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和企业一起“争分夺秒”,开工到开园仅用18个月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5-25 22:1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武汉为咱们至少节约了半年的时间,这个很了不起的。”“我要为武汉的营商环境点个赞!”5月25日,武汉东软软件园正式开园,东软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积仁,东软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首席战略官荣新节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武汉营商环境。

  2021年9月14日,武汉经开区与东软集团签署投资协议,明确将围绕湖北省、武汉市和武汉经开区的主导产业,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智能医疗科技研究院、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三院,吸引相关领域的企业及研发人员入驻。

  仅仅18个月时间,14万平方米园区建成开园,这一速度如何实现?

  18个月建设14万平方米园区

  “武汉软件园无疑是建设速度最快的一个”

  东软集团副董事长荣新节接受采访。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走进武汉东软软件园园区,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园区,一栋栋白色欧式建筑矗立在蓝天之下,与绿草如茵相映成趣。这里,将成为武汉面向未来的又一创新策源地。

  “18个月的速度确实出乎我们预料,按我们的工程计划要远比这个时间长。”在荣新节的见证下,武汉软件园在18个月内建成,创造了行业新纪录。“按照我们前期预估,武汉为咱们至少节约了半年的时间,这个很了不起的。”

  这一成果得益于武汉市区各级各部门的密切合作。他回忆道:“我们软件园开工以来,武汉市和经开区的规划部门就和我们一起,从设计到规划,早介入早协调,很多需要按照规划来做的事情提前做了,避免了返工,节约了不少时间。”

  面对18个月建设14万平方米园区的挑战,荣新节坦言:“难,很难。”

  “产业发展是有窗口期的,数字经济的时代大家都在争分夺秒。我们工程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我们的办公空间也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能够投入运营,降低成本。”工期的缩短对于东软集团来说意义重大。荣新节说,时间对于拥有2万多名员工的东软集团来说,意味着节省了大量的出差成本和提高了项目运营效率。

  “武汉对我们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荣新节介绍,东软集团的业务主要涵盖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及企业互联等领域,武汉火热的发展势头和人才环境吸引了东软集团。“无论是从地区生产总值向2万亿元迈进,还是从人才环境来看,武汉都是一块高质量发展的热土。”

  武汉的科教资源丰富,为东软集团提供了人才宝库。他表示:“软件是一个人才密集型行业,武汉的高校众多,百万大学生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人才宝库。”

  也正是在开园当天,随着八轮签约的完成,不少在汉企业和高校已表达出入驻软件园的意向。

  “园区吹哨,部门报到”

  更多链上企业有望入驻园区

  位于南太子湖畔的东软软件园。通讯员孙晓飞 摄

  “园区吹哨,部门报到。”采访中,武汉经开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党工委委员王京津向长江日报记者道出了创新服务模式的“制胜法宝”。

  “我们组建了专班,全程贴身服务项目建设,为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流程服务。”王京津介绍,在项目开工前,园区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公司注册及过渡办公空间协调事宜,她表示:“我们随时在线,为项目建设加快进度保驾护航。”

  “项目正式动工建设后,用水、用电、土方外运每个环节都需要协调。”王京津举例说,当时施工段路面狭小,运送建筑材料的大型车辆进出不便,产业园区得知情况后马上联系城管、交管部门,多次协商道路拓宽、交通灯设置等方案,以最快速度帮助企业解决了道口报批、绿化带树木迁移、地下管网迁改等一系列问题,为项目建成排除障碍,有力推动了3栋研究院陆续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助力加速建设一路畅通。

  企业引进来了,更要留得住。在软件园建设的同时,园区还提前谋划了南太子湖环湖景观和湖滨公园中轴线的通透工程等项目,配套服务的杉杉奥特莱斯项目,预计明年9月底就能建成开放。

  “以杉杉奥特莱斯项目开工为契机,我们引进了更多多样化高端商贸服务企业入驻,满足企业职工生活需求,努力营造软件人才愿来愿留、乐活乐享的城市环境。”王京津说。

  她介绍,园区还将聚焦软件园核心业务领域,充分发挥东软龙头企业牵引作用,优化以商招商、协同招商等合作机制,吸引更多链上企业入驻园区,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链供应链。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希望和生态合作伙伴一起借助武汉高效的营商环境和优秀人才来一起发展,为武汉的经济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荣新节期待有越来越多的入驻合作伙伴,以最高的效率来探讨技术、探讨产业,积极推动产业的发展,投身于这片充满机遇和活力的热土。

  (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徐丹 通讯员孙亚云 高琪)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