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全国网友看武汉①丨一位海南作家的武汉印象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5-27 18:00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开栏的话

  邂逅武汉,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南来北往途经武汉的人,每天在互联网上留下了大量的文字。他们或发现武汉不一样的美,或留下一段温暖的记忆,或是一段深情的表白,亦或一些诚恳的建议。长江网今起开设《全国网友看武汉》栏目,发掘全国网友对武汉的评价,借用他们的视角和他们在武汉的真实体验,展示我们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助力城市环境品质持续向好,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和美誉度。


  【一网情深】海南作家朱湘山2024年5月9日在微信公众号“冬歌文苑”发表文章《散文||武汉印象》,在其笔下,武汉“几分粗犷,几许江湖,几分真诚的豪情与几多悲悯的情怀,在这座城中交融共生,恰是其独步华夏的大气所在。” 他用“白云千载:看尽江湖千万峰”“黎黄陂路:凭栏一片风云气”“昙华林:来听东林寺里钟”“江湖之上:极目楚天舒”四个篇章,分别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自然生态等几个方面,以浪漫的情怀,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厚重豪迈的武汉。下面为原文摘要。


  一直以为,城市的精华与底蕴,城市的本色与风骨,犹如无所不在的诗行,隐匿于万物复苏的脉动中,那份厚重、浪漫绝非刻意营造的虚幻,一如春风吹过江湖泛起的涟漪,自然而然地弥漫在每一寸生机勃发的土地上,就像现在,就像我眼前的这座江湖之城——武汉。

  写武汉,是需要鼓足勇气的。

  武汉的雄浑与浩瀚,武汉的粗犷与奔放,武汉的厚重与繁华,让多少文人在“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感叹中,虽心潮澎湃又遗憾而归。

  这座城,究竟是何等模样?

  是鹦鹉洲畔夕阳下的萋萋芳草,还是归元寺梵音缭绕中的经文佛光?是中山舰历经沧桑的斑驳印记,抑或起义门见证历史的苍凉身影?是晴川阁上俯瞰三楚大地的壮美风光,还是江汉关悠扬钟声中的岁月回响?

  几分粗犷,几许江湖,几分真诚的豪情与几多悲悯的情怀,在武汉这座城中交融共生,恰是其独步华夏的大气所在。

  我来武汉的时候,蔷薇正盛,莲荷并举,一城皆是春色。江滩上漫步的情侣,巷陌中匆匆的行人,总会偶尔停下脚步,在兴致浓烈的花脉中,放浪形骸,生发出炽热与忘我的激情。

  如果时间足够,我愿意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置身于江汉路那怀旧气息浓厚的咖啡屋,静观窗外络绎不绝的人流,特别是那些袅袅走过的武汉女士,悠然度过一个恬静舒适的午后,奢侈得不问归期。

  原文中的黎黄陂路配图

  黎黄陂路建于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为黄陂人所建,故名黄陂路。后划入汉口俄租界,因两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是武汉黄陂人,人称黎黄陂,所以此路又于1946年改称黎黄陂路,成为武汉著名的“慢生活”街区,是汉口神采与气质的延续。

  当心灵漫步于黎黄陂路时,就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走进城市的灵魂深处。这条道路宛如一条璀璨的银河,横贯江岸区的喧嚣与宁静,串联起历史的沉淀与当今的繁华。

  昙华林,一个著名的中西文化交汇之地,风雨不变百年古街,行走其间,古风依旧,暗香袭人。

  林林总总的老建筑见证了林则徐、张之洞等历史名人的足迹,每一处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徐源泉、石瑛公馆等建筑经过修缮,保留了原有的风貌,让人仿佛能够听到历史的呼吸。

  此外,这里还有圣诞堂、仁济医院、瑞典领事馆、文华学院等外国经典老建筑,每一座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风格。

  离开昙华林,悠扬的钟声依然在耳边回荡,如同夏日的清风拂面。曾在巷子里穿行过的神父、牧师和修女们的身影,仿佛在眼前飘过,他们的笑容和关怀,如同明亮的一束光,照亮那些虔诚人士的心灵。而那些达官贵人的沉重脚步,也仿佛还在巷子里回荡,他们的故事和传说,流传在人们的心中。

  凝视着这条历经风雨的古街,我想,任何华丽的赞誉在此刻都显得多余。

  原文中的昙华林配图

  除了两江四岸,武汉还有一个高光所在——东湖。

  东湖,一处洋溢着清廉与高洁之气的圣地,比起许多古老街区,这里的故事更加厚重精彩,更能浸染人们的生活。

  这里蕴藏着许多历史人物廉洁奉公的清风正气:梅岭一号毛泽东居处卧室的俭朴,朱德同志钟爱的花中君子的纯洁,屈原坚守正道、忠诚爱国的情怀,感人至深,弥久难忘。33平方公里的水域湖光山色交相辉映,34座山峰连绵不绝,宛如一幅水墨画卷,在层层叠叠的时光深处,闪动着绿宝石一般的波光,同样是城中之湖,同样有着超高颜值,千百年来,就这样不被打扰地躺在城市的心脏,堪称是城中大湖之光。

  武汉有太多的魅力与从容值得大书特书,每个地方都充满着活力与动能、修远与求索、古典与现代,每个地方都铭刻着历史洪流中积淀的九死不悔的精神。每一座高楼、每一条街道、每一朵浪花,每一棵树木都在见证一座城市奔赴向前的勇敢脚步,承载着人们的梦想与希望、兴盛与悲欢,诉说着一座城市的脉搏与生存故事,在时间脉络中探索着勇气和智慧,续写着新的传奇。

  武汉有太多的深刻和浪漫,却只是化作一星灯火,点亮黄鹤楼之巅,东湖侧畔;或是几许幽香,萦绕你我心头。今日的凝视,终会变成历史的印章,刻在跳动的心上,而武汉的故事,亦将在一代代人的传颂与演绎中,愈发鲜活生动,诗意盎然……

  朱湘山的文章引发许多读者共鸣,他们在其公号留言:

  江苏读者杨青说:“作者以武汉浓厚的历史人文和大江大湖的苍茫与顿悟相融合,多维度地将武汉的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通过诗性表达,行走驻留20余处,实景再现近30个历史陈迹、13座建筑名址,尤其是对古今中外24位人物与武汉的交集, 将武汉的文化内涵、沿革和山水浓缩成一场高水准的文学盛宴。”

  四川读者“珊瑚”留言:“前些年我和家人连续去过武汉三次,每次踏上这片热土,眼目所见,皆有不同,印象深刻。”

  广东读者“要战通”感慨:“大手笔,大气魄!将大武汉纵横展示,巨细描述,既写了自然景观,又写了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很有可读性。以前总觉得自己对武汉并不陌生,看了大作后,才知道孤陋寡闻。”

  编辑:谢源

  值班主任:王冲

  值班总编辑:陈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