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不一样的冯裕才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6-12 16:5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在科创板上市,达梦圆梦了吗?”

  “上市不等于成功,我们依然在追梦。”

  6月6日,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上市前一周,面对长江日报记者提问,80岁的董事长冯裕才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上不上市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上市后,做得不好依然可以‘下市’。重要的是牢牢守住产品、团队、核心技术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守住了,市场自然会需要你,总会有投资人找到你;反过来,如果做得不好,上市了也没用。”在冯裕才眼里,上市是为了提升品牌亮度,给用户信心,吸引国内外更多优秀人才,资金支持被他摆在最后一位。

  “不喜欢休息,最爱上班”的冯裕才“放话”,正在为达梦布局5年、10年后的事情。这位不走寻常路的“追梦者”,看似一身“反骨”,背后却写满了热爱与坚守。

  闯新路:让“不可能”变为“一定能”

  6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冯裕才致辞。

  6月12日上午9时30分,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冯裕才身着笔挺的西装、打着红色领带。

  显示屏上时间开始倒数——5、4、3、2……当大屏中的金色数字跳到1,冯裕才挥锤敲钟。这一刻,达梦数据上市!

  “今天我非常激动,感到非常自豪。”回望创业路,冯裕才的声音比往常更加洪亮:“40多年来,创业不易,经历无数艰难险阻,终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从1978年下定决心研发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库至今,46年,冯裕才带领团队把一个又一个危机、难题变为奇迹,让一个个“不可能”变为“一定能”。

  1992年,达梦数据的前身——达梦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研究所成立。

  在大多数人选择退休的年龄再出发,冯裕才是一个什么样的创业者?

  一周前,长江日报记者在达梦采访。正值午饭时间,记者和冯裕才都在18楼等候电梯上楼。电梯门开,见梯内“爆满”,冯裕才二话不说,径直走向楼梯:“那就走上去呗!”

  坚定、果断,也是冯裕才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冯裕才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前身)导弹工程系,并非计算机专业出身。

  1976年,在长沙工学院(后改名国防科技大学)数学系任教的冯裕才毛遂自荐,来到组建不久的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计算机系担任助教。

  1966年,冯裕才与哈军工同学的合影,第一排右一为冯裕才。(由黑白原图数码上色)

  在两年后的一次学术交流中,冯裕才第一次接触到了“数据库”的概念,决心研发国产数据库。从此,冯裕才开启了数十年的探索。

  啃英文资料、成立研发小组、一行一行写代码……8年后,他终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自主版权的“数据库管理系统CRDS”。

  什么是数据库?“储存数据的仓库。”冯裕才的概括言简意赅。

  达梦生产的产品——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实就是用来管理各种各样“数据仓库”的工具。

  千禧之年,冯裕才56岁,已经是华科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此时,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冯裕才创立我国第一个数据库公司——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

  2000年,武汉华工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很难想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甲骨文等国际厂商产品及解决方案在相关领域存在“绝对垄断性”。

  如今,这一垄断已被打破。达梦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党政机关、金融、电信、电力、交通、教育、医疗等关系国计民生的50多个行业领域。根据赛迪顾问及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3年公司产品市占率位居中国数据库管理系统市场国内数据库厂商前列。

  “笨”办法:一点一点掌握核心技术

  6月6日,冯裕才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彭泉锦 摄

  在冯裕才的办公室里,至今仍挂着一幅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坚持自主开发,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题字来自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中科院院士张效祥,他也是冯裕才母校扬州中学的“老学长”。

  “产品不是在实验室里做出来的,是用出来的!必须走向市场、面对竞争,不断试错,才能快速更新迭代。”冯裕才认为,“企业做出来的东西,要人家认同你、买你,那才叫真本事!”

