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全文来了!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寄语毕业生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6-20 13:56 来源: 长江云新闻
【字体:

  自信自强 挺膺担当

  ——在武汉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武汉大学校长 张平文

  2024年6月20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12000多名同学顺利完成学业,即将开启新的人生征程。首先,我代表学校,向你们和你们的家长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教导你们的全体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几年前,同学们在人生的关键节点选择了武大,我们在双向奔赴中成为命运相连的“珈”人,携手度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岁月。我们共沐建党百年荣光,见证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欢庆武汉大学的百卅华诞;我们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回信精神,在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中感恩奋进;我们一起经受疫情的严峻考验,经历冻雨的冰雪洗礼,大家不畏挑战、顽强拼搏,上得了网课、攻得下难题、挑得起担子、创得出精彩。校园里处处镌刻着大家闪亮的青春印记:你们在体育馆挥洒汗水,在金秋艺术节展现风采,在草坪音乐会放声歌唱,在凌波门外徐行漫步;你们研制出“启明星一号”卫星,捧回了“互联网+”金奖,在国内外各大赛事中捷报频传。作为校长,我为2024届毕业生们优异的表现感到骄傲!更为你们无惧风雨、笃学求知的韧劲感到欣慰与自豪!

  今天,也意味着你们的人生站在了一个新起点,需要尽快找准前行的方向,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临别之际,请同学们带上我对大家几点真诚的祝福与希望。

  ——希望你们以自信提振精神气质,以昂扬之姿勇赴新的人生征途。

  自信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古往今来,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有着高度的自信和蓬勃的生命能量。同学们,我们身处的世界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国际局势风云激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如火如荼。如何在面临各种风险挑战时坚守内心秩序、锚定人生航向?我想,首先就是要相信自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唯有自信,你们才能无惧风浪、扬帆启航。

  同学们,你们有理由自信,因为你们生逢其时,伟大的祖国给了你们平视世界的底气。今天的中国作为屹立于东方的巍巍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早已是今非昔比。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大家见证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还将成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开路先锋和事业闯将。作为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的一代人,你们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你们有理由自信,还因为你们学有所成,武汉大学的灵秀山水、厚重底蕴滋养了你们的超然气质。这几年,你们赶上了学校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机遇期,在钟灵毓秀的珞珈山下,聆听名师大家传道授业解惑,传承珞珈百卅文化之风,与最优秀的一批同龄人砥砺共进。有人在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有人在创新创业中放飞梦想,有人在志愿服务中发热发光。你们在武大汲取了山水灵气、智慧甘泉,实现了全面的提档升级,此刻就更该有仗剑走天涯、笑看苍穹碧的自信。

  同学们,我希望大家自信,但也不能盲目自信。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获胜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是长久的坚持。陈东升校友毕业时,在珞珈山的石头上刻下了一个“始”字,寓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本着“大事要敢想,小事要一点点做”的人生态度,他在改革开放中勇立时代潮头,成为“92派”企业家的领军人物。雷军校友在多次跨界创业的经历中,遭遇过不少挫折和失败。但因为有着“要做一家世界级的伟大公司”的坚定信念,他从不被挫折打倒,而是不断总结经验、在痛苦中前行,才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因此,同学们在自信的同时,还要客观认识自身的优势和短板,豁达面对人生的跌宕与起伏。能够直面考验、反思差距、超越痛苦的自信,才是真自信。正如你们的雷军师兄所说:“人生很长,让我们保持信念,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希望你们以自强练就过硬本领,以卓越之为擦亮武大人的耀眼名片。

  自强是力量的基石,是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周易》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箴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告诫世人要像天道运行那样刚健有力、永不停歇。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支撑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精神。纵观五千年文明史,我们的先辈正是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才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

  武汉大学以“自强学堂”为肇始,以“自强”为校训精神之首。从开新式教育风气之先,到国立武汉大学“要办就办一所有崇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从乐山烽火硝烟中铸就学术辉煌,到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举之时经世济民;从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引领性探索,到奋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无不彰显出一所卓越大学自强鼎立的不懈追求。

  自强是武大人最鲜明的精神特质。在遥感卫星研究落后发达国家几十年、国外技术封锁与国内条件受限的多重困境下,李德仁院士立志“要用最短的时间去追赶、赶超”。他倡导并建立了中国人自己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通过不停歇地思索、不停歇地创新,相关成果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水稻候鸟”朱英国院士为守护祖国粮食安全,常年顶烈日、冒风雨奔波在田间地头,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培育出的“红莲型”杂交水稻享誉世界。毕生投入到“冷门绝学”研究的宗福邦教授,带领团队甘守清苦半世纪、皓首穷经数十载,终成《故训汇纂》《古音汇纂》等传世巨作。这些令人钦佩的珞珈“大先生”为武大人的自强精神写下了最深刻的注解。

  自强的基因流淌在每一个武大人的血脉之中。建校130余年来,从武大走出了70多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同学们,毕业后无论进入哪个行业领域,希望你们能将自强不息的精神化为坚韧不拔的筋骨,在脚踏实地中练就过硬本领,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追求卓越,以辉煌的成就续写武大人的传奇故事,擦亮武汉大学的金字招牌!

  ——希望你们以担当践行时代使命,以青春之力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担当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态度。担当者挺胸膛、挑大梁,担当者不退缩、不畏惧。肇立于民族危亡之际的武汉大学,始终将自身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胸怀天下的担当者。他们以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为己任,在国家的大事业中磨砺真本领、展现大作为。

  从研制“两弹一星”到探秘世界三极,从投身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三峡工程到助力攻破“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一代代武大人薪火相传,书写了爱国爱校、担当奉献的慷慨壮歌。“感动中国”的桂希恩教授拉响了艾滋病在中国大地蔓延的警报;珞珈智库的专家学者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社会公平正义中响亮发声;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的时圣宇校友,连续5年辛勤耕耘在乡村扶贫一线。武汉大学每年有一大批毕业生投身国家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城乡基层,像蒲公英一样落地扎根在祖国的天南地北,在各行各业中践行家国情怀、贡献智慧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同学们毕业的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之际殷切寄语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一大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优秀青年起而行之、勇担重任。面对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重托,我们武汉大学的学生责无旁贷,要争做排头兵、争当主力军。大家要努力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梦和民族梦之中,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奋斗大潮之中,成就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价值的人生。

  同学们,灵秀的珞珈山、浩渺的东湖水,匆匆岁月带走的也会被美好的回忆留存。今天,同学们将带着对母校的眷念,从珞珈山奔向五湖四海。从此,你们将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武大校友!愿你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以自己是武大人为傲,也让武大以你们为荣。山水一程,三生有幸;千言万语,不舍如斯。永远不要忘记,你们的根在武大,你们的家在珞珈,欢迎同学们常回“珈”看看!

  最后,祝大家毕业快乐!一生幸福!谢谢!

  (来源:长江云新闻)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