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梧桐披“甲”,清水还湖!东湖绿道三期这样护绿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6-25 20:0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6月25日,市民热切期盼的东湖绿道三期全线贯通。同时,全长105公里的东湖绿道成环成网。消息传开,市民纷纷前往“尝鲜”。

  毗邻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串联东湖和半侧山等山水资源,全长3.45公里的东湖绿道三期,既是一条人文气息浓郁的“书香”绿道,又是一条滨水临山的生态绿道。

  长江日报记者连日采访得知,为了凸显“书香”味,彰显生态美,东湖绿道三期建设护水、护山、护树,将生态保护贯穿建设全过程,体现在每一处细节上。

  东湖绿道三期法桐景观。李子云 摄

  凌波门:施工完毕清水还湖

  6月24日,记者在焕新归来的人气景点凌波门看到,施工时环绕栈桥处围修筑的围隔已拆除,栈桥区域的水体与浩渺的东湖已连成一片。

  建设单位武汉碧水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车涛告诉记者,为了保护东湖水质不受施工的影响,施工之前先用围隔将大湖与施工区域的水体隔开。

  施工期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应邀对水质进行了跟踪检测。

  凌波门景点开放之前,水体与大湖用围隔隔开。赵端 摄

  凌波门景点开放后,内外水体连成了一片。李子云 摄

  施工完毕,经过自然沉淀等方式处理后,施工区域原本比较混浊的水体逐渐变清,经过检测达到还湖标准,这才拆除围隔,将一池清水还给了东湖。

  记者了解到,不仅凌波门景点如此,东湖绿道全线凡是涉及水面施工的点位,均对湖水采取了保护措施。

  “水是东湖绿道的眼睛,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东湖的水体。”市园林和林业局规划建设处副处长万聪说。

  天涯海角:设置石上步道保护半侧山

  东湖绿道三期的亮点之一,是保留了双向通行的机动车道,新修了宽约3.5米的双向骑行道,提升了宽约4米的人行道,实现了“三道”分流,互不干扰。

  但沿线有一个特殊点位,对交通布局做了巧妙地处理。

  这个点位就是凌波门与一棵树之间的半侧山。半侧山原是一座完整山体,东湖南路修建时,将山体分成了两部分。其中东侧部分山脚伸入东湖,形成一个视野开阔、风景优美的天然岬角。

  半侧山一段为保护山体,人行道、骑行道合一。彭毓颖 摄

  这座岬角巨石林立,惊涛拍岸,成为人们寻幽揽胜,拍摄婚纱照的网红景点,“天涯海角”的名号不胫而走。

  东湖南路在半侧山位置,两侧的人行道宽度只有1米至1.5米。东湖绿道三期的骑行道和人行道至此,形成了一个瓶颈。

  为了保护半侧山山体,相关单位和设计师达成共识:保持山体原貌,就是对它最好的保护。

  天涯海角景点新修的石上栈道。记者明眺生 摄

  为了让“天涯海角”美景共享,同时分流行人,减轻半侧山人行道的压力,设计师采用布置石块的方式,环绕山脚修筑了一条石上步道。

  6月25日,记者现场看到,这条宽约1.5米的石上步道已建成开放。沿线布置了多块石头,石头旁用海沙铺成了一片沙滩,人们可以在上面赤脚漫步。步道两端新修了阶梯式栈道与主道相连。

  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设计师张宇介绍,石上步道除了供人们通行,还可避免人们攀爬、践踏原有山石,有效地保护山体。

  身披“盔甲”防撞:沿线400余株法桐悉数保留

  东湖绿道三期建设过程中,从东湖南路的渔火阑珊景点至风光村一棵树景点,长约3公里路段400余株高大粗壮的法桐,被悉数保留,并受到了精心呵护。

  漫步书香道可以看到,这些法桐与东湖湖岸保持着相同的曲线,既可遮挡炎炎烈日,又自成一景。

  今年4月,记者探访施工现场发现,施工区域内所有的法桐,树干都用竹片围护起来,外面还缠了一层无纺布,相当于给法桐穿上了一件护身“盔甲”。

  洪波门至凌波门一线的法桐树。李子云 摄

  现场管理人员称,这是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机械和建材擦碰到法桐,使树木受损。

  武汉市园林生态集团创然公司古树名木养护团队,应邀对这批法桐进行了保护和复壮。

  该公司项目负责人周鹰介绍,这批法桐种植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已成为东湖南路一道绝佳的风景和美好的城市记忆。

  该公司按照市园林和林业局的要求,参照武汉市保护古树名木的标准,采用“一树一档”策略,对法桐逐一评估,编号建档,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养护和复壮。

  经检测树穴土壤,发现这批法桐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缺乏,于是进行了土壤改良。

  部分倾斜的法桐枝条下垂到接近湖面,他们对其进行了整形修剪,给树木减负。对倾斜角度大于30度的10株法桐,均安装了仿生美容支撑。

  还在树上释放天牛的天敌肿腿蜂“以虫治虫”,用农用无人机夜间作业,从树顶喷洒药物防治白粉病。

  记者在洪波门观景平台看到,8株打了仿生美容支撑的法桐立于平台中央,每株树的树干与支撑都构成一个“人”字形,支撑被仿制成法桐树枝的颜色和形状,就连“树节”的年轮和裂纹都清晰可见。

  市民冯先生与夫人步行至此,特意在法桐下拍照留念。冯先生说,这几棵一字排开、打了支撑的法桐,成为极限式构图的最佳背景。

  (长江日报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孙姝 张静)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