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人,8年来背着望远镜等设备,观察着鸟类的活动情况。他脚踏实地,记录并及时反馈观测信息,协助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进行生态调研行动,帮助鸟类改善生存环境,呼吁更多社会力量爱鸟、护鸟。
明亮在观测中。
他就是武汉市观鸟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秘书长明亮,一位专职鸟类观测者,也刚获评2024年武汉生态环境观察员。“湿地之城”武汉拥有400多种鸟类。监测是鸟类保护的基础,通过持续监测掌握种群分布的时空位置,了解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明亮向相关单位提出有效建议,促进鸟类保护和群体的复壮。
明亮协助相关部门东湖调研。
2024年6月16日,协会志愿者在东湖多个观测点发现,市民挖藕带、湖泊治理部门清除水草等行为,不仅破坏了当地水鸟的生活环境,还影响了水鸟的繁殖。志愿者的发现迅速引起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关注。相关主管部门组建专班,与协会取得联系,开展调研工作。在明亮的协助下,事件迅速被调查清楚和反馈。2024年7月9日,武汉市湿地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相关单位在每年的夏候鸟繁殖季,妥善处理水草收割与水鸟繁殖的矛盾,实现割草、护鸟两不误。
自2017年加入协会成为鸟类观测员以来,明亮观测的鸟类不计其数,保护鸟类的故事也在不断刷新。
“我观测的鸟类中,青头潜鸭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明亮表示,青头潜鸭被称为“鸟类大熊猫”,因城市开发建设、栖息地变化、气候变化和恶劣天气、天敌捕食等因素影响,青头潜鸭的生存一度变得艰难。为摸清青头潜鸭的食性,2021年至2022年,明亮和协会志愿者多次前往童家湖区虾塘、豹澥湖区虾塘等全市多个青头潜鸭栖息地,采集青头潜鸭的粪便及羽毛作样本,为青头潜鸭种群的保护提供了信息基础。在协会志愿者及主管部门的多方努力下,武汉启动青头潜鸭物种专项保护,打造出首个青头潜鸭栖息生境恢复示范点,使青头潜鸭的种群复壮看到了希望。
从爱鸟到观鸟,再到护鸟,明亮在协会8年的时间里,用实际行动将对鸟类的热爱变得具象化。明亮参与多个专项鸟类调查项目,并和协会成员一起组织更多志愿者参与到调查监测和保护工作中来,守护青头潜鸭、黑鹳这些鸟类在武汉的家。近年来,武汉正式将天兴洲、祁家湾、府河天鹅湖、豹澥湖纳入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保护名录。
出品:江豚工作室 武汉市生态环境宣教中心
策划:高宝燕 鄢祖海
采写:韩燕玲 金宪琦
【编辑:陈明】