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这里有个“潮汐摊位”,180余摊贩自管自治安了“家”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6-23 12:1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天色渐晚,武汉市东西湖黄狮海旁沿湖步道慢慢热闹起来。摊贩支起货架,打开摊布,水果蔬菜、日用杂货,琳琅满目的货摊整齐摆成长龙。周边市民或散步遛弯或专门而来。

  “再也不用在马路上东躲西藏了,每天有个固定摊位,还不收费,心也安了。”黄狮海南路上,在此摆摊的摊主张琴说道。

  这里是东西湖城管综合执法大队与径河街道综合执法中心设置的“潮汐摊位”,今年,管理更精细,被列入全市500处早夜市规范外摆经营点位。流动摊贩安了“家”,经营更有保障,也让城市的“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疏导。

  180余摊贩汇集一处经营

  摆摊不再“打游击”

  每天傍晚,黄狮海南路“潮汐摊位”整齐排列在道路一侧。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摄

  “师傅,这里不能摆摊,前面2公里有个临时摆摊区,很热闹,带你过去吧!”街头,径河街综合执法中心的队员刘义忠对一占道经营小贩耐心解释,引导其前往黄狮海南路的“潮汐摊位”售卖区域。

  潮汐摊位是指在不影响卫生和安全的前提下,由政府主管部门在流动摊贩较为集中的地方,选择适宜场所划为集中固定经营场所。因其推行有收有放、明确管控时间和范围,故如同潮汐一般。

  “如何保持市容整洁、交通畅通,又让民间经营得以持续?城管执法人员往往左右为难,事实证明,设置‘潮汐摊位’是个好法子。”东西湖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专项执法队副队长倪泽学深有感触,“过去,面对不规范经营行为,城管执法只堵不疏,往往造成执法效果不持久,就像‘打游击’,刚刚劝阻,摊主换个地方又摆了起来。”

  “为流动摊贩找到一个‘家’。”两年前,东西湖区城管部门针对径河街道黄狮海公园周边居民区密集却一直缺少农贸市场的问题,积极寻找“潮汐摊位”地点。最终,在相关街道和社区的努力下,征得周边大部分居民同意,选定黄狮海南路作为“潮汐摊位”固定地点,不断引导周边流动商贩进驻。

  “这条道路紧邻居民小区,禁止机动车通行,平时人流量不小。搬到这里后,生意还不错,经营也安心。”黄狮海南路摊主刘红庆幸之前的选择。

  慢慢地,周边流动摊贩聚集于此。目前,长期固定在此摆摊的摊位发展到180余个。 

  摊贩签订承诺书

  不使用喇叭、收摊打扫卫生

  东西湖区城管部门选定黄狮海南路作为“潮汐摊位”固定地点,不断引导周边流动商贩进驻。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摄

  “老板,给我来把竹叶菜、一盒小番茄!”6月17日18时,长江日报记者在黄狮海南路上看到,摊位整齐排列在道路一侧,仿佛有条无形的边界,无人越“线”。路上,市民或下班回家或饭后遛弯,他们顺便将日常所需买回家。

  “这个市场安静、整洁,不但不扰民,还方便了平时的生活。”家住附近海景小区的居民周先生说道。

  “放开不放任,便民不扰民。这里只能售卖生鲜果蔬和生活用品等,不允许使用露天明火餐饮经营。”径河街综合执法中心的队员刘义忠介绍说。

  刘义忠拿出一本册子,每个流动摊贩详细信息已被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登记于此,便于集中管理。一份摊贩共同签订的《临时夜市经营承诺书》上按满了红手印。“每天17:30至21:30为临时售卖时间”“场内不准留置车辆”“不准使用高音喇叭扰民”……承诺书上的规定已被大家视作必须共同遵守的经营准则。

  21时30分,商户准时收拾摊位,他们将售卖后的果皮、菜叶等垃圾清理收集,投入垃圾桶内,再拿出自带的扫帚,将各自场地打扫干净再离去。近22时,黄狮海南路上恢复宁静,地面清洁,仿佛从未摆过集市。

  “规则大家共同遵守,爱护珍惜这片摊位,生意才能做得长久。”余洪智是黄狮海南路“潮汐摊位”经营摊贩,也是摊贩推选的管理员。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里推行商户自治,大家自我约束、互相监督,近两年来,这里秩序井然,得到周边居民广泛认可。

  “6月7日至9日是全国高考时间,这几天大家都别摆摊了,以免影响考生复习。”6月5日,余洪智向所有黄狮海南路摊贩发出微信倡议。今年高考、中考期间,黄狮路上果真无人摆摊。

  “变强制管理为自我约束,激发摊贩内生动力,治理才有效持久。”东西湖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队员涂星星深有体会。

  帮摊位升级理发房车

  执法队员甘当精细服务“店小二”

  在径河街道执法中心执法队员的建议和帮助下,“潮汐摊位”理发经营户陈艳芳改造了一辆理发房车,生意更好了。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摄

  “生意不错呢!”“多亏了你们的建议,有了理发车,回头客多了不少!”黄狮南路路口上,一辆货车改装的房车理发小店颇为显眼,房车内部,理发镜、靠背椅、洗头池等设备一应俱全,店主陈艳芳对前来巡视的执法人员热情回应。

  陈艳芳说,刚来“潮汐摊位”时,她开着一辆小货车,在路边做理发生意,日晒风吹,顾客不太多。径河街道执法中心执法队员向她支招:何不改造一辆专门理发的房车?并向她推荐改装厂家,还帮她申请了零首付贷款。从此,她的理发生意从露天转为“室内”,营业额随之大幅提升。

  在黄狮海“潮汐摊位”,“有困难找城管”已成为流动商贩挂在嘴边的话。

  “我这里一到晚上就黑黢黢的,影响做生意啊!”一天晚上,老年摊主陈女士向在此巡视的刘忠义求助。刘忠义立即与其他摊位协调,将陈女士摊位调换至一处路灯下。

  得知摊主普遍反映,摊位垃圾桶不足,执法队员立即协调环卫部门,增设了4个垃圾桶,并加大收取频率。

  针对部分开货车前来的摊主的停车难问题,径河街道执法中心协调社区腾出一块空地,供摆摊人员临时停车。

  “面对临时经营,城管执法人员就要当好‘店小二’,疏堵结合,细化管理,才能让城市的烟火气和文明味同在。”倪泽学道出感悟。

  近日,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制定了全市城管领域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十条措施,其中提出: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原则,指导各区因地制宜制定方案,推进500处早夜市规范外摆经营,支持具备条件的大型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和商业街区设置特色外摆、打造特色街区,营造规范有序、整洁干净的外摆经营环境。(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通讯员汪玉平)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