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江滩大讲堂第四季第三期迎来中国市政中南院总工程师、市政给排水专业正高级工程师万年红。他以“超大城市水系统:以武汉为例”为题,揭秘武汉城市水系统的发展与变迁,也讲述了一批藏身诗词华章中的文学大家实则也是治水专家的故事。
万年红在讲解城市水系统。记者金文兵 摄
“他是历代水利专家中最著名的诗人,又是历代诗人中极其出色的水利专家。”万年红提到,白居易一生参与和指挥完成了治理杭州西湖、开筑苏州山塘河、开凿洛阳龙门八节滩等水利工程。这些工程为当地的水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万年红在讲解城市水系统。记者金文兵 摄
还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出任苏州知府时遇上水患,他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招募饥民兴修水利。他提出的“浚河、修圩、筑闸,三者如鼎足,缺一不可”的治水思想,一直影响后世。
同一时代的苏轼,除了筑起“苏堤”、治理杭州西湖水患,还撰写水利著述《熙宁防河录》《禹之所以通水之法》《钱塘六井记》等,被水利部评为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
绍圣三年(1096年),苏轼接到广州太守王敏仲的来信,得知广州人苦于饮用水含碱。对此,他建议用“自来水”,以解民苦。他提议“于岩下作大石槽,引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缠漆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好水”入城,广州居民在900多年前喝上“自来水”。
万年红在讲解城市水系统。记者金文兵 摄
“让老百姓吃上更干净的水”,由古至今,深耕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
过去,囿于城市水系统贫乏,武汉城区居民只能打井取水、江中挑水。“吃水难”曾是武汉人的长久隐痛。
如今,武汉拥有41座自来水厂以及24座污水处理厂,形成了结构合理、生态良好的城市水系统。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百姓对饮用水水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007年,国家强制实施饮用水新国标,检测项目增加至106项。管理部门给出了5年的缓冲期,武汉市则从2007年就开始按强制标准检测。
2019年,武汉市水务集团编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对标世卫组织和欧美水质标准,更严格地守护武汉市民的用水安全。其中将检测范围从国标的106项增加至117项。
2024年6月武汉市城区和县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报告显示,18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达标率为100%。
听众在认真倾听。记者金文兵 摄
万年红认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武汉会更加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相关部门也将继续深化治水理念,创新治水方式,让城市水系统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续。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