  涉足商海,面对竞争,困难与机遇并存。最难的时候,公司账上没钱了,冯裕才借钱给员工发工资。

  2003年,开放源代码盛行。大家都选择“站在国际巨人的肩头”,使用国外公司开源的数据库产品进行研发,冯裕才当即反问:有哪家出色的数据库企业是开源的?IBM、甲骨文、微软,都不是。”

  冯裕才坚信,如果将别人的东西直接“拿来”,国家安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产业发展都会出问题。“在人家的土地上盖房子、种庄稼,别人一旦把土地收回去,就什么都没有了!”

  然而,现实残酷。连续7年在科技部组织的测试中拿第一的达梦,在2003年的测试中掉到最后一名。对于那时主要靠国家项目支持的达梦来说,这意味着经费短缺,公司将难以为继。

  “当时,我们的上海团队已经在研发最新一代达梦数据库产品‘DM4’”。冯裕才决定,上海的团队全部搬来武汉,合二为一。“吃在开发间、睡在开发间,我们用7个月时间干了3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在2004年的测试中,“DM4”的运行速度比第二名快一倍,重回第一。

  “我们的系统对于国外来说就是一个‘黑匣子’。自己的东西,谁都拿不走。”冯裕才说,如今的达梦完全掌握核心源代码,杜绝知识产权风险,累计代码超6000万行,构建了中国数据库的“代码根”。

  “我们是‘笨人’的做法,很辛苦,但是很值得。”冯裕才说,事实证明,一点一点地掌握核心技术、一点一点地培养团队是没错的,技术和人才是如今达梦最大的资源和价值。

  招股书显示,此次首发上市,达梦数据拟募资23.51亿元,主要用于加强数据库产品研发。其中,6.03亿元用于达梦研究院建设项目。冯裕才说:“达梦研究院将在全球招募高端人才,专门研究国际前沿技术。”

  上市这一天,回顾当初,冯裕才依旧感慨,“今天,达梦能够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登陆科创板,也再一次证明,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是中国科技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选择。”

  没“架子”:不太习惯被叫冯董、冯总

  冯裕才办公室的墙上扔挂着“坚持自主开发,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的题字。

  早有耳闻,冯裕才是一位“不习惯让员工称呼自己董事长的企业家”。

  “我们冯老师最近在上海出差。”5月30日,长江日报记者第一次来到位于武汉未来科技大厦的达梦总部时发现,果真如此。

  按照“冯老师”本人说法:“我们一起创立达梦的伙伴都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老师,习惯了师生之间的称呼,反而不太习惯被叫冯董、冯总。”

  那一天,冯裕才正在上海路演。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路演中心发布的视频和图文直播,记者看到,冯裕才和同事们一起,在线两个半小时,回答投资者和网友提问。

  “只要不出差,工作日早上9点,冯老师都会准时到岗。上下班高峰,会跟我们一起排队等电梯。”达梦品牌媒介主管杨平给记者分享了自己刚入职不久,“偶遇”冯裕才的故事,“下班时间,我在园区的超市里看到有个排队买菜的人特别眼熟……出了超市我才回过神,是董事长!后来才知道,冯老师不仅会买菜,还会自己做饭。”

  每天中午饭点,冯裕才都要用常年“驻扎”办公室的电饭煲煮半杯米饭,喜欢软烂一点。菜喜欢清淡一些,要么在家炒好带来公司,要么就去食堂打两个小碗菜。

  “不管是出差办事,还是在公司上班,我都感到很充实。数据库永远都是我最感兴趣的事、是我最想追求的目标。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不会累,不会烦的。”冯裕才认为,自己现在每天做的事情“很简单”,“部下能做的事情,我不用做。我要说他们不敢说的话,做他们不想做、不敢做的事,考虑他们考虑不到的问题。给他们机会锻炼成长,年轻一代的这些‘后浪’一定会超过我们。”

  上市当日,冯裕才特别感谢全体“达梦人”:“正是因为全体达梦人长期以来在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奋进,才能推动公司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站到今天的新起点。今天的荣光属于全体达梦人。”

  国产数据库第一股,达梦数据科创板上市

  (长江日报记者陈智)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