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8000万元!这一减振技术在光谷转化成功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7-10 19:4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10日讯 8000万元!华科大陈学东院士团队研发的超精密主动减振技术在光谷转化成功。2024年7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与光谷“明星”企业——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成果转化合作协议,由后者出资8000万元,对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团队研发的超精密主动减振技术进行产业转化。国内首套超精密主动减振器在光谷面世。

  华科大与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成果转化合作协议。 记者杨佳峰 摄

  据悉,陈学东院士团队20年磨一剑,创新性地研发了准零刚度、频变阻尼、协同控制等超精密主动减振核心技术,突破了降频率与保承载、减共振与抑高频、减振动与稳位姿三大技术矛盾,解决了高性能主动减振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

  据了解,超精密主动减振系统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高端精密制造、精密仪器设备等领域,是保证这些装备高精度超稳定运行的关键。此次8000万元的转让协议主要覆盖超精密主动减振系统和智能人形机器人技术。该产品不仅可以高效隔离外部振动,还通过实时采集振动信息,基于先进的控制策略生成多维振动控制信号,精准抑制各种内外部扰动导致的台体振动,实现被减振部件接近“绝对静止”的状态。

  与国外长期从事主动减振技术研发的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积累较少,特别是超精密主动减振技术长期落后于国外企业。格蓝若和陈学东院士团队一举突破了超精密主动减振器关键技术壁垒,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自主可控,产品核心技术指标完全不输国际顶尖企业。

  这是国内首套自主研发超精密主动减振器。 记者杨佳峰 摄

  “这个技术通俗地讲,不管是公斤级的设备,还是几十吨设备,都能让它特别稳,不论怎么碰它都不会动,接近‘绝对静止’的状态。”陈学东院士团队成员、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姜伟表示,该技术过去根本买不到,现在可以实现进口替代。“目前,该技术已处于全球第一方阵,今年可以实现批量的交货了,已经与三四十家关联企业实现销售对接。”

  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下,专门承载此技术成果的武汉格蓝若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于6月25日正式挂牌成立,基于前期合作研发成果,公司一口气推出超精密型、抗冲击型、适用真空型等20余款超精密主动减振器,减振支撑形式包括空气弹簧、金属弹簧、磁浮弹簧、复合弹簧等,可以满足从公斤级到数十吨级设备的高性能减振需求。

  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波表示,公司本身具备底层技术,包括软硬平台,校企合作能够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产业化。这次与华科大陈学东院士团队签署的成果转化合作协议,对公司而言是“从0到1”的开始,然后他们会对科技成果进行工程化、产业化,把1变成N,服务好国内的半导体相关企业,并在国际化市场去占领一席之地。3年后,他们可实现3亿至5亿元的营收。

  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该公司供图)

  在当日的签约活动上,格蓝若还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样机产品,该人形机器人主要面向劳动作业型场景,身高180厘米,体重100公斤,负重能力>40公斤,具备高通用性、高机动性、高负载能力、具身智能等特点。目前该人形机器人应用规划在电力行业和一些生产线上,未来,该人形机器人可以成为家庭保姆,承担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劳动。

  (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高翔 严浩 实习生王喜艳 向奕橙)

  【编辑: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