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氢能,武汉企业研发绿氢储能充电宝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6-23 06:4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有风的日子或艳阳高照天气,风能和太阳能转换的绿色电力,遇用电低谷无处消纳;用电高峰期,“靠天吃饭”的风能、太阳能往往又无处发力。

  武汉长兴集团研发成功的一种“绿电氢储能充电宝”解决了这对供需矛盾:把富余的绿电转化为氢气储存起来,需要时这些氢气能用于发电或供氢能源汽车加氢。

  武汉长兴集团生产的制氢电源。 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摄

  长兴集团是位于东西湖区的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他们研发的氢储能系统核心板块水电解制氢系统已完成中试,不久将实现产业化。

  长江日报记者在长兴集团生产车间看到,这是一台长6米、深1.4米、高2.2米的外形如“大铁柜”的设备。工作人员正对其进行量产前的调试。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这只“大铁柜”就是制氢电源,它可将风力发电机和光伏板发出的交流电,转换成制氢所需的直流电。

  记者看到,两根成年人手腕粗的水管从“铁柜子”伸出,连接到一旁的水冷设备上。“25℃的冷水顺着管道,每30秒在‘大铁柜’里循环一次,吸收柜子里的热量,让其内部温度始终处于40℃左右最佳工作状态。”工作人员介绍。

  研发人员正在工作。 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摄

  氢能也被称为最环保绿色的新型能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氢能作为前沿新兴产业首次被提及。武汉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氢能产业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先后出台《武汉市氢能产业突破发展行动方案》《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提出要打造创新研发、装备制造、示范应用协同发展的中国氢能枢纽城市。目前,武汉已形成氢气“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

  “国内氢储能示范项目已有落地,行业各大龙头企业纷纷开拓该领域。”长兴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何贤伟介绍说,集团在电气设备领域已走了30年,一直尝试在新领域取得突破。

  何贤伟介绍,去年底长兴集团成立全资子公司,组建专业团队研发绿电制氢技术,“一家企业如果不在新技术方面及早研发、掌握核心技术,以后很难在市场博弈中立足”。

  “风电、光电不同于电网额定电压,忽高忽低的电流、电压会在制氢过程中造成严重后果。”何贤伟说。“我们把设备的4个子电源按两个一组进行匹配,这就好比天平的两端,一边重了,参数就减一点,另一台参数就加一点。”研发负责人赵喜军说,软件无法实现全自动匹配,近20项设备参数全凭研发人员通过算法一点点校准,“这个过程好比在大海里找钥匙”。

  研发人员先后开展了30余次试验,最终破解了这个难题。

  “我们还向国内科研院所借力,取得碱性槽关键技术的突破。”何贤伟说,目前电解槽、气液分离、提纯等设备生产线已进入建设阶段,预计年底正式投产。

  何贤伟介绍,这套制氢系统,4度绿电可生产1立方米氢气,每小时产氢量最高可达到2000立方米,“这意味着,一套制氢系统可接纳两台常见风力发电机满负荷运行下生产的电能”。

  “制氢消耗的是绿电和水,氢气使用过程中会与氧气结合最终又变回水,整个过程没有任何碳排放,非常完美。”何贤伟说,绿电生产出的氢气不仅可用于发电,还能供应给氢燃料汽车,或用于冶金化工,“未来会像天然气一样供应千家万户”。(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通讯员周琴)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