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降雨量预计偏多三到五成,气象专家解读今年武汉梅雨期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6-18 23:4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18日傍晚,武汉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这波清凉也宣告武汉正式进入今年梅雨期。18日上午,武汉市气象局专家就今年梅雨的强度、持续时间、降雨量等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预测。

  今年的梅雨奇特吗?

  梅雨是东亚夏季风季节进程中特有的雨季,主要指出现在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持续阴雨的气候现象。此时恰逢我国江南梅子成熟,故称为“梅雨”,在长时间高湿天气下,衣物、食品容易发霉,所以也称“霉雨”。

  每年6月,副热带高压会向北移动至北纬20度以北,在它的引导下,西南暖湿气流北上,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形成锋面雨,由于冷暖空气势均力敌,雨水就长期盘踞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到江淮流域一带。

  18日上午,武汉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袁凯表示,今年武汉进入梅雨期较常年偏晚两三天,原因是副热带高压此前位置偏南,雨带主要位于江南南部和华南北部一带。

  虽然来得稍晚,但气象人士表示,今年的长江流域梅雨将是教科书般的标准,梅雨来之前晴朗,梅雨来时连续下雨,梅雨走后暴晒高温,梅雨带也是非常规则的带状。

  “晚梅雨不休”会成真吗?

  老人常说“早梅旱断伏,晚梅雨不休”,按照气象预测,未来一至两周,雨水将占据武汉天气主场。“雨不休”会成真吗?

  一般来说,长江中下游的典型梅雨持续时间为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不过,有些年份梅雨不走寻常路,可能出现枯梅、空梅、二度梅、倒黄梅、丰梅等异常梅雨。比如,2020年梅雨期降水量达956.8毫米,就是典型的“丰梅”。2022年梅雨期武汉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属于比较典型的“枯梅”“少梅”。

  今年4月到6月中旬,广东遭遇了超长潮湿、超长暴雨。接下来,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6月19日之后雨带将长期在长江流域摆动,广西最北边、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上海以及浙江北部将持续强降水,个别地方总雨量可能会接近或打破历史同期纪录。

  袁凯说,预计今年的梅雨期长度则较常年稍长,7月中旬出梅。根据气象预测,今年梅雨期降雨量则较常年偏多三到五成。特别是近期,因副热带高压比较稳定,有利于水汽持续输送在湖北上空,水汽充沛,所以会迎来一段较长时间的降水天气。

  如何应对梅雨的来势汹汹?

  来自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消息,梅雨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致灾风险高,防汛形势严峻复杂。

  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要求,长江中下游各省市务必压紧压实防汛责任,抓好暴雨区内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紧盯水库特别是中小水库、病险水库以及在建工程,全力做好梅雨期防汛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湖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湖北省防办决定于6月18日18时启动湖北省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针对未来一周雨水集中、强对流天气多发,气象部门提醒,一是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及城乡内涝;二是防范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交通航运农业、户外临时建筑等不利影响;三是防范强降雨和强对流对中考的不利影响;四是密切关注江河湖库水情,做好中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工作。

  可以提前多久知道预警信息?

  强对流天气包含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强致灾性,其预报预警成为一道世界性难题。

  18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武汉市气象预警中心,巨大屏幕上显示着降水实况、温度实况、精细化天气预报、城市内涝等实时信息。“这是我们的武汉市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大屏幕里这些绿色的点就是全市所有存在渍水风险的点位,目前没有下雨,所以都是绿色的。”武汉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专家秦建峰说。

  据秦建峰透露,目前武汉市气象部门初步建成了天地空一体化的气象综合监测体系,地面自动气象站321个,全市站网平均间距4.5公里。此外,还建成1部双偏振天气雷达、1部移动风廓线雷达、2部测风激光雷达,正在建设7部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建成后雷达1公里高度监测覆盖率97%。另外,气象部门还构建了从实况、短时临近、短中期、延伸期的无缝隙智能数字预报业务体系并滚动更新,实现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提前量达45分钟。

  目前,武汉气象部门已强化与水务、交管、农业、生态环境等部门共研气象灾害风险指标,建立了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响应机制。

  市民生活如何调节?

  “梅雨期一般高温在30℃左右,低温在24℃左右,空气湿度大,闷热,身上会感觉黏糊糊的。”袁凯认为,梅雨作为常见的气候现象,尽管会给生活生产造成一些不便,但也能带来充足的水汽,滋养大地万物,调节自然生态,不应该“谈梅色变”。

  为了更加从容地应对梅雨,建议市民做好“防潮”和防“梅雨病”两件事。

  专家提醒,梅雨期易引发衣物、食品霉变,建议大家用密封袋保存食物,利用空调除湿功能、除湿机等保持环境清爽干净,及时开窗通风。同时,长时间高温高湿天气易引发胃肠道、心血管、关节、皮肤等方面的疾病,统称为“梅雨病”,建议大家做好血压和心率检测,保持好心情,清淡饮食,空调房内注意关节保暖。

  (记者刘海锋 通讯员陈声超)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