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端午快到了,他们凌晨紧张作业为地铁检修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6-04 13:1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4日讯 “马上就到端午假期了,乘坐地铁的乘客更多了,大家要打足精神,现场检修做到认真细致,不出差错!”4日凌晨1时许,喧闹繁华回归安静,此时的武汉地铁1号线大智路站,武汉地铁供电维修主任技师柏晶带领维修人员,准备进入行车区间作业。

  检修设备,尽力保障设备稳定。通讯员产启斗 摄

  确认正线停电后,柏晶一行人搭接好接地线,拆下绝缘防护罩,开始了紧张作业。“运营期间,带有750V高电压的接触轨持续向列车供电,一旦出现故障会对行车造成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天窗点’,对设备进行仔细排查。”柏晶指着防护罩内的银色接触轨说,设在行车钢轨旁边的接触轨有严格的技术参数标准,内沿与行车钢轨外沿间水平距离为638.5毫米,接触轨的下表面与钢轨上表面垂直高度为160毫米,两项参数允许误差范围值为正负5毫米,误差达到临界值时就需要及时调整。

  检修设备,尽力保障设备稳定。通讯员产启斗 摄

  地铁每节接触轨的标准长度为15米,两端切面为梯形,用两块夹板将接触轨两端固定在一起,保障列车受电靴正常取电。“这个夹板看起来像鱼尾巴,我们称它为鱼尾板。”柏晶说,现场检修工作,接头处的状态良好也是检修的重点项目,接触轨的尾端、夹板状态、所有螺丝紧固情况等,都要认真查看复核。

  检修设备,尽力保障设备稳定。通讯员产启斗 摄 

  今年51岁的柏晶于2003年加入武汉地铁,曾参与武汉首条地铁线1号线的建设调试;作为施工现场负责人,他多次牵头完成供电设备的升级改造工作,已经成地铁供电专业里的“老把式”。作为1号线供电设备维修团队的负责人,柏晶在把好日常检修关的同时,非常注重端午、国庆等重要节点的设备运行状态的保障工作,他带领团队提前倒排计划,准备足够抢修工器具和配件,组织骨干人员蹲守在重点设备现场,做到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应急启动。

  “20年一直坚守在这条全程高架的1号线,与全线供电设备朝夕相处、共经风雨。在我眼里,它们不是冰冷的设备,更像是我亲手抚养的孩子,倾注了自己20年的心血与情感。”柏晶说,每天清晨全线第一班车准时发出,守护运营正常,深夜列车准时回到车库,自己和全体检修人员的坚守是值得的。

  (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李丹 产启斗)

  【编辑: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