉莫干山的起点”。在他看来,木兰山与莫干山在自然条件上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同样是绿水青山,有着天然的避暑资源,并且也有很多旧房子,给予大家改造的空间。”

  “莫干山对于品牌的管理和运营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是一些连锁品牌,已经建立了酒店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刘泊宁说,现如今,他已在武汉开了4家民宿,正在打造连锁品牌,未来他希望将“樾和林泉”开到更多的城市。

  风景区——

  民宿成景区、景区建民宿,深度融合“民宿+旅游”

  莫干山坐落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地处沪、宁、杭金三角之心,相传因春秋时期莫邪和干将在此铸剑而得名。

  作为木兰故里的武汉市黄陂区,花木兰的传说同样流传了千百年。

  从单一住宿业态向“民宿+”产业集群转变,从自主经营到公用品牌,从观光到休闲度假……莫干山民宿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刘杰认为,莫干山民宿历经17年发展,已走过卖概念、卖硬件、卖体验、卖服务四个阶段,“每家民宿走向越来越独特,越来越不可复制的道路”。

  溪山原宿·Vanilla香草森林美宿。

  2022年,德清县申报的“民宿管家”被纳入新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民宿管家的设立是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除了掌握专业技能外,民宿管家还会带着客人挖竹笋、抓河虾,在壁炉旁边喝红酒、聊心事,提供的是情绪价值,真正与客人成为朋友,吸引回头客”。刘杰说。

  此前,木兰草原民宿运营团队曾去莫干山学习。“我们被莫干山的服务所打动,特别是一对一管家式服务,觉得很值得借鉴。”段亚洁说,回来后木兰草原也组建了民宿管家团队,为客人提供管家式的服务,安排好客人在景区的住宿需求及游玩项目。

  民宿行业面临的新变化,不仅民宿从业者觉察到了,当地政府也在做出改变。

  “在以‘宿’为主的乡村度假旅游业态基础之上,莫干山正推动农文旅体深度融合。”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沈艳介绍,近年来莫干山落户了Discovery探索极限主题公园、郡域马术中心等一大批高端户外休闲项目,举办了凯乐石跑山赛、莫干山音乐节等品牌赛事和活动,就是为了“解决游客在莫干山玩什么的问题”。

  瀛轩设计师度假民宿。

  “现在的莫干山已变成了‘文化博物馆’,民宿真正成为旅游目的地。”在湖北省旅游学会会长、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马勇认为,黄陂民宿的迭代走了和莫干山不同的道路。“黄陂本身就是旅游目的地,其民宿的发展源于景区住宿配套的需求,与景区发展是相辅相成地。但两方殊途同归,都要将风景、人文、景区元素打通,走上深度融合的道路,打造成旅游目的地。”

  黄陂境内三分林地三分田,两分城乡两分水,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多样风光。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黄陂23个景区共创“木兰游”品牌,3A级以上景区18家,数量居全国县市区第三。

  “民宿开一个火一个,除了主题内容和空间本身的吸引力,也离不开景区的支撑。我们一直在探索民宿与景区融合之路。”段亚洁说,景区民宿将住宿和游玩结合到一起,为民宿客人定制游玩攻略,提供无限次游玩、VIP通道等便利。

  景区开展的《花木兰·云中战歌》大型实景演出、篝火晚会等活动也丰富了客人的游玩体验。此外,景区还专门打造了小酒馆、咖啡厅为客人提供更多的社交空间。

  近年来,黄陂文旅产业从旅游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黄陂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以来,黄陂区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如今武汉市的精品民宿有四分之一在黄陂,“2024年,黄陂的北部山水旅游民宿片区每个街乡以打造三个精品民宿项目为目标,将有更多有品质的民宿让市民游客住得舒服、住得舒心”。

  (长江日报报道组 栾嘉雯 汪丽婷)

  【编辑: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