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湖侧、武大侧,内外皆是风景;优道路、精节点,每处都有精彩。”“家门口越来越美了,以后天天骑车去绕一圈。”
凌波门归来、东湖绿道三期6月25日贯通的消息官宣后,网友们欢欣鼓舞地跟帖,迫不及待地想来。这样的心情,发生在许多个开放绿道的时刻;这样的打卡,成为了许多条建成绿道的日常。
历时8年多建设、全长105公里的东湖绿道,是武汉绿道网络中最璀璨的“绿项链”。但武汉串珠成链、织链成网的绿道系统,远不只东湖有。自2012年武汉首条绿道——东沙绿道示范段开建以来,12年间,武汉的大街小巷、临湖沿山,已生长出近2400公里绿道,铺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美丽画卷上的新名片,成为人们亲山乐水的新去处。
串珠成链 织链成网
把绿道铺在脚下,将城市的慢行空间织得更密
绿道是什么?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绿道设计导则》,“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它的游径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骑行综合道。
武汉的绿道建设起于2012年,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加快推进绿道建设的决定,市园林和林业局会同市规划部门等多部门,共同编制了《武汉市绿道系统建设规划》。
在武汉市2012年绿化工作方案中,提出了以绿道串联山体、江河湖港、公园景区、名胜古迹、居民集聚区和大型公共设施,加强与公共交通衔接,供市民健身、休闲、休憩、观光。建设各具特色的滨江风情绿道、环湖风景绿道、山体风光绿道。
“2012年以来,我市大力发展慢行交通,并结合优质的绿水青山资源,以平均每年新增200公里左右的速度,让一系列绿道工程延展开来。”统筹全市绿道规划建设的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绿道根据其所在区位、所承担功能的不同,分为社区绿道、城市绿道和郊野绿道。在最初的规划当中,主城区绿道网络密度指标要不低于1.0公里/平方公里,让城市居民5—10分钟可达社区绿道,15—20分钟可达城市绿道,30—45分钟可达郊野绿道。
武汉诞生的第一条绿道是东沙绿道示范段,依托沙湖公园、东沙连通渠和东湖风景区的生态景观资源打造,全长67.6公里,规划有楚河汉街、九女墩等40处景观节点。
其后,武汉绿道在社区、城中、郊野迅速生长:2013年,30公里的后官湖绿道一期建成、30公里的江夏环山绿道开建;2015年,10.37公里的狮子山绿道亮相;2016年,东湖绿道一期建成、110公里的后官湖绿道成环;2017年,墨水湖绿道迎客、东湖绿道二期建设成环……2024年,全市首条能“空中骑行”的武昌生态文化长廊建成,东湖绿道三期全线贯通、105公里东湖绿道画圆。
其间,武汉绿道的顶层设计也不断完善。2017年,《武汉市慢行交通及绿道系统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慢行和绿道系统管控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出台。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哈思杰说,城市慢行交通和绿道系统如何做到“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生态、魅力”,如何构建与武汉城市发展相适应、与机动车发展相协调、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管理有序的绿道系统,成为武汉绿道规划建设的关键。
经过12年建设,如今长近2400公里的武汉绿道不断构建体系,“地铁+公交+慢行”的绿色一体化出行模式基本形成,武汉的绿色发展之路也迈向新征程。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规划建设处副处长万聪透露,城市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是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到2022年,武汉万人拥有绿道长度已超过1.9公里、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6.42%,包括这一指标在内的各项指标,武汉均已达到或超出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标准。
蓝绿交融 彰显特色
让绿道成为路径,将生态保护的成果还给人民
武汉拥有166个湖、446座山,刻画出“长江汉江交汇,百湖百山共筑”的独特城市面貌,成为了全球首个超千万人口的国际湿地城市。
“全国许多城市都在建绿道。武汉在不断建设绿道的过程中,从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一标准来建,逐步探索出特色化建设之路,依托优渥的山水园林城市禀赋,蓝绿交融、滨水环山成为了武汉绿道的主要特色。”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郑段雅说。
