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这家暖心的咖啡馆迎来新员工,3位“心青年”即将上岗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7-04 14:3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4日讯(记者刘晨玮)“要开始工作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认可!”7月3日,接过工作服与工作证,18岁的龙龙格外激动。他即将入职一家咖啡馆,成为这里的一名员工。

  位于武汉汉口高雄路的1017咖啡馆是一家特殊儿童教育培训中心的实践基地,接收的多是唐氏综合征患儿、孤独症患者、智力障碍患者等心智障碍青少年。这类人群也被称为“心青年”。3日,在这里举办了一场签约仪式,3位入职员工均为“心青年”。

  活动现场。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摄

  已满18岁的龙龙患有孤独症,此前,一直在这家中心接受康复治疗及融合教育,家长希望有朝一日,龙龙能学会生活技能,回归社会。14岁后,龙龙前往培智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学习烘焙、饮品制作等课程。

  得知求学过的中心开设了咖啡馆,龙龙前来应聘,在经过半个月的实习考核期后顺利入职。

  除了会制作甜点、饮品,工作人员注意到,在工作中,龙龙格外讲究物品摆放的秩序,每次有时间,就会主动进行清洗、摆放的工作。因此,龙龙入职后将主要负责收纳整理的工作。

  中心负责人胡弘介绍,为了让“心青年”们获得与个人特长、个性更匹配的工作,在他们全方位体验咖啡厅运营的日常工作,中心也对他们进行了能力评估。

  活动现场。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摄

  胡弘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中心开设咖啡馆,是希望探索并实践出更适合“心青年”的就业支持模式,打造出职业康复培训基地,以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模式,助力心智障碍青年掌握一技之长,走向职场。

  在活动中,“心青年”们用歌声和手语节目表达着对父母及特教老师无私付出的感恩。

  “看到孩子能融入社会,我感到无比欣慰,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龙龙的父亲王先生告诉记者,作为家长,他们渴望看到孩子自立,但也为孩子的适应力担忧。能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工作,对龙龙来说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你们不是孤独的,身后有我们在。祝福你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收获成功和喜悦!”江岸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3位“心青年”的就业案例证明了残障人士完全有能力融入社会。心智障碍青年融入社会的职业之路很长,未来,区残联将继续通过校企资源链接、职业技能培训,凝聚各方合力,为残障群体提供平等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