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武汉姑娘李若瑶的朋友圈,几乎每周,她都会身着汉服穿梭于枫丹白露宫、老佛爷百货、法国非遗文化节等地,与她的社团一道,希望通过汉服这一文化符号,搭建起一座连接中法文化的桥梁。
李若瑶(左)穿上汉服为中国运动员加油。记者冯雪 摄
近日,记者在巴黎见到了李若瑶,她和朋友们正身着汉服在巴黎街头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李若瑶告诉记者,巴黎的汉服社团木瓜社2022年8月成立,目前已拥有超过100名会员及近300人社群规模,其中不乏20多位外国友人的身影。
这些外国友人,有的本身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有的是受中国家人的影响。现场,记者见到了法国人Camille,她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叫妍莉。
妍莉曾有8年学习中文的经历。她告诉记者:“我很喜欢中国文化,也会看中国古装电视剧,通过汉服活动可以从环境布置、衣着和规则等方面加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中文水平。”
快闪活动中提供的汉服服饰。记者冯雪 摄
“木瓜社不仅是一个社团,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李若瑶介绍,每次中国传统节日,社团成员会精心挑选具有中国风情的茶馆、奶茶店或公园,根据季节或节日的不同,身着不同制式汉服聚会。比如,春节期间的服饰比较华丽和庄重,所以会选择明制服饰,也比较保暖;七夕和中秋则会选择唐制、宋制服饰,会比较凉快,也会显得更优雅。
法国人Mathieu和中国妻子因曾在武汉生活而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们加入木瓜社后,更是将这份热爱传递给了孩子。“重阳节的时候,我和孩子一起登上肖蒙丘公园的高地,一起品菊花酒。”Mathieu表示,“汉服活动让孩子们在感受传统节日氛围的同时,也更好地融合了中法文化。”
近期,木瓜社在巴黎举办了各式雅集与快闪活动,吸引了众多华裔家庭和法国人的参与。法国人Léa告诉记者:“我的中国朋友带我参加了奥运快闪的活动,我很想尝试把那些花戴到头上(指蟳埔簪花),但可惜我的头发太短了,也没有办法与那些黑色假发融合。”
“我们希望通过汉服这一媒介,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李若瑶有信心地说。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冯雪 发自法国巴黎)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