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划定范围!武汉白沙洲片区将迎来大更新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6-16 11:4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武汉“南大门”白沙洲片区即将焕发新生。近日,市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批复《白沙滨江产城融合片城市更新单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更新方案》),标志着白沙洲片区将启动城市更新行动。

  此次更新片区,位于洪山区张家湾街辖区,西至新武金堤路,东至白沙洲大道,南至白沙二路,北至江盛路,涉及三桥社区等8个社区、用地面积约260.99公顷(3915亩)。更新行动将推动老工业厂房、老旧社区焕然一新,重塑气派庄严的南大门。

  武汉城投城市更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军介绍,整个更新行动预计分四期完成,今年将启动首期产城融合建设,配套提升完成省农资工业遗址区和杨泗港南部居住和体育用地改造。未来,白沙洲片区将成为一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的智慧数字产业社区。

  更新片区范围示意图。

  改变发展不均衡现状,增强地方记忆

  今年70多岁的刘保中在张家湾街白沙二路湖北林业机械厂家属院12栋住了40多年。他得知家属院纳入这次城市更新范围,十分激动。

  刘保中说,省林业机械厂家属院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没有物业管理,周边设施陈旧,也没有天然气接入,生活有些不便。

  洪山区张家湾街三桥社区党委书记戚艳华介绍,省林业机械厂家属院是典型的自主小区,有144户居民,和周围开发的新小区基础设施差别很大,“这样的家属院在我们社区还有2个,这次都将纳入城市更新范畴”。

  记者驱车沿着白沙二路来到夹套河路,再经北江盛路来到白沙洲大道,一路看到,老旧建筑和新兴高楼之间犬牙交错,有传统的老旧市场烽火集团配件大市场、钢材市场、湖北生资公司的物流仓库,还有一些老旧小区,如长利小区、青青花园等。

  张家湾街城建办主任周波介绍,这个片区是个新旧建筑交织的区域,目前张家湾街已完成城中村改造,原来村民相继住进新的小区,遗留的主要是一些传统的老市场、省属企业等厂房、家属院以及老旧小区等,大约还有40%用地可供开发利用。

  他说,由于年代久远,不少社区的老旧住宅、工业厂房都存在外墙脱落、屋顶漏水等问题。一些老旧小区停车配套较为缺乏,路侧占道较严重。片区内医疗、教育、绿地公园、燃气管道等配套建设改造都比较滞后。

  在前期摸底调查中,武汉城投城市更新发展有限公司已将片区问题锁定,包括部分市政设施不完善,雨、污次支管网有待完善,停车设施分布不均,海绵与管廊系统覆盖不全,体育设施数量不足,缺乏公共绿地,植被基础较弱等。

  按照《更新方案》,这一片的更新将保留一部分城市记忆的建筑,拆除一部分落后建筑,新建一些配套设施。

  方案效果图。

  让青年感受友好,打造韧性智慧城市样板区

  白沙洲片区是武汉两江四岸仅存的集中成片的开发潜力地之一。为实现片区均衡发展,满足辖区居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洪山区人民政府于2023年6月联手市城投集团公司,合资成立武汉白沙滨江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旨在通过合作实施白沙滨江产城片城市更新项目,切实改善片区人居生活。

  随着杨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建成通车,沌口、四新、洪山、武昌、南湖、光谷等区域串联起来,白沙滨江产城融合片城市更新单元位于武昌、洪山、国博片区中心位置,承担综合交通枢纽作用。完善片区交通网络后,将实现三地城市功能、产业功能互相促进,有效带动片区经济发展。

  叶军介绍,白沙洲片区周边区域资源和技术丰富,毗邻黄家湖大学城、环野芷湖大学集聚区,以及国博会展产业集群、青菱工业园等,更新方案主要承担周边区域的技术、资源和服务枢纽职能,承接科创成果转化,助推区域产业升级。以“青年友好城市”作为片区综合发展目标,可激活中枢型片区的产业动力。

  《更新方案》提出,未来的白沙滨江新城将全力推进洪山白沙数字经济应用示范片,构建数字经济引领下一主一特产业体系。

  一主,就是把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并纳入优势主导产业;一特,围绕智慧社区,发展智慧城市产业。

  另外,还将推进片区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数字平台总部、工业电商、开源社区、现代供应链、产业链金融智慧园区等建设,从而填补区域产业缺口。

  特色产业,主要是围绕智慧城市的上下游关联企业产业,以及智慧城市细分应用场景,数字应急和智慧教育等,推进智慧城市产业集群建设,服务城市功能提质。在此基础上,城市服务商业集群和文旅商业集群。

  按照《更新方案》所示,未来白沙滨江新城,将以全面数字化为牵引,构建规划、建设和运营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能力,实现集约化高效管理,引领片区向科创产业新高地迈进,打造区域产业生态链,数智赋能城市更新先行地,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样板区。

  方案效果图。

  布局公共停车场、城市绿道,提升片区居住环境

  据《更新方案》,综合现状情况、上位规划引导、交通与市政承载能力,考虑片区未来产业导入新增人口规模,未来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6.68万人以内。

  武汉白沙滨江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白沙洲片区配套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受历史遗留原因影响,不少小区都是由工厂家属院变迁而来,产权关系复杂,小区停车配套缺乏,片区内医疗、教育、绿地公园、燃气管道等配套建设改造滞后,这次《更新方案》专门提出,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为抓手,彻底改变片区的居住环境。

  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道路基础设施改造方向,未来将形成以“三横三纵”(三横:江盛路、杨泗港快速路、白沙二路。三纵:新武金堤路、夹套河路、白沙洲大道)为骨架的片区路网,随路建设信号灯、电子监控、交通诱导等智能交通系统,改善片区内部微循环路网贯通性差、断头路多且不成体系的现状。

  加快慢行道建设,改造现有道路,对现状江盛路及江国路进行改造,增设非机动车道。结合生态廊道、绿地、铁路布局,新建城市绿道。

  布置多处公共停车场,与交通、体育等设施复合开发,满足服务片区内公共停车需求。加强公共交通对片区内部的服务能力,增设公交站点及首末站,服务周边商业及小区的公交出行需求。加快推进管网建设,补齐市政短板。完善供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燃气管道、通信管道等管道建设。

  按照规划,白沙滨江产城融合片将延续大白沙片城市设计整体功能及景观结构,通过构建白沙二路15分钟生活圈服务中心,优化片区公共服务水平。通过科学分析,因地制宜,打造“一环一廊”城市公共空间亮点,彰显片区生态人文底蕴。

  该负责人介绍,他们将以公共空间体系串联激活工业遗产,公共空间体系串联激活工业遗产保留工业遗产,改造形成街区门户,与滨江公园呼应,成为景观节点。打造穿越街区的顺江次级绿道,营造社区活力穿越街区内部的次级顺江绿道。依托保留铁路新建一条结构性的城市人行道,构建两个慢行环路。各种功能的建筑与疏松透气的小尺度建筑相映成趣,使铁路漫步道更加生动活泼。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雷乐昊)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