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武汉上空飞过一群猛禽,快来数一数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6-26 14:2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6月23日,观鸟爱好者彭憬在天兴洲记录到一只燕隼飞过江面;此前一天,鸟友雷进宇在青山公园记录到凤头鹰、红隼在城市中穿梭。

  猛禽是鸟类王国中一个重要的类群,除南极洲外均有分布。武汉上空有猛禽,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猛禽有多少种,它们为什么来武汉?十年来,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武汉的一群“追鹰人”不断追寻飞鹰滑翔的痕迹。

  燕隼。通讯员朱红燕摄

  十年追寻“鹰踪”,有记录的猛禽共28种

  猛禽指凶猛的掠食性鸟类,包括鹰形目、美洲鹫目、隼形目和鸮形目。多数鸮形目种类常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猛禽,其余的基本都是白天活动,被称为日行性猛禽。在我国,所有猛禽都是Ⅱ级及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52岁的朱红燕是武汉猛禽监测协调人,迷上“追鹰”是在3年前。那时武汉的猛禽观测已发展十年。

  2011年,“神农山人”张耀琪、“老丢”朱小明等人因为共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成了武汉最早一批猛禽监测人。海拔149.5米的喻家山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春季和秋季是猛禽迁徙的高峰期,不少猛禽会路过武汉”,朱小明回忆,在那里,他们曾多次看到猛禽展翅翱翔。

  2014年10月底,武汉鸟友在马鞍山森林公园观察到大批猛禽过境,武汉市观鸟协会猛禽观察小组顺势成立。

  十年观猛,猛禽在武汉的“鹰踪”被不断发现。

  今年初,根据八分山、木兰山、白浒山三个春季猛禽监测点的观测结果显示,从3月30日到5月12日,“山长”们共记录到日行性猛禽18种1249只次,包括鹗、凤头蜂鹰、黑冠鹃隼、蛇雕、赤腹鹰、白腹鹞、灰脸鵟鹰、普通鵟、红隼、红脚隼等鸟种。

  谢红钢、彭憬、高然和杨睿分别是这几座山的“山长”,他们与70余位志愿者一起参与猛禽监测。在过去的半年时间内,他们异常忙碌。这个春天,武汉已经迎来了两个“百猛日”,即同日、同地监测到百只以上日行性猛禽过境的日子。

十年来,武汉已记录猛禽28种,包括:日本松雀鹰、松雀鹰、赤腹鹰、灰脸鵟鹰、凤头鹰、雀鹰、苍鹰、凤头蜂鹰、黑翅鸢、普通鵟、黑冠鹃隼、白腹鹞、白尾鹞、鹊鹞、黑鸢,以及蛇雕、白腹隼雕、乌雕等。其中白腹隼雕、苍鹰、凤头鹰、游隼比较凶猛,战斗力强。

  红隼。通讯员姚波 摄

  鹗。通讯员彭憬 摄

  黑冠鹃隼。通讯员杨睿 摄

  黑翅鸢。通讯员彭憬 摄

  “追鹰人”6次冒雨登上白浒山,看到“鹰柱”

  很长一段时间,武汉的猛禽主要观测点集中在南边的马鞍山、八分山一线以及北边的木兰山一带,一南一北,相距100公里。

  白浒山猛禽观测点的发现,十分偶然。

  2023年4月29日,武汉市观鸟协会成员高然带孩子去葛店参加一场围棋比赛。为了打发等待的时间,他在地图上找到一个离葛店很近的山头——白浒山,打算上山碰碰运气。不想不到3个小时,他就观察到7种近20只猛禽。

  见运气好得有些不可思议,这年秋天,高然又约请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来到白浒山。只半天,头顶就有40多只猛禽飞过,高然突然意识到,这或许不是偶然。

  在市区能够发现这样一个极为难得的观测点,追鹰者欢呼雀跃。协会经研究,将这个观测点命名为“白浒山·高然远眺台”,纳入武汉猛禽监测点。

  在今年前两次的监测中,白浒山·高然远眺台的观测成绩并不理想,全天20来只猛禽的记录结果让高然和老搭档杨睿比较沮丧。

  5月5日,“五一”长假的最后一天,高然和杨睿等人第6次冒雨登上白浒山。10时20分,杨睿大喊:“鹰柱!”只见10多只猛禽同时在空中盘旋,形成极为罕见的不断盘旋的“鹰柱”。当天,他们共记录到猛禽247只,今年以来的第二个“百猛日”诞生。