既要显现山水特色,又要护好山水资源。作为以自然要素为构建基础的综合性市政园林工程,武汉绿道在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三边三不”(山边、水边、园边,不征地、不拆迁、不砍树)原则。这一做法曾被原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点赞,并向全国推介。
尤其是滨水绿道的建设,武汉打造出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全国乃至全球标杆。2022年,武汉举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期间,包括滨江绿道、环湖绿道建设在内的诸多举措,让世界看到了武汉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面貌。
环东湖绿道工程的建设方之一——武汉城建集团介绍,自建成以来,该工程屡获殊荣:2017年在联合国人居大会上获全球推介,入选联合国人居署“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2017年获武汉市市政工程金奖;2018年获湖北省市政示范工程金奖、国际规划界最高奖项“规划卓越奖”;2019年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金(银)奖;2020年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21年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弄坏一棵大树就算失败。”武汉城发集团所属武汉碧水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负责人车涛说,在今年的东湖绿道三期的建设过程中,建设方把大树保护列为施工重点,向每一位施工人员都下达了这样的硬性指令。尽管面临着机动车道、骑行道、步行道三道分流的复杂要求,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管线改造、空间狭窄的施工场地等多方考验,最终,3.45公里沿线的400余棵大树全部完好保留,东湖南路林荫道蔚然如初。
而武汉的山体绿道建设,则是伴随全市山体生态修复行动的创新性举措。在修山、还山的过程中,武汉因地制宜,在对靠近市民生活区的山体进行生态复绿时,以修建山体公园、山体绿道的方式,把青山还给人民。2020年,完成生态修复的二妃山公园开放,山顶绿道成了市民春日赏花的热门打卡地;2023年,位于光谷的武汉主城区最高峰——顶冠峰,在完成山体修复后也蝶变为拥有环山绿道的山体公园。
亲山乐水 畅享美好
用“绿道+”缔造场景,山水人城和谐交融
千里绿道蔓延城中,一头连着生态,显山露水;一头连着生活,亲山乐水。
“武汉绿道建设不仅仅追求里程增加,更重要的是打造精品绿道,探索‘绿道+’模式。加些什么呢?我们要在绿色交通之外提升园林景观、完善服务设施、连接功能区域等,把绿道变成绿色生态、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重要场景。”哈思杰这样阐述武汉绿道的功能。
在武汉绿道系统中,这样的场景,远不止亿万人打卡的东湖绿道。
在城市中心,汉口江滩绿道沿线串起百年中山大道、黎黄陂路等商业和文化老街,无论以步行还是骑行的方式漫游城市,或感受老汉口的历史遗存,或发现新武汉的业态升级,绿道都为市民游客增添了自在与惬意。
在城郊相连处,依托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的张公堤绿道,与三环线平行,全长约30公里。在2022年底全线贯通后,它与汉口江滩公园、汉江江滩公园对接,沿线串联张毕湖公园、竹叶海公园、武汉园博园等城市公园,在武汉的西北面,构筑起最为重要的生态防护屏障,串联成最具规模的绿色生活区域。
在郊野,去梁子湖绿道看一看武汉的湿地之美,到黄龙山绿道邂逅花开漫山,在二妃山绿道拍出宫崎骏动画同款大片……绿道早已不是通行道路,绿道成了“目的地”本身。
绿意盎然、山清水秀、花团锦簇、湿地生机、园艺精致……丰富的绿道景观,让城市在车水马龙的喧嚣中安静下来、诗意起来。
走、跑、骑、游、购、赏……多样的绿道功能,让城市生活从两点一线的枯燥中变得宜居、焕发活力。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高质量完成2012年出台的《武汉市绿道系统建设规划》之后,新的绿道系统建设规划正在抓紧编制,我市绿道将进一步增加体量、提升品质、彰显特色,不断以推进各级绿道体系完善的方式,推动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机串联公园、文化、商业、教育、医疗、体育等城乡公共服务点位,提升人们的绿色幸福感,积极助力武汉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文字:黄亚婷 胡蝶 明眺生 孙姝 武碧宣 张静 图片:姚品 赵端 李子云 党雅君 黄晓辉)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