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周边居民以前嫌现在爱,武汉让这些“边角地”有了生机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6-14 10:43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临空俯瞰,一方新绿镶嵌于城市道路拐角,曾经圈地种菜、杂草丛生的风景不见踪影。武汉市洪山区白沙洲大道和园艺二路交叉处,一处城市“边角地”被改造成了集交通、绿地及基础服务于一体的生态新能源停车场,即将对外开放。

  伴随城市更新加快,城市“边角地”随之产生,这些地块因项目待建或尚在规划中暂时空置,一旦管理不当,容易被倾倒垃圾造成环境脏乱差,成为城市治理“痛点”。

  如何为城市“边角地”赋予新的价值和生机?去年以来,武汉市开展相关整治,100块城市“边角地”大变样。

  洪山区白沙洲大道和园艺二路交叉处,曾经的“边角地”被改造成生态新能源停车场。(洪山区城管执法局供图)

  一年完成100个城市“边角地”改造,“让人们愿意来”

  缤纷花草修剪成动物形态,多姿灌木宛如精致盆景。6月11日,记者在东西湖区走马岭街走新路和岭通路交会处看到,新建公园景观别致,引得市民流连其间。

  这片公园面积约4700平方米,紧邻走集镇社区居民区。作为废弃的施工项目部,原先这里杂草丛生。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今年以来,走马岭街道挖掘地块潜力,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于近期将此地建成公园。

  夜幕降临,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来到四新体育公园内游玩。 记者史伟 摄

  去年4月,汉阳区四新体育公园建成开放,各类运动场所深受周边居民的欢迎。谁承想,这里曾是块空地。“这么好的位置,以前每次经过看它空着都觉得可惜,所幸现在已物尽其用。”四新街道公共管理办马玮感慨道。

  城市“边角地”多因闲置、无人管护存在环境问题。如不整治,将成为城市的一道道“疤痕”。

  实际上,武汉市对于这些地块的整治修复一直没有停止。

  居民在四新体育公园内踢球。 记者史伟 摄

  “以前,我们马路办公、一线督办,开展整治,但仍经常出现‘快速整治、迅速反弹’的情况。”一位城管执法人员道出此前困惑。

  变“头痛医头”为“整体把脉”,去年,武汉对全市地块全面排查,最终确定对100个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空置时间在1年以上的地块推动整治,提升环境质量与地块功能。

  曾经的“菜园子”“垃圾场”“坑洼地”变成了小公园、景观带,整治深入彻底。

  截至目前,全市100块“边角地”综合整治提升已完成,整治面积达162万平方米。

  “一块空地只是简单地解决脏乱差问题,市民无法在其中获得生活便利,反弹是必然。如何让小小的地块发挥齐全的功能,带动人们最多的活动,让人们愿意来,才是正确的治理之道。”相关负责人说。

  对照问题“一地一策”,整治并不容易

  大树荫翳,碧草如毡,来到位于青山区工人村街青雅居小区对面的新建小公园,绿意扑面而至。

  这片1.3万平方米的区域原是棚户区改造拆迁后被收储的地块,曾土块遍布、坑洼起伏。去年底,改造初步完成,变得绿树草坪环绕,水泥步道蜿蜒,足球场、篮球场、健身设施齐全。

  青山区工人村街青雅居小区旁1.3万平方米的区域整治一新。(青山区城管执法局供图)

  回顾整治经过,青山区城管执法局综合督查科负责人戴胜英坦言:不容易。

  “边角地”整治困难在哪里?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这些地块分属不同权属单位,责任主体多,涉及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大多有远期建设利用可能,加上部分地块开发价值低,历史遗留问题多,造成整治难度不小。

  顾及“病症”、对照“病因”,各区制定“一地一策”方案,对症施治、合力整治,效如桴鼓。

  为解决青雅居整治地块权属问题,青山区城管执法局联合工人村街道多次与该地块权属单位——武汉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展开了多轮协商,达成共识,商定改造方案。还积极协调市区文旅、城建等职能部门和地块原托管单位参与了进来,合力推进建设,解决整治力量不足问题。