  蛇雕。通讯员严曼莉 摄

  灰脸ァMㄑ对迸磴½ 摄

  日本松雀鹰。通讯员高然 摄

  丰富的食物补给,给猛禽搭建迁徙走廊

  武汉,一城秀水半城山。

  武汉境内西北—东南走向的绵延山系,西起九真山(索子长河),东至九峰山(九龙水库),共包括48座山峰、27条江河湖渠,上接武当、下衔庐山、依偎汉江、横断长江,处于江汉平原与大别山余脉交会区域,恰好位于中国山水宏观地理格局的关键节点。

  “这一地形地貌是吸引众多猛禽经过的主要原因之一。”朱红燕解释,武汉上空的猛禽,绝大多数都是迁徙路过。这些大型猛禽需要借助上升的热气流带着它们升空,从而节省体力。武汉山水众多,具备了产生热气流及地形风的有利地形条件。

  长江流经武汉的江段,有一个宛如“M”形的大拐弯。海拔149.8米的白浒山,处在“M”正中间的下拐处。这里地势相对较高,视野开阔,太阳照射水面后产生水汽蒸腾,形成上升气流,为猛禽提供良好的起飞条件。再加上白浒山周边居民很少,对鸟类的干扰很小,周边的生境能够为猛禽提供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

  “猛禽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各种小型陆栖脊椎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少数种类还会捕食鱼类。”在多年的追鹰过程中,鸟友陆峥、明亮发现,离白浒山不远的青山湿地(一期)郊野公园,就有棉凫、小鸦鹃、水雉、鹗、赤腹鹰、白胸翡翠、红隼、燕隼、画眉等多达百种的野生鸟类。

  今年春季,鸟友霍涛和10来位“追鹰人”在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喻家山蹲守22天156小时,记录到了猛禽18种762只次。

  “它们来武汉,无外乎天时地利人和。”霍涛认为,武汉对于生物多样性高度重视,森林、湿地生态持续向好,是越来越多猛禽经过武汉的重要原因。

  观鸟爱好者在追寻鹰踪。通讯员陆峥 摄

  “追鹰”的路上或许还将遇见“千猛日”

  为什么要“追鹰”?朱红燕给的答案很简单:可以欣赏生态之美、生物之美。

  其实,除了大部分过路的猛禽,还有一部分留鸟是在武汉长居的。

  2021年,朱红燕在东西湖寻找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时,突然发现一只白腹鹞紧贴着金色麦田飞行。金色麦海,猛禽滑翔,那个唯美的画面深深烙印在朱红燕的脑海中。

  在白浒山观察到的红脚隼,飞行方式类似于燕子,可以在飞行中突然转弯。朱红燕说:“它抓捕空中飞舞的昆虫,然后直接在空中进食。一边吃,一边还偷眼看人,表情很萌。”

  黑翅鸢,颜值很高。它们通常停歇在农村的电线、电杆等制高点上,盯着农田或宽阔湿地中,一旦发现昆虫、蛙、鼠等食物,就飞起来悬停空中,找准时机迅速俯冲。

  还有的喜欢与人类在一起,将领地扩张到城市里。朱红燕介绍,红隼很喜欢寻找空调外机的缝隙,或者建筑物的其他缝隙栖息,并且借助高楼之间的气流飞翔。

  在不断观测中,朱红燕爱上了“追鹰”。她说:“每当蛇雕鸣叫着飞过,每当燕隼在空中抓捕昆虫,每当日本松雀鹰和少数赤腹鹰、红脚隼混编的‘鹰柱’出现,所有的等待都化作激动和欣喜。”

  今年春季,在持续一个半月的监测中,武汉共记录到日行性猛禽18种1249只次。其中,单日记录百只以上的“百猛日”就有2次。一次是在木兰山,3月30日记录到101只;另一次是在白浒山,5月5日记录到247只猛禽。

  下一个“百猛日”何时来?朱红燕回答:或许就在今秋。她认为,对于猛禽们来说,武汉这座城市不仅是迁徙途中的一个中转站,更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生命福地、安乐家园。只要生态不断向好,加上观测条件的日益改善,相信不止“百猛日”,“千猛日”的出现也并非不可能。

  (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