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四代人眼中的“凌波门情结”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6-25 08:59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凌波门迎来重启,这一消息牵动了无数武汉人的心。这里不仅是武汉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更承载着无数武汉人的青春记忆。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几位“老武汉人”和“新武汉人”,同他们聊了聊心中关于凌波门的故事与情结。

  凌波门栈桥。长江日报资料图

  中科院院士桂建芳:

  凌波门边生活47年,在这里学会了游泳

  “一定会经常与家人去转一转,欣赏凌波门一带的湖滨美景。”得知凌波门即将重启,在这里生活工作了40多年的桂建芳欣喜表示,“看到东湖身心愉悦,科研将会更有创造力"。

  武汉开始修建东湖绿道时,他曾多次提出,东湖凌波门这里也应该修一修,如今得以实现。

  桂建芳在这里生活工作了40多年,用他的话说,“一生就是在这方圆一公里内打转”。他仍记得,曾经和同学们一起在东湖游泳的情景。“一到下午6点,我们就会奔向凌波门,跳入东湖消暑。”东湖游完,他又到武大老斋舍的楼顶“抢”地盘,铺上竹席,乘凉过夜。

  自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后进入中科院水生所工作,除了到美国留学两年,桂建芳在凌波门湖畔生活工作了45年。

  1978年3月8日,桂建芳从家乡黄梅坐船出发,辗转到武汉。他印象中,那时凌波门前的东湖,面积比现在大得多,周边还是乡村模样。湖边是泥土路, 双湖桥也尚未修建,想过湖对岸,要走一条窄窄的湖堤。只有路两边的梧桐树,与今天别无二致。

  武汉大学的游泳课在这里上。“来武大前我是旱鸭子,在这里学会了蛙泳和仰泳。”桂建芳说,同学们最喜欢的就是游泳课,水质干净,湖底沙石若隐若现。紧张学习之余,在东湖里泡一泡,游一游,非常快乐,“有水性好的同学,可以一口气横渡东湖,从凌波门游到梅岭。”

  1984年,从武大硕士毕业后,他进入中科院水生所工作。每天都会骑着自行车,沿着凌波门前这条路去官桥鱼类遗传育种基地上下班。从泥土路到水泥路,再到柏油路,一路见证凌波门的变迁。

  后来在对东湖的治理中,桂建芳所在的中科院水生所为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着力将经营性养殖转为生态化放养,着力以鲢鳙鱼控藻和水生植物恢复等生态措施净化水质, 全面修复东湖水生态环境。“这些年的东湖治理,可以说非常有成效。水生植物也开始恢复,东湖水也开始变清了。”

  “凌波门跳水队”成员吕茂盛:

  凌波门代表一种武汉精神

  吕茂盛在凌波门栈道奋力一跃。

  6月24日下午3时多,“凌波门跳水队”成员吕茂盛和伙伴们早早到达,在栈道上铺好跳水板,一跃入湖,周围响起一片叫好声。

  今年58岁的他家住青山区,在水里“泡着长大”。“武汉有真正的江湖,武汉人天生爱水。”

  1970年代,吕茂盛还是个10来岁的小孩,每次到武大走亲戚,都会穿过凌波门到东湖游泳池里玩水。上学后,他也常和同学们相约武大踢球,踢完球再到东湖游泳,是青春难忘的记忆。

  参加工作后,他仍保持着到凌波门游泳的习惯,还结交了一批同样爱游泳、爱跳水的朋友。2019年,他们组建“凌波门跳水队”,如今已发展到100多人,从“60后”到“00后”,各个年龄段都有。几乎每天傍晚,都能在凌波门看到他们的身影。不只是跳水,队员们还在凌波门多次参与溺水救援活动,并多年为游客义务打捞落水物品。

  武汉大江大湖那么多,为何唯独偏爱凌波门?吕茂盛说,这里不仅风景美,而且背靠武大,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完美结合。凌波门现在这么火,我们跳水队也功不可没,这个我不谦虚。吕茂盛笑称,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看他们跳水。

  2022年的一部短片《游者多未惧》曾让众多网友感动落泪,吕茂盛是主角之一。一群游泳爱好者一边用武汉话大喊“凌波门,精神”,一边跃入湖中,向着金黄色的水面游去。“我们想传递的也是一种积极乐观、笑对人生的态度,展示独有的武汉精神,凌波门精神。”

  听说凌波门要修复,吕茂盛还通过“城市留言板”提出了包括拓宽栈道、清除池底杂物、加建固定跳台等建议,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反馈。他写道:“凌波门是我们大武汉的响亮名片,作为武汉人我感到骄傲与自豪!”

  科技工作者李诚:

  因为凌波门,留在大武汉创业

  李诚于2015年拍摄的凌波门栈道。

  向北看,是伴随自己成长的东湖,悠闲静谧,那是关于青春的回忆。而向南看,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正蓬勃发展,那是关于奋斗的美好未来。

  李诚毕业于武汉大学、如今在光谷一家初创科技企业工作。即使毕业十余年,他仍习惯在闲暇时到凌波门转转。记不清来过多少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从山东到湖北求学,人生地不熟,学业压力大,难免感到孤独。李诚记得,有一位室友是武汉人,带着他穿过凌波门游览东湖,“心情一下豁然开朗”。从那以后,凌波门成了他最爱去的地方,和朋友骑车,和恋人约会,或者自己一个人转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心情,看东湖都是不一样的感觉。对我的人生来说,东湖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

  毕业后,他面临择业,有不少其他城市的大企业抛出橄榄枝。最终,他选择入职武汉一家国企,并在工作5年后辞职创业。“舍不得武汉,舍不得东湖。更重要的是,我看到武汉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在这里奋斗有前景。”李诚说。

  武大学子赵子俊:

  凌波门栈道是友谊和青春的见证

  赵子俊与凌波门日出合影。

  自从今年年初凌波门栈道被打围,“什么时候开放”成了武汉大学研一学生赵子俊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武大湖滨宿舍住了5年,走路到凌波门就100米,有事没事“弯一脚”就到了。

  从山西晋城到武汉求学,凌波门成为他的心事寄托地。学习累了、心情不好了,或者遇到挫折,他都会到凌波门转转。“这里视野开阔,走上栈道,仿佛置身湖面。湖风吹着,心情一下就轻松了。”

  这里也是他和朋友们聚会的“老地方”。大四那年,他和同学相约看日出,早上四五点起床。他们以为自己到得够早了,结果栈道上已经站了不少人。“有武大的学生,也有从其他区甚至外地专程来的年轻人,大家一起看着太阳升起,世界都变成了粉色。“

  有一天冬夜,他到凌波门栈道散心,隐约中看到黑暗中有小火苗在闪烁。走近发现,是几位留学生在栈道用一个小火炉在烧柴取暖。他们说着并不流利的中文,赵子俊听不太清楚,但听出有一个频繁出现的词:朋友。

  在凌波门,浪漫的不只是景色。他晚上去散步,常常走着走着,听到笛子声或萧声,伴着月光下的粼粼湖水,“太治愈了。”

  最近凌波门栈道面向武大学子试运营,赵子俊因忙着开题答辩,还没来得及去转转,只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一些图片。

  “看上去变化不大,还是旧旧的,格局保留得挺好。”当记者问道,你希望它保持原样,还有焕然一新?他回答:“就这样看不出被修过是最好。这才是我们记忆中的凌波门,是我青春的见证。”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