  青山区工人村街青雅居小区旁已成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青山区城管执法局供图)

  “坚持共同缔造,凝聚各方合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戴胜英深有体会地说。据介绍,对重点地块进行整治提升前,不仅会邀请规划、园林、环境等方面专家进行评审,还会组织青年代表、大学生、居民代表等反复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

  把地块整治及时纳入重大城建计划也是一个好办法。

  荒凉的废弃铁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赏心悦目的生态走廊。和平大道、建设六路道口一侧,只见蓝色骑行双车道犹如长龙贯穿街区,两旁绿意葱茏。

  这个狭长地带曾是武九铁路搬迁后的遗留地块,一度空置、环境欠佳。

  谈及这9200平方米成功改头换面的关键,青山区新沟桥街道公管办负责人刘锐指出:“积极契合重大城建项目,争取政府全力支持。”

  2022年,武昌生态文化长廊项目全面启动。“这一地块正好邻近长廊沿线,何不紧跟大势、同步整治?”新沟桥街道借力该项目工程,将和平大道与建设六路道口两侧地块申报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在区城管部门统筹与指导下,举全街之力加以推进。整治于去年年底初步完成,曾经沉睡的铁路故道区块从杂乱粗放变得细致秀美,成为生态文化长廊的一部分。

  和平大道与建设六路道口两侧地块经建设焕然一新,建成生态文化长廊。(青山区城管执法局供图)

  记者了解到,我市多部门已联合出台空置地块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导则,同时,引导各区积极发挥政府组织、协调、督办作用,统筹各部门力量共同推进整治工作,变城管部门的“单打独斗”为多部门的“联合作战”。

  建花海、公园、停车场,十余种整治类型切中群众所需所盼

  工程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盘活“边角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整治才能长效。

  “我们小区停车位远远不够,每天都为停车头疼。这个停车场修起来后解决了大问题。”近日,在洪山区保利浅水湾小区,居民张先生看着街对面新建的停车场,由衷欣喜。

  洪山区白沙洲大道和园艺二路交叉处焕然一新。(洪山区城管执法局供图)

  桂湖东路以西、浅水湾路以南,在修停车场之前,曾是一片被乱堆乱放的黄泥地。

  2022年11月,洪山区城管执法局将该地块的改造提升纳入日程。为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最终确定将该地块改造为地面停车场,同时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去年4月,该地块整治完成对外开放,200个停车位、40个新能源充电桩,令周边居民直呼便利。

  滑滑梯、转转车,大人小孩尽情畅玩,欢声笑语。在东湖高新区关东街道,一片铁路沿线曾经荒芜的地块建成“火车头嘉年华亲子乐园”,东湖高新区城管局和关东街道办事处充分考虑居民亲子游玩需求,让整治切中居民所需。

  蓝、红、绿、黑四色交织,垃圾分类知识展板、游戏设施遍布,5月13日,汉阳区戈一园口袋公园经过升级改造后正式亮相。这片位于汉阳永安堂、曾经被乱搭乱建的地块,蝶变为垃圾分类主题公园。汉阳区城管执法局在保留园内原有健身设施的基础上,增设垃圾分类主题景观,既满足居民散步的需求,也能让家长带孩子娱乐互动“长见识”。

  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旁废弃加油站变身“绿色驿站”。 记者何晓刚 摄

  口袋公园、游园、健身路径、停车场、新能源车辆充电场站、企业产品展示区、简易运动场、文化长廊、露营基地、观景台……武汉为城市“边角地”确定了十余种整治类型,整治凸显功能性、实用性,地块精细化整治与市民需求贴合得更加紧密,成为环境整治不反弹、不倒退的关键。

  市民在位于汉阳永安堂的主题公园游玩。(汉阳区城管执法局供图)

  目前,武汉正在开展新一轮100处地块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全市还将对完成治理点位开展“回头看”,确保长效管理,切实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让整治项目真正成为具有社会价值、经济效益的民生工程。

  (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通讯员黄红波 周玉琴 汪玉平 谢卓维)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